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荒漠孤旅
文  章:45
评  论:1095
访问量:35726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孩子,你为什么厌学? xxt推荐博文
分类:心结(教育随想)   2009-01-29 14:51

 

孩子,你为什么厌学?

 

(这几天,有个别家长向我反应:有的学生厌学,没有家长的监督,就不作寒假作业。就此问题写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孩子们,你们厌学心理一旦发展进厌学症,那就可怕了。厌学症是现代学生的典型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治愈”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孩子们,你们的厌学表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神情恍惚,思维呆滞,爱搞小动作、爱打嗑睡,甚至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不清要求,不能完成作业;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有抵触情绪,好像是在为他们完成任务;在学习上缺乏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是迫于老师或家长的压力下机械、被动地应付学习……

其实造成你们厌学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们不能左右和能改变的,而有些是我们能左右和改变的。

学校、老师的无奈。现代社会虽然呼唤素质教育,但在现行的考试体制下,分!!!成了你们的“小命根”,一张试卷敲定你的“乾坤”,要么“金榜题名”,要么“名落孙山”。所以,学校和老师还得注重分数,考!!!成为老师的“大法宝”,你们的“能力”几乎都量化到分数上。这也没办法,学校为了生存还得重视升学率,老师还得题海战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勤学还是巧学,考出成绩就是好学生。所以你们焦虑、担忧、身心疲惫,觉得竞争太激烈了,心理承受不了了,厌恶学习了。

我们也不想这样,可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时,也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呀!我们也觉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呀!

家长、亲人的期盼。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分数高点,想让“聪明的智商”占领你们头脑中的“制高点”。所以想方设法为你们安排补习班,今天奥数、明天英语、后天写作……尽自己的力量为你们创设一切有利的条件。这种关爱有时却成了你们无形的压力,犹如磬石压在你们的心上,让你们喘不过气来。更有甚者,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强制逼迫多,稍不如意,轻则“损”你个“头晕目眩”,重则搧你个“星光灿烂”!从而造成你们逆反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但我们要知道,父母是爱我们的,现在,他们这样“心急如焚”,他们那样“殚精竭虑”,也是为了我们明天的“海阔天空”呀!要记住:“小人”不记大人“过”!

能力、期望的差距。我们当学生的,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班级暂露头角,高人一筹,让别人须仰视才见。但有时我们的能力与我们期望开了玩笑,使你伤心、流泪,让你处于迷茫、困顿之中。正是这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你们心理不平衡,思想不集中,白天抓耳挠腮,晚上辗转难眠。

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好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准确地了自己的学习心态、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制定出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觉得有动力,有希望。否则,“标杆”过高,跳了几次,仍觉得这“标杆”高高在上,那么我们的心理就有一定的压力,甚至放弃了目标。“元帅”当不成了,“好士兵”也不想当了,使我们的学习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了。

付出、收获的反差。我们都坚信一个道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可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吗?比如你在英语和数学薄弱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希望有更多的收获,但事与愿违,没达到预想的效果。由于付出与想象的收获差距很大,导致你丧失了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很“笨”,是个“垃圾”,所以满眼的“沧桑”,一脸的“贫穷”。

我们大可不必如此颓废,不要想着付出就应收获多多。要明白,只要付出终会有收获,只是收获的多与少的问题。我们不懈地付出,每天或多或少地收获,才会像大山不拒绝每一粒石子方有其挺拔与伟岸,大海不拒绝每一滴水珠方有其宽阔与深邃。一定在记住:不积跬步,不以至千里。水滴石穿,蝇锯木断,只要坚持,理想的彼岸就在你眼前!

挫折、困苦的“侵扰”。你们现在受到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也太多了,基本生活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中,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波,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你们认为这是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觉得这是“惊涛骇浪”,于是退缩、逃避、不知所措,最后就“知难而退”或选择了逃学。那么以后你走向社会,经历的挫折和困苦会更多,那你……

有关阐述挫折、困苦的事实和理论太多了,我只希望你记住:“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你们在学习上好学、乐学,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后知后觉 ( 09-1-29 20:21:3)看了我的博后评论道:
 厌学是家长和老师都不愿看到、但又确实存在并日益严重的现实。厌学问题应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部!谁能为孩子厌学“埋单”?谁能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有某种程度的厌学情绪,我们怎样面对?在我看来,直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至少已经向解决问题迈出了一小步!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早年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因此,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我看了一些有关的书籍,找了一些对厌学学生教育的方法,现归纳、摘录如下:
老师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就能搞到桃”。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2、寻找厌学学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和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对厌学的学生,老师要时刻捕捉他们的优点,及时肯定、表扬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以创造转化契机。
3、让厌学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需求”与越来越强。因此,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要从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入手,选取一个一经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为突破口,帮助、指导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后的充实和快乐,进而再对他们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
4、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作为老师,要狠练教学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避免重复、无为的劳作,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家长方面:
1、父母要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沟通与交流,不要因为孩子们的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就一味地打骂,这样只会导致孩子们更加消极地对待学习。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多与他们交谈,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以转变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缓解他们厌学情绪。
2、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娇惯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因此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是教育孩子之大忌。
 

 

                                                     

                                                        

1
浏览(1540)┆ 评论(77)┆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