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雨” ? 孩子们大都是爱雨的,因为雨和孩子们都有着活泼、可爱、顽皮、多变的性情。春雨,细细的,柔得可人;夏雨,粗犷的,刚得火爆;秋雨,如烟似雾,绵得神秘;到了冬天,雨就摇身变成了雪花,“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另一番景象了。 观雨,听雨,戏雨,与雨为伴,是很多孩子所钟爱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恋雨情结,那么写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写雨,不同于写风。风,无形、无色、无味,而雨却是视之能见,触之可感的,且千姿百态,变化莫测。写好关于雨的作文,还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 一、抓准雨的特点 我们知道,雨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感受,它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场雨,你处在不同的观察角度,雨的形态也是各有千秋。这里说的抓准“特点”,其实就是让我们从大体上把握。如春雨的“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如暴雨的“游人脚底一声雷”,“千杖敲铿羯鼓催”;如秋雨的“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等,所抓的特点都是笼统的,抽象出来的,属于一个特定角度中的雨的特点。如果换了环境,换了立足点,换了心情,那雨的形态描写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抓特点,只须大体上把握好当时的写作角度,让我们笔下的雨符合真实情况就行了。如四年级学生小天意的《夏雨》,对雷阵雨的特点把握得就比较准确。 夏天的雨,一般说来,总体特点是:来势急,动静大,收场快。抓准了这个特点,也就为文章定好了基调,下面便可以围绕这个特点来具体展示了。小天意先用“转眼间”,写乌云快速地聚集,再用“瞬间显现,刹那间又消失”写闪电的迅疾,接着用“紧接着又一声‘霹雳’,‘哗——’倾盆大雨铺天而来”写暴雨来势猛烈,这些都显示出夏雨的“急”的特点。这之后才描写雨的状态,天上、地下,按层次去描绘。最后点明时间短:“约一顿饭的工夫,风停了,雨住了”。这就是抓住了夏雨的收场“快”的特点。而六年级学生赵艺鹏的《太阳雨》,虽然也是写夏天的雨,但因为身处海边城市,这雨就格外昳丽,“雨点儿密密地斜织着,却并不大”,更让人惊奇的是,下着雨,太阳却出来了,“雨势并没有减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似一卷从天空倾泻下来的金色水帘”,形成了独特的雨中奇观。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同一季节的雨便各有特色了。 二、抓住雨的变化 雨是变幻莫测的,尤其是夏天的雨,大家叫做“娃儿面”,那是说变就变,常常连个过渡都没有。有时路这边下雨,路那边就是响晴天。即使是柔柔春雨,绵绵秋雨,也是疏密不定,疾缓难料的。在观察和描写时,我们要注意捕捉它们的动态和变化,使描写有静有动,有声有势,有姿有态,真实生动。 小天意的《夏雨》和赵艺鹏的《太阳雨》,都能够抓住雨的变化来写,所以行文就有了感染力。如《夏雨》中写“倾盆大雨”的一段,小作者先写房顶上的雨是“溅起了无数白蒙蒙、雾腾腾的水花,壮观极了”,可谓气势磅礴;接着写雨水落到地上,“溅起一朵朵漂亮的蘑菇花,恰似‘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形状,有声响,有急骤感;再放开眼看,眼前是“很快地面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接着‘小溪’又变成了‘江河’,‘江河’又变成了‘汪洋’”,更把雨大的情景烘托了出来。这些写的都是“动态”,无疑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太阳雨》多处写变化:开初,“正和妈妈手挽手散步在街头,却忽感空中掉了几个雨点,低头瞧脚下的路,也有了三三两两的水迹,眨眼间就越来越多”,写雨来得急,由疏到密,然而又自有其特色,“雨点儿密密地斜织着,却并不大”,所以行人并不十分在意。正在“我”盼望下久一些时,太阳出来了,“一望无垠的蓝天,又是金黄的大地,唯独不同的,是多了雨点儿落在身上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屋顶上溅起的圈圈涟漪”,“雨势并没有减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似一卷从天空倾泻下来的金色水帘”,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哦。这里小作者特别留意了色彩的描绘,把出着太阳下着小雨的壮美景象给展示了出来。 把雨写立体化,写人性化,写动态化,无疑还运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不单单从雨本身的变化来写,而且还从人们的感受或其他事物的变化来衬托,这就强化了雨的变化,使文章的表达细腻、具体、逼真起来。 三、抓好雨的背景 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其他自然现象联系紧密,并相互依存。我们在观察和描写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和描写周围与之有关的人、景、物,使其作为雨的衬托。只有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有声、有色、有势,从而使层次丰富,雨姿多彩。雨中的人物,可以是路人,主要写出他们的动态表现;可以是本人,主要写落在身上的感觉,如温度的感觉、撞击的感觉、抚摸的感觉等,有时要进行点睛式的简略特写。雨中的景物,都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它可以烘托雨的大小缓急,还可以反映作者的感情变化,所以,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详写。 小天意的《夏雨》,一开篇就写人、景、物,地上“像着了火”,“小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了细条条,鸟儿躲在浓荫下蔽日,蝉儿在树上“吱吱”不停地叫,小狗很聪明,看见地上的一滩水,马上跑过去四仰八叉趴在水里享受清凉,我的汗像蕴藏丰富的泉水突突直冒”,用这个背景来强调“热”,也正是这种热里才孕育着阵雨,它们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接下来写“乌云”、“闪电”、“霹雳”、“狂风”,写窗玻璃颤响、树枝折断、行人匆忙,后面再写地面上积水的变化,这些都是烘托雨势猛烈的。如果没有这些背景描写的参与,我们也就难以写好雨的文章。 赵艺鹏的《太阳雨》,在背景安排上要复杂一些。她开头先为“太阳雨”拉开一张美丽的立体大幕:“洁白的云朵镶着灿灿的边,偶尔飞过的几只鸟雀是流动的点缀,再由阳光织上一件薄纱。远处的楼顶闪闪发亮,人家院门口看门的大狗,皮毛上都泛着一层金光。街巷上熙熙攘攘的人,不由用手遮住眼睛,但又忍不住面向太阳,去接受这由身到心的洗礼”。“云朵”、“鸟雀”、“楼顶”、“狗”、“人们”,组成了色彩斑斓的图画,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的心情也是愉悦开朗的。接着写行人的表现,写自己的感受,写眼前的景象,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亦虚亦幻的仙境般的美妙来。 你学会了抓特点,抓变化,抓背景,也就掌握了写雨的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 范文引路: 夏 雨 (四年级)小天意 老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刚出来,地上已经像着了火。小草抵不住太阳的暴晒,叶子都卷成了细条条,鸟儿躲在浓荫下蔽日,蝉儿在树上“吱吱”不停地叫,小狗很聪明,看见地上的一滩水,马上跑过去四仰八叉趴在水里享受清凉,我的汗像蕴藏丰富的泉水突突直冒。真热呀! “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这时不知从哪儿飘来一片乌云,转眼间,越聚越厚,天空阴沉下来,就像妈妈生气时的脸。这时,黑云翻滚、一道道闪电好像一条条银蛇,瞬间显现,刹那间又消失,雷鸣一声接一声,震耳欲聋,大地颤抖起来,满楼的窗玻璃发出沙沙的颤抖声响,像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天地间狂风肆虐,路边小树细细的枝条被狂风“咔嚓”折断,无力地耷拉着。街上人们步履匆匆,害怕被雨浇湿了衣裳。天地间慢慢昏暗了,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 紧接着又一声“霹雳”,“哗——”倾盆大雨铺天而来。天空中下起瓢泼大雨,天地间像挂了一副重重叠叠的无边珠帘。周围的房顶上、溅起了无数白蒙蒙、雾腾腾的水花,壮观极了。雨水落到地上,溅起一朵朵漂亮的蘑菇花,恰似“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很快地面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接着“小溪”又变成了“江河”,“江河”又变成了“汪洋”。 约一顿饭的工夫,风停了,雨住了,人们纷纷走出来,享受雨后的清凉。小狗欢快地在水坑之间跳来跳去。远处,一条彩虹像一座七彩桥横卧天际。 夏天的雨就是来得快,走的快,留下了一片清凉。 太阳雨 (6年级)赵艺鹏 太阳出来了。 霎时间,天地变得一片金黄。湛蓝的天空做背景,洁白的云朵镶着灿灿的边,偶尔飞过的几只鸟雀是流动的点缀,再由阳光织上一件薄纱。远处的楼顶闪闪发亮,人家院门口看门的大狗,皮毛上都泛着一层金光。街巷上熙熙攘攘的人,不由用手遮住眼睛,但又忍不住面向太阳,去接受这由身到心的洗礼。真实的场景,却宛如美丽的梦幻。一切清晰可见又扑朔迷离。 正和妈妈手挽手散步在街头,却忽感空中掉了几个雨点,低头瞧脚下的路,也有了三三两两的水迹,眨眼间就越来越多。天空好像也暗了下来。我惊叫,“妈,下雨了!”便急忙拉着妈妈向旅馆的方向跑。 看那街上,许多人镇定自若地继续谈笑风生,问价买菜,一些躲在路边避雨,不时伸出头来探探雨势,还有少数人撑开了早有预备的雨伞…… 雨点儿密密地斜织着,却并不大。我舒了一口气:但愿雨不要下很长时间……蓦地,一道刺眼的金光照亮了原本有些昏暗的天地,照亮了我眼前的世界。正纳罕怎么回事,抬头,就看到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里钻出来了,金光万丈。不觉吃了一惊,暗自琢磨:这应该就是太阳雨吧。 又是一望无垠的蓝天,又是金黄的大地,唯独不同的,是多了雨点儿落在身上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屋顶上溅起的圈圈涟漪。雨势并没有减缓,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似一卷从天空倾泻下来的金色水帘。而人群,就在这巨大的水帘之间来回穿梭。那一圈圈涟漪,就是通往水帘洞的金色小石,又像辉煌宫殿前的金色波纹地毯,奇美无比,若梦中所见。 把脸转向太阳,闭上眼睛,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暖意和雨点儿捎来的清凉。阳光洒在雨点儿上,让本来几分清冷的雨竟有了一丝温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温暖了心扉。本是孑然不同的两种景象,此刻却在天地间交织、融合。 此刻我就想到,在人的一生中,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心雨,颓丧的感觉、人生的低谷?在我们就要陷在深坑里时,总有一束阳光,把我们唤醒,催我们奋进,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他们的鼓励下,一切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很快就会过去的。不是吗?而“阳光”又会是谁呢?朋友、家长、老师? 短短几分钟,雨停了。阳光在蓝天白云下,又把温暖洒向了每个人的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