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五五班孩子的一封信 五五班的孩子们: 你们好! 五五班的孩子们,我亲爱的宝贝。一年来的相处,使我感受颇深,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我的这群小宝贝。一想起你们将要离开我,心理是一万分的不舍的。再不舍得,孩子总是要长大,各奔前程离开妈。 孩子们,你们也许以后就各奔东西,到不同的学府去深造,恐怕再想听听老师妈妈(以前的孩子也这么称呼我)的唠叨也就不容易了。借此机会就再给你们唠叨几句吧? 孩子们以后的路还很长,在人生这项马拉松赛中你才刚听到预备的枪声,至于起跑、加速、超越、冲刺、闯关成功还是一个漫长的酝酿积淀过程。这就需要你们首先有明确的目标,加上坚强的毅力、充分的自信、不懈的追求。这些是你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与源泉。你可听说这样一个故事: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人们常用“掐了头的蚂蚱——乱撞”这一谚语来形容没有目标的行动。 孩子们可曾听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接近品行高尚的人,你的品德自然就高尚;与品德不高尚的人在一起,自然也就落后了。诸葛亮《出师表》中也极力劝诫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老师妈妈早已把你门当做大孩子,但你们毕竟阅历还浅,只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以后进入不同的学校,一定要善交友交善友;不要有点趣味相投就以为是好友,就一心相许,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在所不辞。若是挚友理当全力以赴否则你会误入歧途。 最后再说一项:孩子,无论你在那里学习一定要听 好啦!孩子们,暂且闲聊这么多。 祝!所有的孩子都开心生活、健康成长 、学业有成,常来报喜。 老师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