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火燎写急事
(与汪星人卡卡聊作文25)
晚饭后,卡卡安静地坐在桌前做作业。面前摆放着两张纸页,它一会儿拿起一页默看着,一会儿换另一页审视着,最后把两页纸并到一块儿,左瞧瞧,右看看,像是在认真地比较着什么,神情十分专注。
我热了一杯牛奶,轻轻放在卡卡的桌角,正准备离开,被卡卡跳起来抱着了胳膊。“老师,您来得真巧,卡卡正需要您来指点迷津呢。”看我疑惑地目光,卡卡笑了,“嘿嘿,这两篇文章都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急事’,可是读着感觉不一样,一篇能让我感受到着急,而另一篇就感觉不到着急,这是为什么呢?”说着,把两篇作文递到了我手里。
“哦,是这么回事啊。”我大致浏览了两篇文章:
让我心急的一件事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了手抄报的作业。晚上,我在电脑上找资料。经过精心制作,终于在10点多钟做完了,算算时间,总共花了三个多小时。这份手抄报图文并茂、十分精美。爸爸、妈妈看了也赞叹不已。因太困了,我就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我把桌上放的作业本一一整理好,装进书包,唯独不见手抄报。我想一定是爸爸、妈妈欣赏后放在其它地方了。就去问爸妈,他们都说没看见。难道我花了三个多小时精心制作的手抄报自己长上腿跑了?
想到上午要评奖的事,我很着急。到电脑桌前寻找,没有;又到客厅茶几那儿找,也没有;爬到床上找,还是没有。就在我彻底失望时,发现床底下有一张白纸,掏出来一看,正是我一直寻找的手抄报。
我高兴极了,心中的石头也落下了。
真是急死人 连秋硕
那天下午,天气异常炎热,整个大地就像被罩在蒸笼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快点老妈,要不然就赶不上考试了!”一路小跑的我,顾不上擦汗,不时回头催促身后的老妈。这时已经看得见载满乘客的公交车从身后缓缓驶来,“你看车都来了,再快点,Let’s go go go!”
和老妈飞奔到站牌下,正好赶上刚停稳的那辆车。“Oh,my goodness !这趟车的人真多!”我在心里大叫,“这哪是车厢啊,这是沙丁鱼罐头啊!”管它呢,我挤,我挤!为了赶考试的我也顾不得什么淑女形象了,顺着人缝用劲挤。谢天谢地,终于挤进了车厢里。
“娇娇,你干嘛这么急?看我全身都快湿透了!”老妈一边擦汗一边抱怨。“这不是人家的第一次钢琴考级吗?要是因为迟到耽误了考试那多可惜呀!”
“乘客你好,中原路口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往后门走!”就在我和老妈交谈的时候,耳边传来了电子报站声。我赶紧握住了身旁的扶手,眼睛漫不经心地望向前门。汽车到站了,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等在车门旁,一只手颤巍巍地握住扶手,另一只手拄着拐杖,双脚缓慢地迈上台阶,一步、两步……看着老奶奶那慢镜头般的动作,我心里甭提有多着急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真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飞到老奶奶身旁帮她一把,动弹不得的我只能在心里高喊:“老奶奶,您快点吧,要不然,我的考试就要泡汤了!”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汽车终于向下一站驶去。“希望一路畅行无阻!”我在心中暗暗许愿,可是老天爷偏跟我作对,就在汽车刚开出去不远,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遇上了红灯。跳动的数字,也在给我做对,仿佛静止在那里了。“数字,你快些跳动啊,你是不是想急死我呀!你跳啊!我不就是想考个试吗,有这么麻烦吗?”我在心中抱怨着。“6、5、4……”终于看到了希望,绿灯亮了,车也终于开动了……
熙熙攘攘的车流,公交车就像蜗牛在慢慢地爬……
额的天啊,这不明摆着要急死人吗?车啊,车啊,你什么时候才到站啊!
看完,我把文章还给卡卡,问它:“找找原因,为什么两篇文章感受不一样?”
“是不是因为一篇写得简略,一篇写得详细呢?”卡卡有点拿不准地拍拍头说。
我摇了摇头,“虽然与内容的详略有关系,但是,不能简单地以内容详略来判定阅读效果。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在作文中,能够表现‘急’的因素是什么?”
卡卡不好意思地挠挠耳朵:“我就是被老师说的这个‘因素’困扰着了,一直没有想明白原因!”
“那就让老师亲自给卡卡‘解惑’吧。”我故意调侃着,坐下来,摊开两篇作文,卡卡倚在我的身边,听我解说。
“我们写‘急’的事,要让读者也能产生出着急的效果来,就必须在作文中抓住一个要素不松手,这个要素就叫——着急的气氛。也就是说,写紧急的事,给人以‘急’的真切感受,至关重要的是:把‘急’的紧张气氛烘托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哦,是这个道理。”卡卡点着头,表示开始领悟这个问题了。“那么,作文时该怎样来创造‘着急的气氛’呢?”
我让卡卡再分别看看这两篇文章,对比着品味一下语感,然后给它说:
“常用的渲染‘着急气氛’的手法之一是:行动渲染法。说白了,就是在行动描写上做文章。如《让我心急的一件事》一文中,咱把找手抄报的一句话添加点动作描写,看看效果怎样:‘我很着急。跑到电脑桌前寻找,没有;又跑到客厅茶几那儿寻找,也没有;爬到床上找,把被子、枕头、席子都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是不是‘着急的气氛’就出来了?”
“是啊,有‘急’的感觉了,怪神的!”卡卡很惊喜。“那《真是急死人》一文里,也用了动作描写来烘托‘着急的气氛’,你看这里就是吧?”卡卡指着“一路小跑的我,顾不上擦汗,不时回头催促身后的老妈”一句。
“卡卡真聪明!这一句是正面描写‘急’的动作,还有一个地方是侧面描写‘急’的动作,找找看。”
卡卡很快找到了,是“一只手颤巍巍地握住扶手,另一只手拄着拐杖,双脚缓慢地迈上台阶,一步、两步……看着老奶奶那慢镜头般的动作,我心里甭提有多着急了”一句。我告诉卡卡:“这是用别人的‘慢’,来反衬自己的‘急’。”
“常用的渲染‘着急气氛’的手法之二是:心理渲染法。同理,通过心理描写来渲染‘急’的气氛。卡卡在《真是急死人》中找找例子看。”
“有好几处这样的描写呢!”卡卡很快指出了老奶奶上车一段、公交车等红绿灯一段和结尾一段的心理描写文字。
“对!这些都是用心理描写来渲染‘急’的气氛。除了这两种,还有一些别的渲染方法,你可以自己来发现它。”
接着,我让卡卡自己寻找例子,来归纳常用的渲染‘着急气氛’的方法,卡卡还真不负我望,又找出了“语言渲染法”,如“快点老妈,要不然就赶不上考试了”、“你看车都来了,再快点”等例句;“间接渲染法”,如“我心里甭提有多着急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公交车就像蜗牛在慢慢地爬”等例句。
“其实,方法是为我们写作服务的,凡是能够渲染着急气氛的方法,我们都可以信手拈来,为自己写‘急事’所用。”我拍拍卡卡,结束了我的解说,起身准备去休息。
“谢谢老师!卡卡又明白了一个道理:写急事,就要写出心急火燎的效果来。晚安,老师!”
“晚安!”我轻轻掩上卡卡的房门。
院子里有些凉意,天空似乎什么也看不到,此时,心中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剪个月亮给自己照明吧。我为自己的想法无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