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班、兴趣班、培训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辅导班”真是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们按捺不住、为孩子争相选择各种辅导班的现象已蔚然成风。那么,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选择辅导班、有重点地引导孩子学习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辅导班的种类划分 当前课外的辅导班种类繁多,有音乐、运动、美术、语言等教育类,还有一些其它教育类,如启蒙教育综合训练、创造力逻辑力训练等,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培养孩子兴趣为主的“兴趣班”,如彩陶、轮滑、绘画、英语班等,孩子因快乐而收获能力;一类以提高技能为主的“特长班”,如舞蹈、水粉、国画、书法班等,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在某项技能上有快速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家长为孩子选择辅导班的普遍心理 •未雨绸缪型:未来社会竞争激烈,多学点东西有助于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多数家长属于此类;现在升学都有特长加分,尤其报考重点中学,特长加分是增加竞争力的砝码,应试教育下,对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来说,哪怕仅仅多几分也有极大的吸引力。 •能力培养型:提高孩子的文化艺术修养、培养孩子动手动脑、与人交往的能力;有的家长甚至相信通过这些训练能提高孩子的“智商”,难免有些功利性在里面。 •被动跟风型:“周围孩子都在上,我家孩子不上不行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类家长为数不少; •满足孩子兴趣型:孩子自己有兴趣学,家长当然求之不得; •希望“子成父业”型:家长对某些方面感兴趣,希望子女实现自己的理想; •托人代管型:平时没时间照顾孩子,找个最堂皇的理由“上辅导班”为自己解决后顾之忧。 三、如何为孩子选择辅导班 很多家长疑虑重重:面对琳琅满目的辅导班,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和身家孩子的亲身经历,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量体裁衣。 1、考虑孩子年龄。通常三岁以上的孩子才建议参加兴趣班。因为三岁以上的孩子才会出现某种能力的定向,而三岁以下的孩子专注力不够,兴趣点广泛而不持久。 2、尊重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毫无兴趣,硬逼着孩子去学,孩子就会有抵触情绪,也不会好好去学。比如:孩子爱画画,家长把孩子送去跳舞,恐怕是南辕北辙。这样的结果,只怕对孩子是一种折磨,对家长也是一个折磨。通常我们会发现,上什么样的辅导班一般都是家长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而孩子的兴趣却被放在了次要地位甚至被忽视。这种成人的主观意识往往导致辅导班的效果不佳,而且还可能令孩子对辅导班失去兴趣。 3、了解孩子的优势学习渠道。这是指孩子通过哪种渠道进行学习信息的接收,哪种渠道是优先发展的。学习渠道包括听觉渠道、视觉渠道、触觉渠道三种。如语言信息需要通过听觉渠道实现传递,而舞蹈时的表情信息、形体信息则需要通过视觉渠道获知。 例如,如果孩子从小对诗歌吟唱、图谱类有兴趣,唱歌不走调,喜欢乐器,容易受歌声感染,对音乐活动显示出非常强的专注和敏感性等等,这都表明孩子在音乐智能上有优势,所以可以给他选择相应的音乐教育类特长辅导班;如果孩子从小愿意背唐诗、歌谣,叙事有条理,喜欢听故事、看图说故事、写字、猜谜语、看图书等等,表明孩子在语言智能上有优势,可以相应地选择口才班、表演班等。 同时,家长要记住:参加辅导班是扬长补短,让强势更强。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是弱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相应的兴趣班,否则容易让孩子因自卑而更加弱势,有了正确的引导,孩子才会对辅导班充满兴趣。 4、创设相应的家庭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家庭没有相应的环境,比如:孩子去学钢琴,家长却五音不全、不懂一点儿音乐知识,我想还是要慎重考虑,因为只靠一个星期一节、两节课,要孩子自己学好基本上很难。在班的选择与确定上,家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适当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毕竟辅导班是需要交学费的,况且有些学业的学习需要很大一笔经费,又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先天潜质,看是否适合。在这两点上,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盲目地跟从别人,是不可取的,有时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 5、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在最佳状态下才可以发挥最佳水平。学生阶段,应以学校的正规学业学习为主,参加特长辅导班的学习,也应该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不能本末倒置。 (二)把握“质”“量”。 孩子的兴趣各种各样,但每个孩子的表现的特长都有倾向性,家长千万不要为孩子选择太多的辅导班去学习。因为孩子总是以玩为主,游戏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参加各种辅导班需要花时间学习、训练,孩子本应该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如果都被安排了各种学习,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结果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为此,选择1-2种孩子喜爱的辅导班较为适合,同时每天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游戏、训练的时间,使之“主动学习”,切忌“遍地开花”,这才是明智之举。 其次,考察辅导班的师资力量及教学情况也很重要。师资力量,看是否能满足教育孩子的要求(记得我以前带赛儿去一个绘画辅导班咨询时,那位教师心不在焉、刚回答两句就极不耐烦的样子当时就打消了我报班的念头,想想这样的教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能教出什么样的质量呢?);教学情况,最好是家长随堂听课一次,看能否做到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还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孩子在长期的非自然的压力下,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幼儿智力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养成不良的、被动的学习习惯,甚至使孩子最宝贵的求知欲、探索精神、自信心会在这些训练中逐渐丧失,结果可能是揠苗助长,悔之晚矣。 (三)关注“发展”。 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即时效应”和“终身发展”的关系,明确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的目标是提高学习能力、塑造个性、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上,这将对孩子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一幅在无数次临摹下的漂亮的画,更不是为了时时参加各种比赛,拿个奖来炫耀,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动手、动脑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空间。正如一位幼儿教师深有感触的说:“教会幼儿一首古诗,他只能记住一阵子,而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则使他终身受益。”所以,在激烈的竞争高压下,家长本身要掌握自身的心态,切勿将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有些孩子在有些方面确实有天赋,可塑性很强,通过辅导班里的正确引导和开发,能促进孩子潜能的无限发展,可以说终身受用。 (四)持之以恒。 经过家长和孩子慎重权衡并确定以后,家长就要做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保持充分的耐心和热心,全程陪同孩子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顾之外,还应该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要及时疏导、排解和鼓励,让孩子始终保持一股旺盛的学习热情,不至于心猿意马。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最终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在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帮助有特殊天赋的孩子走上专业化道路,同时,我们还能够帮助原本在某些方面相对比较劣势的孩子得到提高。这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和跨越。所以,我本人对于给孩子报辅导班这件事并不反对,但一定要适合自己孩子和实际情况,保证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这对孩子生活、学习质量的提高都大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