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缕缕阳光
文  章:242
评  论:2419
访问量:146368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静心面对问题 xxt推荐博文
分类:随笔   2014-01-23 16:40
 




     随着教学时间越来越长,对教学工作也渐渐多了许多的反思,静心地去审视自己每天所进行的平凡的工作。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从工作伊始的狂热到如今的几近倦怠,只有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对这份工作还保存着几丝的真。



     偶尔有机会参加一次家长会。此次家长会是小长假过后教师对假期作业的评定会。会上,教师首先语重心长地指出期末复习的重要性;然后,又评述现阶段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对作业进行了点名批评及表扬。程序简单、条理清晰的一次家长会在老师言辞凿凿、掷地有声的严厉的语调中结束后,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复。



     在对班里学生进行表扬、批评时。全班只有两名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全部完成了作业。另外有十几名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属于良好,有十几名学生完成作业属于应付完成,最后剩下十几名学生根本就没有准备写作业,属于未完成作业范畴。当老师言语至此时,我感到了一丝丝的震撼。一个个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何以在老师的眼中变成了洪水猛兽,且面目可憎。难道这真的都是孩子们的错吗?



     后来,教师又对假期作业的质量进行了剖析,举例来说的是数学作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空着大片大片的卷子不写,有的即使写了也是偷工减料,能少写一步绝不多写一个字。老师用惨不忍视形容了学生的作业,一怒之下撕了班里三十多名学生的试卷。并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了几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名字。曰:卷子简直不像他们这种程度的学生该写的,这要是考试绝对不会写成这样,究其原因,完全是态度问题,态度极其不端正,应付完成,胡写!



     当老师最终以一句“胡写”而盖棺定论的时候,我为孩子们,同时也为做老师的感到悲哀。一个个正值花季的孩子,豆蔻一样的年华,每日被山一样的作业堆给埋没,早已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那份主动探寻的希冀,被动地接纳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学习好似一本本永远也翻越不完的书山。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哪个人初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呢?急切地学习各种手势;努力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蹒跚学步,牙牙学语……谁又何曾怕过苦呢?谁不是在一遍遍模糊不清的发音中学会了标准读音;谁不是在一次次摔倒又爬起的情况下学会了走路,谁怕过呢?为何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却是如此这般呢?难道真的是人本身的劣根性吗?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是看到各种彩色的图画书停止不前,拽着大人的衣角双眼充满着企盼的目光;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时,又有多少个孩子是在父母温柔的故事声中陶醉着,遐想着而进入甜蜜的梦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创新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是应该伴随着生命的成长而愈来愈强烈的,可为何到现在这种令人无语的状态呢?成绩优异的好孩子、乖孩子,因为听话,因为胆小,在重负之下竭尽全力完成着各项作业;而那些调皮的孩子,因为有个性,因为胆大,所以敢于放纵。这样的两种状态都是我们所不想看到的。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应该是张弛有度,有思想,有能力的。有思想缘于他对事情有独特的见解,有发散性思维,其思想是活跃的不被束缚的;有能力,缘于他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游刃有余地将自己诸多的思想转化为现实。我们既不需要放任自流的无脑之徒,也不需要只会答题的学习工具,学习机器人。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反思自己的工作了。



     能够常年坚守于工作岗位,坚守于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无疑都是勤勉的,热爱工作,忠于教育事业的。但是,仅凭着冠冕堂皇的一句“为学生好”就将所有的教学压力转嫁,将成堆的作业压给学生,而不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上,那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课下的巩固、复习应该是也只能是对课堂所学的一种提升、夯实,而绝不是课上没完成的任务放置于课后。这样,只能是一种恶性循环,学生湮没于无休止的题海中,而且由于课上没有讲过,没有学会,从而错题连篇。第二天,又进入了对先天所学的纠错而又耽误了新课的学习时间,如此往复,情何以堪!



     因此,当班里大部分学生处于学习的亚健康状态或陷入学习不积极的状态时,我们就应当反思我们的工作了。是繁重的作业压住了学生?还是自己无休止地讽刺、嘲笑,犹如一把把利剑,割裂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当大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反思作业的量及难易程度了。当一些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学习的劣势中时,我们就应该考虑是与孩子还是家长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学习的佼佼者,纵然此学习的涵义一定是多方面的。但一定是兴趣的触点一定是有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找到这一触点,就像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一样。我们要发现孩子的这个点,点燃学习向上的火种。



     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全方位的。社会、学校、家庭,都要各司其职,谁都不可以尸位素餐、推卸责任。我们作为平凡的教师,无法左右社会,控制家庭教育氛围,但是我们可以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盲目对孩子的宠溺状态中转变到对孩子积极教育状态中。对孩子的教育得法的家长要将他们的好方法推崇并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每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其身后一定会有一个相应的家庭和对他态度或好或坏的教师。总之,让我们共勉:静心来面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千万别人为地制造问题。

5
浏览(2629)┆ 评论(6)┆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