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散文,散文,我爱你! xxt推荐博文
分类:作文指导   2012-01-12 17:35

 

散文,散文,我爱你!

——兼评《只是朱颜改》《啊,六月的田野》《夏日遇雨

从爱读散文,到不知不觉间爱写散文,甚至把自己也散文化了,是一些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的小规律,尤其是有文学底蕴的女孩子。爱散文,不但没有错,而且还是一个值得发扬的好习惯。因为散文的俗名就是“美文”,它除了有精深的见解、优美的意境之外,还有清新隽永的风格、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不断地练笔散文,从实践中体验、感悟、积累、提高写作技能,这又是高层次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爱散文,当然是爱到了点子上哦。

怎样写好散文呢?一条必由之路就是:从阅读中感悟技巧,从练笔中积累经验。我这里所说的,也只是在欣赏层面上对散文语言表达方面的一点点感悟,希望能给阅读者一点点启迪:

一、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散文语言十分重要,因为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它写的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 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如果说,小说的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散文是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绳的。正是因为这一点,散文的语言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我们来看四月妮妮的《只是朱颜改》一文:

只是朱颜改

四月妮妮  http://blog.xxt.cn/494275714524

库都尔,这个曾经让我寒、让我暖的林区小镇。

秋风凉、秋草黄,不见秋高气爽,黯淡的天空中戚戚惨惨地缀着片片淡墨色的云,因沾染了空气中的,潮湿不堪重负,几乎要坠落山间,歪斜在人头顶,直压得人想哭。

排排的白桦林默默地任秋风滑过林间,枝叶摇动,那“哗哗”的声响可也是你们的抽泣吗?延绵起伏的漫山青松,为何也不再争锋夺绿,森郁的肃穆中让人望不穿那林海的厚重;本已将凋零待谢的遍地黄花,此时却挣扎着艰难地挺着让人心疼的小花瓣,那无语的弱小的哀伤足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意志。

青松、白桦、黄花,姥姥带着我们的思念与无尽的痛被安葬在了这里……

这里,早已安葬着我从未见过的姥爷,姥姥和姥爷合葬了,明天的春天这里是否也会有蝴蝶翩翩?

这里,生长着两位老人年青时亲手种下的小树,如今它们已长大,姥,在林海的环抱中你们可曾分辨出哪些树上流着自己的汗水?没关系的,姥,没关系的……我们知道,这里所有的青松都是您的孩子,所有的白桦都有你们的爱……我们知道,树儿们也知道,所以在这大山上、在厚重的林海深处才会有这片开满黄花的空地,树儿们一直在等着陪伴您、守护您……

姥,您太胖,胖得乐观、胖得无所畏惧,您可别挤着姥爷;姥,您的子子孙孙在坟前拜祭您了,纸钱燃起的火焰被秋风吹旺,却怎么也照不亮阴霾的天空,温暖不了我们藏匿在心中的那份秋寒;姥,我们烧掉了您的“钱”,您撕裂了我们的心……

再见了,姥;再见了,这个曾让我寒、让我暖的小镇。不知道何时才会重回这里,到那时,在这一排排的白桦、延绵起伏的松林里,我将只是一名游客,祈祷着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后记】:我的姥姥在前几天,95日下午因病辞世,姥姥住的小镇是仅有的几个允许土葬的地方。安葬姥姥那天,心里悲痛万分,回来后特写文纪念。在写的时候又忽然想到,姥姥的离去,也让我在小镇上不再有亲人了,不知道还会不会去那里了。

每阅读一遍这篇小学五年级孩子的作文,我就深深地受到一次真情的震撼,因为这篇文章不是要记录姥姥的去世和殡葬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姥姥逝世所引发的哀伤与缅怀,而是在写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文章的感染力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四月妮妮的这篇散文,开头用三个自然段的篇幅写景。写“天空”的“黯淡”,写“云”的“潮湿不堪重负,几乎要坠落山间,歪斜在人头顶”,写“白桦林”的“抽泣”,写“漫山青松”的“肃穆”,写“遍地黄花”“挣扎着艰难地挺着让人心疼的小花瓣”等,这就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正面描摹景物,塑造沉郁哀痛、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感。当读者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时,心灵会与作者产生共振。

第四段是个过渡段,采用“告知式”手法,对“青松、白桦、黄花”说,其实是对读者诉说,“姥姥”逝世给自己带来的悲痛。

文章后三段没有太多的往事描述,而是抓住典型的想象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里所有的青松都是您的孩子,所有的白桦都有你们的爱……我们知道,树儿们也知道,所以在这大山上、在厚重的林海深处才会有这片开满黄花的空地,树儿们一直在等着陪伴您、守护您”。这是小作者对姥姥最后归宿的美好设计,是大自然对姥姥善良人生的真情回报。我们从闪着泪光的文字中触摸到了四月妮妮对姥姥的敬爱和失去亲人的伤怀,当然也感受了心灵的宽慰。第七段文字写得颇有震撼力度,一句“姥,您太胖,胖得乐观、胖得无所畏惧,您可别挤着姥爷”,这略带俏皮调侃的,但绝对家常贴心的句子,激发出我们的是泪水而决不是笑靥。一句“姥,我们烧掉了您的‘钱’,您撕裂了我们的心”的骈句形式,把感情体验推向了高潮。

这篇小散文中,没有写哭声,没有写泪水,但是,我们读下来会深深地受到感染,并为之热泪盈眶,这就是感情体验的作用。从语言表达角度说,四月妮妮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搭配,自然便构成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二、使语言具有图画美

语言具有画面美,是优秀散文的第一特征,也是散文之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散文为了再现美好的形象,作者常会采用多种手法,或绘形,或绘色,或绘态;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来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该华美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云霞流光溢彩,华美尤像公主的“浓妆艳抹”。当然,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散文,若能够用文字“描绘”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并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现在我们来看心之小语的《啊,六月的田野》:

啊,六月的田野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妈妈从六月的田野里回来,带给我一捆金色的麦子,细细的麦杆,沉甸甸的麦穗,好似一个个可爱的大头娃娃,每一个娃娃都穿着带金针的衣服,我摸它一下,它扎我十下,当我捂着小脸蛋儿“哎呦哎呦”地叫唤时,它却笑嘻嘻地看着我,散发出一屋子淡淡的香气。

妈妈说,这就是六月的田野那独特的味道。妈妈说六月的田野,骄阳似火,草木葱茏。每一棵麦子都成熟了,人们开着收割机来到地里,一阵“突突突”的响声过后,一颗颗圆滚滚的麦粒就装进了自家的口袋。没有收割机的,就全家老小齐上阵,爸爸妈妈戴着草帽,挥舞起镰刀,在前边割,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长布条,或者是挑那些个子高的麦子,连根拔出来,每个手里握五六根,小手灵巧地扭一扭,结出一条长长的绳子,把已经割掉的麦子紧紧地捆起来,装在三轮车上,吱吱扭扭地运回家去。

妈妈说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跟着姥姥上地里割麦子了,每次去割麦子,都要带着那十几只刚出壳的小鸡,一打开纸箱的盖子,小鸡们就争前恐后地跳出来,那些胆大的小鸡顺着麦垄迅速地钻进麦田里去,不疯到天黑就休想见到它们的踪影。几只胆小的,会一直赖在身边,镰刀挥到哪里,它们就冲到哪里,无论是一个蛾子,一个蚜虫,或是一只小蚱蜢,都会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你争我抢吃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小小的肚子就撑得歪到了一边,变得懒洋洋的,扑扑翅膀,用小爪子在阴凉的地方刨一个小坑,把身子放进去美美地洗一个泥土澡,好不惬意。

妈妈说,小时候的她有许多小伙伴儿,她们都是贪玩儿的,干不了一会儿,就说累了,说麦芒扎住胳膊了,说腰疼了,说口渴了,从地里偷偷地溜出去,呼呼地吹上几声口哨,小路上就会飞奔过来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她们嘻嘻哈哈地笑着,穿过刚刚打起紫色花苞的荆条丛,绕过黄花灿灿的野酸枣树,爬到小山坡上去寻找紫红的桑葚,去摘取让人直流口水的青杏子,如果愿意多跑几步路,还可以采一些漂亮的金银花,用手绢小心翼翼地包了,拿回家去,晾干,放在小锅里加些白糖煮一煮,制成一壶清香袅袅的饮料,喝一口,清凉的气息直沁心扉,那味道让人永远也忘不掉。

哦,六月的田野,美丽的田野,丰收的田野,令妈妈多么留恋,让我多么向往。

这篇小散文,一开头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童心喜乐的动态十足的画面:“细细的麦杆,沉甸甸的麦穗,好似一个个可爱的大头娃娃,每一个娃娃都穿着带金针的衣服,我摸它一下,它扎我十下,当我捂着小脸蛋儿‘哎呦哎呦’地叫唤时,它却笑嘻嘻地看着我,散发出一屋子淡淡的香气”,有色彩,有形貌,有味道,有质感,把对麦子的喜爱感情绘成了一幅生动绚丽的图画。这种有意识的化常语为奇语的手法,便很好地表现了散文的“诗情”和“画意”。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这篇文章中,有多处却是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了极美的景色来。这就是所谓的“家常风格”。如写孩子帮大人收捆麦子的画面,语言形象而表述简明;写姥姥收割麦子时带的小鸡,画面美更是真切生动:“几只胆小的,会一直赖在身边,镰刀挥到哪里,它们就冲到哪里,无论是一个蛾子,一个蚜虫,或是一只小蚱蜢,都会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你争我抢吃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小小的肚子就撑得歪到了一边,变得懒洋洋的,扑扑翅膀,用小爪子在阴凉的地方刨一个小坑,把身子放进去美美地洗一个泥土澡”,一个“”字,突出了小鸡的胆小依人;一个“”字,活画出了小鸡“你争我抢吃得不亦乐乎”的可爱;当它们吃饱后,“刨一个小坑”,“ 美美地洗一个泥土澡”,又给我们真实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觉。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小作者观察并体验到了这栩栩如生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也就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第四段写孩子们“偷懒”,似乎也有一种跻身其中,欢笑着,飞跑着,“穿过刚刚打起紫色花苞的荆条丛,绕过黄花灿灿的野酸枣树,爬到小山坡上去寻找紫红的桑葚,去摘取让人直流口水的青杏子”的开心感受。这些都是画面感产生的仿真效应。

可以说,心之小语的散文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我们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更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三、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散文,应当象一泓清泉那样的活泼而流动文体的流动,正是作者思想感情在语言文字中的有节奏地前进。我们就是伴随着这种有节奏的流动,来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曲折、起伏的构成文体流动美的因素,主要是语句的变化。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通过短句排比、骈散结合、句式交错等手法,造成一种流动、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下面以雪糕娃娃的《夏日遇雨》一文为例进行简要解析:

夏日遇雨

糕娃娃    http://blog.xxt.cn/123gaoxue

夏日的天儿,仿佛是一片海洋,时而平和恬静,时而云舒云卷,时而惊涛骇浪;也仿佛高原上的山峰,有时白雪封顶,有时流霞溢彩,有时岩浆喷涌。夏天是情节跌宕的戏剧,花样百出。你看好戏又上演了!

“轰隆隆”一声巨响从响晴的天边传播开来,那声音像是雄壮的战鼓,报告我们一个信息——雨来了!黑压压的云,在雷声号角的感召下,一股脑地奔来了,一时间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天空变成了漆黑的锅底……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倾倒了下来,砸到地上劈啪作响,宛如点燃了的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水坑中,泛起了点点涟漪,还调皮的吐着泡泡……黑云压城,雷声阵阵,闪电四蹿,那架势就像胜利者冲破云霄的呐喊。

透过那一扇没有一丝灰尘的玻璃门看着外面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心想:完了,完了,这样下去,一定会闹水灾的。一会儿工夫,水积成了池塘,漫上了路基,有20多厘米深吧。路边的花草被敲击得“折”了腰。树在风中挣扎,摇曳。

行驶在马路中央的汽车可是不服输的,“不怕水。咱照样走!”堆积的雨水淹没了轮胎的一大半,一鼓作气,奔驰着,溅起的水幕比车都要高。停在家门口的自行车是彻底的屈服了,歪在了墙根,倒在了水中,形容憔悴,十分无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毫无准备的人们大都淋成了落汤鸡。步行的,像刚被人从水中捞出来,行色匆匆;骑车的,干脆将裤脚扁到膝盖上,左手遮着头,右手扶着车把,在雨中跋涉。而那些玩耍的小孩子,却没有一丝的烦恼,嬉笑着,奔跑着,呼叫着,飞溅着水花,全不顾衣服湿透,把喜悦洒了一条街。我也好想加入其中,但是,浮在水中的一双鞋子却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是谁的鞋子?那么的孤独无助,随着泛起的水波远远飘去。

几个年轻的阿姨从我的身边走过,她们正在谈论着:“哎呀,这么大的雨,早上临走的时候窗户好像没有关,家里一定不成样子了!”一句话提醒了我,我家的窗户是不是关了呢?跑到二楼,跑到三楼,雨水正从窗口窜飞进来,我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清理干净。站在廊檐下,看见了前面一户人家,雨水已经漫进了院子……哎呀,但愿别下了!

忽疾忽缓、忽远忽近、忽舒忽密,耳边……只有雨声。

    夏日的雨,不是“沾衣欲湿杏花雨”,也不是“赚他秋雨不成珠”,而是“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篇文章语言的流动感比较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短句排比:我们知道,运用排比可以给语言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而短句排比,更给人以快速的流动感。如:“夏日的天儿,仿佛是一片海洋,时而平和恬静,时而云舒云卷,时而惊涛骇浪;也仿佛高原上的山峰,有时白雪封顶,有时流霞溢彩,有时岩浆喷涌”,这种快速地流动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夏天的天气孩儿脸”般的多变性;“黑云压城,雷声阵阵,闪电四蹿”句,节奏急促,让人强烈地体察到急风暴雨、电闪雷呜、瞬息变幻的气氛;“那些玩耍的小孩子,却没有一丝的烦恼,嬉笑着,奔跑着,呼叫着,飞溅着水花,全不顾衣服湿透,把喜悦洒了一条街”,这种流动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欢乐的,就像一条奔腾的小溪,打着漩涡向前流去,于是,给人的感觉也是活泼、奔腾、清新的。

二是骈散结合骈句和长而散的句式,给人的流动感是缓慢的。这种流动,很适合于娓娓的叙事和绵绵的抒情,如:“行驶在马路中央的汽车可是不服输的,‘不怕水。咱照样走!’堆积的雨水淹没了轮胎的一大半,一鼓作气,奔驰着,溅起的水幕比车都要高。停在家门口的自行车是彻底的屈服了,歪在了墙根,倒在了水中,形容憔悴,十分无奈”,这种缓慢的流动,好似一根扯不断的长丝那样袅娜、缠绵,把画面展示得既真切又生动。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比喻句,有拟人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是省略、倒装句子的省略,或倒置,又常常给人以跳动、闪烁感。如:“忽疾忽缓、忽远忽近、忽舒忽密,耳边……只有雨声”,这个句子,省略、倒装都用上了,倒装句式突出的是“雨势”,小作者在“耳边”后面使用了省略号,有意将“只有雨声”进行强调,这便形成了一种动感的跳荡和闪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夏天雨势的特色。又如:“夏日的雨,不是‘沾衣欲湿杏花雨’,也不是‘赚他秋雨不成珠’,而是‘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我们在画面的动态流动与对比中,仿佛也置身到了夏天的风雨之中。

散文美,大家都喜爱。因此,我们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吕叔湘先生说: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关键是要掌握方法与技巧。请记住一句话:只要平时多读多练,你的语言自会灵韵飞动起来

                  

95
浏览(7247)┆ 评论(236)┆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