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晓魅
文  章:231
评  论:6150
访问量:22047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这样的学习准备,你有吗? xxt推荐博文
分类:开开心心-教育乐园   2014-03-12 11:44
 


有一位教师总是以问学生三个问题来开始一天的课程。



第一个问题是:“过去的一天当中,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新鲜好玩的事?”



第二个问题是:“你有什么小烦恼要告诉我们吗?”



第三个问题是:“你有什么大忧虑要我们来分担吗?”



学生起初有点害羞,但很快就能很热烈地告诉大家新鲜好玩的事。偶尔,也有孩子会讲一些小烦恼,但是很少有人会有什么大忧虑。



有一天,一个女学生的哥哥头一天晚上被车撞倒,所以那天早上她花了些时间在医院陪她哥哥。她在阅读课上了一半时走进教室说:“我有个大烦恼。”她边哭泣边将哥哥的事告诉大家。当她说完后,有一名小男孩举手发言,说他到医院探望祖母时,心里十分害怕。接下来,其他学生也都讲述了他们害怕或伤心的经验。当每个人都很满意地报告完毕后,课程才继续开始。



从那时起,大家发现每天早上要分享小烦恼很容易,偶尔也会说说他们的忧虑。教师观察发现,这些学生说出心中的烦恼后能够更为投入学校的课程,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友好,他们似乎能更快乐且更轻松地学习了。



这是从一本书上看到的片断。欣赏之余,不免又联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教学。



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之前,许多老师总会习惯性地采用一些方法(如弹奏音乐、做拍手游戏等)组织孩子,以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样期待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表现都能够专注、充满精神。但事实却不一定那么叫人如愿。或许老师就会发现某某某今天看起来有些三心二意,某某某做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有心的老师会继续动脑筋,使出另外一些小计策,如讲故事、玩游戏,或通过肢体语言等进行启发和引导,尽量让孩子情绪变得愉快、活动变得敏捷、思维变得活跃。但仍不能保证每一次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细细想来,让孩子分心的原因会有很多——也许是今天早上还没睡醒就被妈妈叫起来了,到现在头还有些难受;也许是昨晚读了一个伤感的故事,心思仍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也许是奶奶说好了早上送新买的彩笔过来,可是到现在还没见奶奶的身影;也许是昨天的数学操作活动中自己总是出错,担心今天的表现依然不够好……倘若孩子心中背负着或多功少的心理包袱或阴影,要想让他们专心致志、兴趣盎然投入到当前的思考和学习中来,也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有人说,学习是一个结合感觉的过程,学习和感觉就好比夫妻,是紧密相连的。当感觉和学习不能结合,两者均无法发挥功能。如果负面的感觉总是存在,就会使思想停顿,无法听进其它的事情,这种暂时的压抑将很明显地影响到当前的学习状态。生活中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经验,也许是因为受了某一件事的影响,情绪上的压抑和不快总是让我们感觉有些神志不清、思想迟钝,做起事来马马虎虎,总是进入不了最佳状态,导致白白浪费了时间,做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这种不好的感觉和情感必须以合适的方式得到发泄,尽早让它释放出来,才会使人重新返回到良好的思想运行轨道上来。



试想一下上面例子里那位教师组织此过程的场景:全体安静的倾听,教师关注的眼神,分享者忧伤、愤怒、难过的声音和表情,倾听者同情、理解、接纳的点头和叹息……短短几分钟的分享,不一定能够完全抒发和排泄掉个人心中的不快和忧愁,但一定会让他感觉轻松、释然许多。



这个小故事正好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不妨先帮助孩子排解掉自己的不良情绪,减少负面影响对他的压力,使之能够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做事,然后再转入正式的学习活动。



不是必须要逗他们高兴才行,也不是帮助他们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只是给孩子几分钟时间,支持他以愿意的方式来发泄一下心中的负面情绪,然后再引领他开始新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准备,不但对孩子、对老师,都一样重要。



 



1
浏览(3986)┆ 评论(5)┆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