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过,夜晚便有了些微凉意,然而,这正是蛐蛐们每年一季的“好声音”大赛的日子,院子里的花草下,你方唱罢我登台,昼夜都不停歇。 蛐蛐的演唱,引起了卡卡的兴趣。每当做完作业,就会打着手电,循着声响,蹑手蹑脚地捉蛐蛐。我知道,卡卡特有好奇心。不过我有预感,最近它会写出一篇关于捉蛐蛐的小文章来。 果不出我所料,晚饭过后,散步途中,卡卡变戏法似地拿出了自己的作文,说是“散步讲评两不误”,请我点评它的作文——《巧捉蛐蛐》。按照约定,由卡卡自己来朗读。于是,我们都放缓了脚步,走起了“慢镜头”,这样方便卡卡的阅读。 卡卡清清嗓子,蛮有感情地朗诵起来: 读完,卡卡还沉浸在捉蛐蛐的喜悦中,看它那翘起的嘴角,笑意眯眯的眼睛,汪星人的心思我当然猜得透。于是,我轻轻地鼓掌,既是为它喝彩,也是唤醒卡卡从自我陶醉中走出来。 “怎么样?值得老师赞美几句吧?”卡卡自信地摇摇我的胳膊。 “还算不错吧。”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评点,“你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你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发现——寻找——智擒——开心,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于是,你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生动地描写。不过,最了不起的是,这篇文章你用到了一个写作的小技巧。” “什么小技巧?卡卡怎么没有感觉出来?我就是随心所欲地写出来的啊?”卡卡听了我的话,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 “哈哈哈……”我不由得开怀笑了起来。卡卡挠着耳朵,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我拍拍卡卡的肩头,“写作时,我们不需要考虑技巧,可以放开胆量去写就是。有些写作的技巧,是无意识间,在写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为这种技巧能提高文章的质量,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就总结出来推广运用。因此,平时了解一些写作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呀!老师是说,在这篇文章里,卡卡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技巧啊?”卡卡眼睛睁得圆圆的,一脸彩票中了大奖的惊喜。 我摇摇头,“不是卡卡发明的,是卡卡用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写作小技巧。” “那卡卡也很高兴啊!”卡卡拍着手跳起来。 “你不想知道自己用到了什么样的小技巧?”看着开心地卡卡,我继续往前走。夕阳的余晖渐渐地淡下去,远处的河堤已经朦胧在了暮色中。 卡卡追上去我,拉着我的手,撒娇地说:“卡卡想听老师的讲解。老师讲完了,卡卡给老师亲自唱‘小苹果’。” 这个卡卡呀,什么时候,把我开玩笑说的“你亲自回家吃饭”的“亲自”给用上了。心情大好,得给这个小机灵鬼上上课。于是我告诉卡卡: “不是的。”我牵着卡卡的手,毛毛的,软软的,很有弹性,“你使用了‘间隔连动’的方法。” “间隔连动?”卡卡把心里的问号用眼神传递给了我。 卡卡抽出手,用劲地鼓起掌来。“卡卡明白了。写一件事时,要让动作连续着动,这样可以使事情的过程清晰而多变。同时,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还可以间隔地连动,这样简单的事情就有了起伏跌宕,文章自然也就生动了。卡卡这样理解没错吧?”卡卡显得很兴奋。 我揪揪卡卡的耳朵,“真聪明!要记住: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作文时,我们在动作上下些功夫,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放心,卡卡一定做到!”说着,它忽然站住了。只见卡卡轻轻朝我摆摆手,蹑手蹑脚地向草丛中搜索。我这时才注意到,某只蛐蛐的一曲独唱正嘹亮着。 我摇摇头笑了,心想,你还欠着我的“小苹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