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篇) 学习的苦与累总是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很多孩子或许想说: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于是,我们常常会接受和灌输着这样的思想: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似乎学习理所应当是一件很苦很苦的事情。有俗话为证:“良药苦口利于病”! 可是,良药若能“可口”是不是更利于病呢?孩子若能学习并快乐着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我想,其实孩子热爱学习和厌恶学习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快乐呢?我愿意与家长朋友们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要孩子成为爱学习的人,家长首先要做个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人。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书香的熏陶。有这样两个孩子,同样是三岁左右,一个对麻将知之甚多,对“东西南北风”可以任意呼来,令人讶然。另一个对书本有着盎然的兴致,只要有书,小小的人儿可以“像模像样”地看半天。看一下他们成长的环境就不难理解了,他们一个由妈妈抱着在麻将桌旁长大,而另一个是在妈妈的读书声中长大的。后者家中门、电视机等到处贴着字条,随手就能拿到书看。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长的爱好、习惯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 家长要有意引导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人无完人,老师也各有各的特点和不足。有的老师严谨认真、有的老师宽容幽默……作为家长,要接受孩子的老师,以欣赏的眼光引导孩子。对老师的建议可以和老师私下交流。切忌当着孩子的面诋毁老师,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事实证明,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也随之会喜欢上哪门功课,也就学得更好。 三、 暗示孩子他是个讨老师、同学喜欢的人。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从学校回来的家长有很多会逮住孩子撒气,有的甚至打骂。武力有时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长远看,打骂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要告诉孩子老师喜欢他,所以才严格地要求他,并且老师相信他会在一些方面做的更好。家长也要对孩子有信心,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和督促。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同学说他哪些方面很优秀。这种暗示往往会给孩子改错、进取的信心。 四、 分享孩子的喜悦,让他感觉学校是个好去处。虽然,现在的学校不像“巴学园”那样宽松美好,但孩子接触到同龄人、课间有了新游戏、有了新收获和新发现……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要鼓励孩子讲讲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当然,在孩子兴致勃勃讲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很感兴趣地去听才行。哪怕是孩子讲的东西你感觉是那么的肤浅、幼稚、可笑,你也不可以让他感觉你的漠不关心。 五、 学习“问”的艺术。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孩子的学习,但如果你天天就问“认真听讲了吗?”“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这样的对话可能是很难进行的。孩子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家长只是关心分数!上学就是为了考试!考不好,担心家里的“暴风骤雨”。考好了,担心下一次会退步会考砸。这样压抑的心情下,孩子如何能快乐?我建议大家这样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你好像不太高兴,有啥让你烦的事吗?”“今天语文(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有新发现吗?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才能提出问题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梳理收获,同时,孩子会有成就感。家长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对孩子进行辅导。关注孩子的发展及孩子知识掌握情况比关注孩子的分数更重要。 六、 学习“比”的艺术。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要看怎么比。首先,要孩子跟自己比。要求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进步,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更优秀。只要孩子跟自身比有了进步,家长就要及时地肯定和激励。另外,帮孩子找个比的目标,不要就盯着第一名,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制定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和超越的目标。我有个同学,他对儿子提出的希望就是每次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孩子很有信心。事实证明他远不止超过一名。那个孩子的成绩一直在进步,也越来越优秀。只要不断进步,哪怕每次就是一小步,天长日久就会成为一个出众的人。 七、 努力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参加演讲比赛、读书活动、搞小发明小制作、习作投稿、建博客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机会和快乐。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和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福的。因为孩子不仅仅是孩子,还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的朋友。尊重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