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怎样于无故事中写出故事 xxt推荐博文
分类:我的文章   2014-11-26 19:07
 

怎样于无故事中写出故事

中小学生的作文,不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离不开写事。人因事显,事在人为,所以,写事是基本功。因为从小学就开始了练习,不妨把它叫做“童子功”更恰切。然而,都想写一笔好的文章,可是,占比例很高的中小学生中,写事并没有真正过关。很多孩子还困惑在“怎么写”的瓶颈中。对于突破瓶颈的方法,我已经有过多种角度的介绍。

这里,我推介一种于无故事中写出故事的几个小技巧。

一、从别人没写过视角入手

说到角度,我们不会陌生,老师会常常讲到作文“角度小”“内容细”的问题。其实,写作文,仅仅做到角度小和内容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角度小和内容细的基础上,注意视角出新。选择不同寻常的视角是作文吸引读者的一条妙计。

“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的作文往往忽略“无声处”的“惊雷”。因为,我们叙述一件事,一般都会从最方便、最容易的角度观察、描述,大家读起来自然觉得毫无新意,往往是一看开头就能猜到作者下面如何行文,如何结尾。这种千篇一律的写法,是我们读起来打瞌睡的主要原因。其实,如果能稍微变化一下,从一个新鲜的视角观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新”起来。

6年级学生凯欣的《秋雨》,没有像一般写秋雨的作文那样,直接描写雨是什么样子,而是主要抓住三个“点”来特写画面:点一、特写树叶摇落雨滴,人们躲着,笑着,是一个温馨的画面;点二、特写窗台上交头接耳评判秋雨的麻雀,这一点很出人意料的新颖;点三、特写小花伞,“一只只小花伞撑了起来,红的、绿的、黄的、彩的,像是给这场秋雨插上了五颜六色的花簪。”动静结合,鲜活生动,文章确实让人耳目一新。8年级学生时心雨的《哎呀,我老啦》更是让人大出意料。一个13岁的小女孩儿,惊呼“我老啦”,这其间的奥妙让你难以揣摩,仅看看标题就让人倍感新鲜了。6年级学生董金钊的《落叶》,如果只看题目,也许你会认为是写对落叶的赞美吧,不,你猜错了,原来文章在讲述一片落叶的故事。这三篇文章有个共同点,就是,你没法提前探知文章要写什么。他们都采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方奇妙的作文天地。

二、写出新鲜的体验和感受

有了不同寻常的视角,只是掌握了主动权的一方面,我们接着还要深入、细致、准确地观察,并且于观察中有新的独到的发现,这是让作文吸引读者的第二条妙计。只有你获得了新颖独到的发现,并写出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你才能于平凡中看到神奇,于无故事处写出故事。

范文《秋雨》,没有按普通的思路出牌,它抓住风儿摇落冬青树雨滴时行人的表现,从侧面交代此时秋雨很小;接着写雨势渐渐大了一些,作者出人意料的把两只麻雀写进了画面,这就为寂寞的秋雨平添了无限生机;最后写一只只小花伞撑起来,满目缤纷,让人感到妙不可言。这三点都是作者观察中的新发现。

落叶》的观察不仅新,而且奇。小作者先给个长镜头,让我们看到白杨树顶端摇曳的几片枯叶。然后给个小特写:飞来几只鸟儿,在树枝上“跳来逐去,相互逗乐”,这就为叶子落下悄悄地做了铺垫。然而,小作者不直接写落叶,他把笔触放在了鸟儿身上。写鸟儿的机警、惊异、胆怯与“啾”的一声集体大逃亡,真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这时才交代是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这片叶子是怎样飘落的呢?“翻着跟头,打着旋,很欢笑着往下落。穿过稀疏的光哨枝条,被一弯桃树的杈枝伸开接着,它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又借着风儿的摇动,一翻身,悠悠地落在了麦冬草上”。这片叶子落下来了,没什么可写的东西了吧?不,小作者一个拟人手法又把我们带入了童话中,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遐思空间。

哎呀,我老啦》看似夸张,其实写得很有特色。口吻是夸张的,而事例是真实的,这种观察有效地制造出了风趣、诙谐的效果。这三篇文章,都很好地利用了观察中的新发现,写出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正是这种新的发现和体验,为文章创造出了说不尽的精彩和趣味。

三、在表达中有新鲜的词语

表达,是文章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在描述平凡事物的时候,以“新”的想象诉诸文字;如果我们把司空见惯的现象、状态、动作等,用充满想象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我们的文章就能于故事处讲出故事,创造出一种陌生感,引发读者的联想,从而拓展开文章的内涵。

秋雨》中行人躲雨滴的描写,多独到,“‘噗噗哒哒’的,让走过的行人紧忙着抱着头跑开去。即使躲不及洒了一头水珠,也没人生气,而是跑得远远的,笑着跳着,嘴里嘟囔着‘开什么玩笑’,抹几下发丝,拍拍濡湿的双手,愉快地继续走自己的路”,这描写让人倍感温馨,作者的情感也是暗暗融汇在这行文中了。这感觉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经历过,当然会为小作者的表达拊掌。而写到“静静的校园里响起了秋雨那特有的吟唱,沙沙沙沙,不疾不缓,平仄有韵。两只麻雀站在窗台上,很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天籁之音,还不时的交头接耳,评判几句”,也属于走笔奇特。小作者不是写人对秋雨的评价,偏偏让两只麻雀来交头接耳,既给人新鲜感,又以动写静,展示了校园的宁馨的环境。

落叶》也写得非常别致。他说在落叶飘下的时候,“突然,这几只小鸟都警觉地静止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它们似乎听到了一种微妙的声响正在向他们逼近。胆小的鸟儿们,想抬头去循着声音寻找“天外来客”,可是,它们胆怯着。忽然,不只是谁‘啾’地叫了一声,大家‘扑棱棱’全飞得没了影”,文章写得多么聪明!小作者让胆小机灵的鸟儿和落叶演出了一出心理剧,他把再寻常不过落叶的情景点化得妙趣横生。再往下,他采用特写手法写这片落叶飘下的小插曲,并让文章结束在“落叶在悄悄地给麦冬草讲述着自己与天空的故事”里。读完仔细品味,小作者确是把落叶写成了童话般,格外新鲜,不落俗套。

哎呀,我老啦》一文,开篇就夸张自噱镜中的自己,一幅煞有介事的样子,把我们引入了故事。接着写自己怎么会老呢?原来是被一帮小辈整天围着叫“姑姑”叫老了,于是便有了一些联想“伤悲”性的抒怀,自己想摆脱这种意识,可是“跟这些小盆友玩的时候,真的是意识到我‘老’了”。往下,小作者拿出了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我真是‘老’了”。自己这的老了吗?到了文章的尾声,我们才突然明白,小作者的实际目的是要通过这些侧面描述,来证明自己“只是懂事了”。这篇文章读来让我们感到语风清爽,调侃有趣,清新灵巧。我们是笑着去读去思考的。

于无故事中写出故事,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事,我们只需做到:从别人没写过视角入手,写出新鲜的体验和感受,在表达中有新鲜的词语。

范文引路

秋雨  凯欣

一早醒来,发现下雨了,“叮叮咚咚”,轻柔地敲着我的窗户,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吟哦在这个深秋的早晨。

我兴冲冲地奔向门外。秋风像一支清凉的小手,撩着晶莹的雨滴拂过我的面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冬青树的叶子被雨洗浴着,浓绿中透出生机,那茂密的枝条,时不时被风儿摇下一阵稠密的雨滴来,“噗噗哒哒”的,让走过的行人紧忙着抱着头跑开去。即使躲不及洒了一头水珠,也没人生气,而是跑得远远的,笑着跳着,嘴里嘟囔着“开什么玩笑”,抹几下发丝,拍拍濡湿的双手,愉快地继续走自己的路。

街道上,飞过的车辆再也扬不起尘土,路面上流动着淡淡的一层雨雾,细细的秋雨洗浴着这座小城。

刚到学校,雨便淘气起来了,静静的校园里响起了秋雨那特有的吟唱,沙沙沙沙,不疾不缓,平仄有韵。两只麻雀站在窗台上,很有兴致地欣赏着这天籁之音,还不时的交头接耳,评判几句。

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奔到楼下,发现一只只小花伞上都留下了雨的身影,这一天的紧张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到了放学,满眼别样的风景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只只小花伞撑了起来,红的、绿的、黄的、彩的,像是给这场秋雨插上了五颜六色的花簪。

“叮——咚——叮——咚”,这是一场秋雨的演唱会。

落叶  董金钊

公园的角落,一棵白杨站立在秋风中,它被周围众多矮小的桃树簇拥着,倒是有点“鹤立鸡群”了。

地上的麦冬草,像一片厚厚的绿色地毯,越发把高举着的枝条衬托得灰白、萧条。桃树的叶子早就没有了踪迹,而白杨树的枝头偏偏有几片枯黄的叶子,它们的叶柄还有一丝绿意,紧紧地抓着依附的枝条,叶子不时地摇动着,交头接耳着,似乎是嘲笑般挑逗着秋风。

几只小鸟飞来了,它们掠过光秃的桃树,又盘旋飞升,最后落在白杨树的枝杈上,“啾啾”地鸣叫着,并在树枝间跳来逐去,相互逗乐。

突然,这几只小鸟都警觉地静止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它们似乎听到了一种微妙的声响正在向他们逼近。胆小的鸟儿们,想抬头去循着声音寻找“天外来客”,可是,它们胆怯着。忽然,不只是谁“啾”地叫了一声,大家“扑棱棱”全飞得没了影。

原来是枝头的一片叶子飘了下来。

它很轻盈,翻着跟头,打着旋,很欢笑着往下落。穿过稀疏的光哨枝条,被一弯桃树的杈枝伸开接着,它躺下休息了一会儿,又借着风儿的摇动,一翻身,悠悠地落在了麦冬草上。

麦冬草们热情地接纳了这个迟来的客人。

夜晚降临了。我知道,这片落叶在悄悄地给麦冬草讲述着自己与天空的故事……

哎呀,我老啦  时心雨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惊异地发现,哎呀,我老啦!你看你看,眉毛一抬,两条细细的皱纹隐藏技术极好地卧在额头间;皮肤也开始造反,集结众多大将,将它们的领地变得干燥无光;我仿佛听到鱼尾纹进军时吹奏的号角……天哪,我怎么变老啦!

其实,上述原因只是些虾兵蟹将,让我真正意识到我老了的元凶是几个活蹦乱跳的小盆友——我亲爱的侄女子萱、姝萱,以及外甥貊貊。呵呵,子萱小丫头最活泼,颇有500年前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气派,左一个“心雨姑姑”,右一个“心雨姑姑”,叫得好不快活。我的思绪却飞到了爪哇国,想到自己的姑姑,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姑姑啊,现在我和你是一个辈分的了,原来我已人到中年了吗?原来我已经这么老了?

虽说想想怎么都不对,可那“人到中年”的悲伤劲儿一下子就窜上来了,一股悲苦的情绪在体内扩散开来,竟联想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甚的是差点安慰自己“霜叶红于二月花”。缓了缓情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个13岁的女孩,哪有那么老啦!但跟这些小盆友玩的时候,真的是意识到我“老”了。

【证据一:才不要吵吵闹闹】

子萱他们初到我家时,对什么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好像缜密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对客厅进行了地毯式研究。终于,在发现“目标”——芭比娃娃时兴奋得大叫起来。三个孩子的叫声像是个小型的交响乐队,咿咿呀呀地表演起来,乒乒乓乓地弹奏起来。这个抢,那个夺,强盗一样把洋娃娃一抢而空,还兴奋地彼此交流交流手中的“珍宝”。

咳咳,这下我可要发挥我的神圣职责,去平乱啦。摸摸这个的小脑袋,拍拍那个的小肩膀,好容易把他们“安抚”下来,总算不吵啦。记得,我曾和他们一样,抓着好玩的玩具吵吵嚷嚷,搅得家里8级地震,楼上楼下鸡飞狗跳。可现在,我真是“老”了啊,再不愿去打扰别人的宁静,也学会了替他人着想,才不要吵吵闹闹呢。

【证据二:才不要太过隆重】

第二天,又带着吵吵闹闹的子萱一行人玩了一整天,在外面胡吃海喝了几顿,哈哈,那几个娃纸真有当吃货的潜质,而咱这个资深老前辈呢,光荣退役了。不知是肠胃搞了个反动派,还是消化系统罢工不干,我的肚子“诗意大发”,“咕噜噜咕噜噜”地咏起诗来,害得我一天去了五、六次卫生间,足足快虚脱了。第二天坚决不出去,在家里喝小米粥是最舒服不过的了。

看,我真是“老”了,不喜欢太过隆重的大鱼大肉(好像退休的老人哦),开始喜欢清淡可口。生活也是如此,不要太过繁华隆重,平平淡淡、快快乐乐就是最好。 

铁证如山,在这些活蹦乱跳的小盆友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我“老”了。看着他们调皮的身影,给大人们“添麻烦”的可爱举动,忽然,我明白,其实,我不是“老”了,我只是懂事了。

我只是不像幼时那样懵懂无知,会只依照自己的心情做事,会盲目憧憬那些浮华,会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的,相比小时,我老了——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学会体谅他人了,懂得平淡是真、知足常乐了。

或许,幼时的天真可爱让我留恋,让我想永远驻足在那个时代;但是,“老”了的我能够将爱传递给他人,让别人感觉到温暖与快乐,难道不好吗?

“哎呀,我老啦!”我想,我一定会绽放着微笑说出这句话。

 

 
33
浏览(2776)┆ 评论(95)┆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