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子非鱼
文  章:1403
评  论:27508
访问量:996770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划 船
  --沈逸飞
如何对待“小问号” 我也要得状元文! xxt推荐博文
分类:教育点滴   2008-10-04 15:23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小鱼在水里为什么没有淹死呢?”“小草冬天不见了,春天怎么又钻出来了呢?”、、、、、、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脑袋中都会闪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张大新奇的眼睛打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从他们的嘴巴中冒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

面对“小问号”,家长们是如何做的呢?其一:被“小问号”缠得不耐烦,大喝一声:“哪儿恁多‘为什么’?别说了!闭嘴!”俨然一盆冷水“哗”一下倒下来,那正燃烧的火焰“扑哧”一下就灭了。其二:任凭“小问号”跟屁虫似的粘着,漠然置之,顶多就是一句“我也不知道”。这种态度比一盆冷水也好不了多少,随着“火焰”的慢慢熄灭,孩子的眼神也渐渐黯淡。其三:对“小问号”的问题极其重视,逐一解答。只要“小问号”发问,家长便马不停蹄地查阅资料,然后引经据典地讲给孩子听。讲得是如此科学严谨,可孩子却听得云里雾里。这些高深的解答让孩子惧怕再问“为什么”。当然,可能还有其四、其五、、、、、、在此不再一一罗列。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小问号”呢?我将个人的一点认识和做法与朋友们交流,恳请批评指正。

首先,家有“小问号”家长应该感到高兴。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小问号”。孩子发问是因为他有了困惑,而困惑来自于他的观察和思考。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开始思考了。所以,家长要欣喜地接受孩子的发问,要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你可以说“这真有趣!你在哪儿看到的啊?”“咦?这个现象太奇怪了!”、、、、、、家长的热情会让孩子有种成就感,能让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发问的习惯得以养成。

 

第二,不做“自以为是”的家长,要蹲下身子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要积极地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争取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和达不成共识的问题搜集、整理起来,记在一个专门的“问题簿”上。(你可以让孩子给“问题簿”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奇思妙想》、《芝麻开门》等)

 

第三,鼓励孩子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很多的时候,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止一个。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把自己的认识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禁锢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只能沿着家长的思路走。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当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而是应该放手,让他去和同伴探讨,去向师长请教,去书本中寻找,去网络中求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独立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打来的知识、经验孩子会记得无比深刻。这个求知的过程是有趣的,而且还锻炼了孩子的多种能力。

 

第四,适当做个“糊涂”家长。有的孩子话语不多,或是懒于思考,家长就要有意识地问问孩子“为什么”。比如:家长发现孩子一道应用题做错了,这时可以说:“这道题挺难的!题目讲的啥意思啊?你能给我讲讲吗?”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他会认真地把题目看看,然后给你讲。如果,再次读题后孩子还没发现自己做错了,你不妨再“糊涂”一会。问问孩子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问问他该怎么一步步地求。就在你一个个的“为什么”中,孩子理清了思路,就会发现自己错在了哪里。做题是这样,其他事情亦然。比如:“咦?今天蜻蜓怎么飞这么低啊?”“含羞草的叶子怎么一到傍晚就‘枯萎’了?”等等,你不妨就生活中的现象问问孩子。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也可以时不时停下来,问一问“接下来会怎样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孩子思考,激发他寻求答案的欲望。

 

第五,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有许多孩子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思考,不是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在逻辑思考或者推理的时候,孩子们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父母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让孩子拓展思维的领域。

 

     但愿家长们都能让孩子爱上思考,学会思考,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问号”。这样,你会发现家有“小问号”是何等幸福的事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小问号”将引领着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学习,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充实而有趣!

4
浏览(1210)┆ 评论(12)┆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