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 xxt推荐博文
分类:作文指导   2014-10-23 07:59

怎样才能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

作文的真情灵动,来自于内心,来自于作者个性独特的感受。“真情”是“灵动”的根,“灵动”是“真情”的叶和花。没有真情流动,技巧只会显得苍白、虚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情感是心灵的产物,没有“情真”就不会有“意切”。只有满怀着真情实感去抒写自己的个性化感受,才能够让文章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妙笔生花。任何矫揉造作、生搬硬套、抄袭借鉴、胡编乱造,都无法创造出灵动感人的效果来。正像有些学生所说的:平时作文,写的内容多是自己从没有体会和经历过的东西,为了完成任务,只能通过“参考”作文选上的范文或者自己瞎编完成,根本就不可能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想法和情感。这也是很多同学考场作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要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来,其实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行,并不是太难的事。

一、要打心眼里喜欢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源。只有“爱”,才能生发出“情”和“趣”,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现在很多学生惧怕作文,把写作当做苦差事,甚至厌恶作文,这就是缺乏对作文的兴趣。那些打心眼里喜欢作文的学生,他们非但不怕作文,反而还能从写作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我从学生博客里看到很多这样喜爱作文的孩子,他们正上小学四五六年级,小小年纪,但是已经能够写出像模像样,很有文采的文章来。不要以为这是奇迹,也不要以为他们都是神童,事实不是这样的。追根溯源,是这些孩子打心眼里喜爱作文,他们把阅读、写作当成了学习之余的最有意义的休闲。他们掌控着学习的主动权,也掌控着自己的爱好方向,并没有因为爱阅读与写作而偏废了其他学业。这些孩子很有点像马克思写《资本论》。马克思每天或阅读或写作,生活是很单调的,为了调剂大脑,他就用演算数学来休闲娱乐。后来,《资本论》写好了,而他的副产品《数学手稿》也横空出世,让数学界为之震动。

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海拉尔的一个小学生典典曦,可以说,她是一个作文高产的女孩儿,随便打开一篇她的作文,你都会惊叹那水平超越了初中9年级的优秀作文。她的《老花》是20134月下旬写的,我很受感动,下面我要用作范文的。我的结论就是:典典曦是一个很典型的痴迷于阅读与写作的孩子。事实告诉我们:写作文首先要从心里喜欢,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写好作文。如是而言,不单单是写作文,我们做事,若凡发力于内心,事多会攻无不克的。自然,内心的喜爱便是成功的原发力。问题在于,如何去培养对作文的爱。这绝不是说一句“我爱作文”就爱得了的。爱,需要用具体的行动去培养,需要用最初的强制来养成,如把阅读作为习惯,把写日记作为乐趣,把观察生活作为玩耍等,时间一久,就会逐渐对作文产生浓厚的感情。如果没有化强制为自觉的艰苦历练的过程,“爱作文”只会是一句空话。

二、要写自己曾经的生活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就越真实,越能感动人。有不少同学写童话或写穿越故事就比较顺手,因为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地编故事。但是,一到写自己的生活,就无话可说了。怎么办?要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就必须睁大眼睛观察自己的生活。在写生活性作文时,就从自己曾经的生活中选材。

写曾经的生活,就是写以前发生的事情,可以是昨天前天、去年前年,越早越好。孩子们虽然小,但大家也有曾经的生活,这些生活的影像都储存在他们的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生活的不断产生,那旧的影像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会更深刻更丰满更有意味。当孩子们认真回忆和筛选,再给以适当的加工和组合,把当时的那件事写出来时,已远远不是原来的样子,而是更有味道了,这就像酿酒一样,时间越久,酒就越香,是陈年老酿了,当然会充满真情实感和灵动

典典曦的《老花》写的就是曾经的往事:爱种花的祖父母,“在自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种满了花,他们像是照料自己家孩子一样,照料那些花儿”。屋外的山坡上,别人都种了青菜,只有祖父“那一块儿地,最显眼,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总有花开”。在小作者眼里,她看到的是祖父“和和气气,骨子里却傲得很”的性格。本来种花的日子很平淡,也很平静,但是小作者却看出了故事,接着她撷取了平常日子里的几个片段来展示祖父母的生活故事:一是写黑狸猫与祖父的护花与毁花的人猫之战,二是写祖父为祖母开了一方种花的土地,一年四季花开缤纷,而自己只在门外种了一株不知名的花。这里又穿插了人与猫的纠葛,描绘了生活的多彩。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看似在表现祖父对祖母的深沉的爱,然而更是一个巧妙自然的伏笔,因为第三个片段就写几年后的一场冬寒,“祖母的花儿,都枯寂在了冬天里”,唯有祖父种在院外的的那株花迎着风雪“打了骨朵儿”。祖母伴着凋谢的花儿去了,操办了祖母的丧事,祖父把这种不知名的但生命力很强的花儿种满了一院子。“后来,祖父没再种过别品种的花儿,只有这么一种”。

“老花”,所表现的主题是耐人寻味的,我们边读便会生发出很多感动和联想。这些曾经的事,不只深深地打动着小作者,更打动着我们读到这篇文章的人。

三、要写细自己独特的感觉

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文思的源流,是语言的土壤。如果没有感觉,文思就会断绝,语言也会枯死,更谈不上表达个性化感受。因此,学会在文章中细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觉,这是表达个性化感受的重要的一步。我们来看《老花》的一段文字:

有些花儿结了不知名的果实,花落了,就只有叶子掩着,跑来跑去的孩儿童们把手探进院子里,摘了香甜地吃。黑狸猫也常跃进院子里,在枝桠里窜来窜去,弄得满身的土腥味儿,毛里也挂上些乱糟糟的叶子,还有点落下来的花儿,有时尾巴上还卷着从外带进来的苍耳。那猫觉得痒了,便全身抖,抖得满地都是土坷儿。祖父见了,气不过,喝一声便又与它厮打起来,翻天覆地,刚长出新芽的花花草草也会碎一地。一人一猫,狼狈不堪。祖母见了,不理不睬,只是默默地扫土擦地,或是看着他们。

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①花落后孩子来摘果子吃;②黑狸猫在花间撒欢;③祖父又开始了与猫厮打;④祖母持中立观望态度。这些文字分别从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动作等多方面,细腻而真实地进行讲述,把关于花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似真似幻、如诗如梦,这一切的感觉又是小作者所特有的,打上了浓浓的个性化色彩,具体、生动、形象,灵性十足。

又如写冬天的一段:

那年冬天,出奇的冷,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待到祖父在混沌后想要出门时,铁门已经被冰糊得死死的,他拿着锤子凿子,在门边叮咣了一天,最后在用力一踹后终于开了门,却因雪太厚门没能推开,他又拿着铲子扫帚扫了半天,门才终于能打开一个人的宽度。他向外望去,从上到下,都是令人眩目的白色,看久了似乎能让眼瞎掉一样。这样冷的天,没有多少人出来走动,也没有多少人能出来走动。

这里写祖父在寒冬中费力凿开大铁门的细节,既描绘了海拉尔的酷寒,又交代了后来院中的花全枯死的原因,当然也进一步完善了人物的整体形象。我们可以感觉到,小作者对祖父的行动是赞赏的,敬佩的。这就是从细部入手,在文章中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这种对祖父的爱和敬的感情,在文章中随时随处可以让我们感知和触摸到。这也说明,小作者年龄虽小,但是她能够积极、能动地观察生活,并将对外物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将宏大的题旨细化,从小处入手,细处着笔,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感受来。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感受侧重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世界,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所以一个人的感受愈独特,他的写作也就愈深刻。是以,要写出真情灵动的作文来,就需做到:打心眼里喜欢作文,重点写好自己曾经的生活,善于和敢于写自己独特的感觉,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附:

(节选)   典典曦

祖父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种花。

房前屋后,园子里,屋子里,墙壁上,房檐上,大大小小的,满是花。

祖母也喜欢花。他们俩的屋子,被那些各式各样的花花草草缠绕得紧实儿的。邻居们的园子里,种的都是菜,只有他们俩,在自己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种满了花,他们像是照料自己家孩子一样,照料那些花儿。

房子不远的山坡儿上是祖父他们老一辈儿人种地的地方。站在坡下看那一片片菜地,挤挤攘攘的都是又绿又肥的菜叶子。整个山坡儿上,就祖父那一块儿地,最显眼,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总有花开。祖父的花,总是与那山坡儿上其它的菜地格格不入。祖父的菜地永远都是万千绿叶中的一点红,自然而然的显示了自己独有的清高自傲。那种满花儿的菜地正映衬了祖父这个人的性格,和和气气,骨子里却傲得很,谁也看不上,谁也瞧不起。

他们年过半百的时候,祖母养了一只黑狸猫。脾气倔得很,才四个月大时,就踩烂了好几株祖父种在花盆里的花,为此祖父没少和那只猫打架,一猫一人,谁也不让谁。那只猫被揍得不轻,祖父的胳膊上也留下了一道道血凛子,有时候脸上也会有,而祖母也不管他俩,任他们打得天昏地暗。后来连邻居都知道了这事儿,再后来,那只猫就长大了,变得聪明了,专门在花期里咬祖父的花梗,只是不再咬死了,就像是与祖父开玩笑一样。而祖父也不再常与那只猫“厮杀”了,但还是时而小打小闹,依旧是谁也不让谁,一人一猫的风景永远不变。

有一年,祖父在房前起了一片地,用栅栏围得方方正正。而那一片地里,一成不变的种了不少花。

祖父说,那片地,是特意起给祖母的。地里种的花,也都是祖母喜欢的花。闲暇的时候,找把椅子,就坐在家门口看花。

祖母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种花。最里头一排,是迎春花。每逢初春,开得最早的就是这花。黄色的花,一朵朵,开得浓艳,似乎是总也开不败的样子;前面一排种的是六月雪,开花儿的时候,深绿白边儿的叶子里裹着娇小的花儿,稍蜷着花瓣,透露着一股骄傲的气息,就像祖父那样;还有同期的木槿,火红火红的花儿总是在五月里让人驻足的最佳风景。夏天里,祖父家是村里最耀绚烂的一家,冬天里,祖父家的院子里同样是吸引人的,紧贴着墙,祖母种了一排梅花,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平日里祖母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而祖父只在院子外种了一株花。

北方的城里春天来得晚,这花儿开的时候,南方已是夏天。若是暖一些,木槿谢时,它就开了,正迎着六月,院子里的六月雪就是这时候开花,一片白茫茫的,倒是显得院外那花儿孤零零的,但一片如火如荼的颜色倒也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只是,独自一枝,未免会显得过于孤单。

祖母的那些花儿开的时候,邻里四居总是来夸赞一番,而祖母就笑着记下,黄昏午后,就与祖父一起修修剪剪。有些花儿结了不知名的果实,花落了,就只有叶子掩着,跑来跑去的孩儿童们把手探进院子里,摘了香甜地吃;黑狸猫也常跃进院子里,在枝桠里窜来窜去,弄得满身的土腥味儿,毛里也挂上些乱糟糟的叶子,还有点落下来的花儿,有时尾巴上还卷着从外带进来的苍耳。那猫觉得痒了,便全身抖,抖得满地都是土坷儿。祖父见了,气不过,喝一声便又与它厮打起来,翻天覆地,刚长出新芽的花花草草也会碎一地。一人一猫,狼狈不堪。祖母见了,不理不睬,只是默默地扫土擦地,或是看着他们。

祖母的眼神里,满是云淡风轻,还有满足,与款款深情。

院子里的花儿,开了几年,便有几株败了。六月雪是最早陨的,稀稀疏疏的枯叶竟落了满地。同年冬季,几枝梅花开了花儿,几枝梅花死于风雪。那年冬天,出奇的冷,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待到祖父在混沌后想要出门时,铁门已经被冰糊得死死的,他拿着锤子凿子,在门边叮咣了一天,最后在用力一踹后终于开了门,却因雪太厚门没能推开,他又拿着铲子扫帚扫了半天,门才终于能打开一个人的宽度。他向外望去,从上到下,都是令人眩目的白色,看久了似乎能让眼瞎掉一样。这样冷的天,没有多少人出来走动,也没有多少人能出来走动。

大雪封门,春迟未将至。

等到冰雪消融的时候,祖父院外的花儿,已经打了骨朵儿。

而祖母的花儿,都枯寂在了冬天里。

祖母没再重新种过他们,祖父也没有。原因很简单,那一年冬天,祖母已是病入膏肓,冬季的那场大雪,祖母没能熬过去,与满院子的花儿,消逝于风。

祖父为祖母置办了葬礼,葬礼过后,祖父把院子里的残花枯叶都清了出去,重新翻了遍土,种满了院外那种叫不出名的花。那花儿的生命力很是旺盛,那年六月,种上没多久,就开满了大大小小的花儿。绯红满园,甚美,却带了很深一股凄凉。

后来,祖父没再种过别品种的花儿,只有这么一种。

 

 
22
浏览(2939)┆ 评论(102)┆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