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写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
——兼评《美丽神秘的大雁塔》《北京之旅(四)——水立方》
《美丽的金明池》《晨雾中的长城,别样的美》
我们天天都要接触建筑物。自己住的庭院,街道上的立交桥、大厦,我们学习的学校;如果去旅游,还会看到各种名胜古迹,如宫廷庙宇、宝塔亭榭、画廊美池等,这些我们都不陌生。我们所说的摹写建筑物,就是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建筑,通过文字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分享它的壮美,了解它的作用,传播你的热爱之情。
写一座建筑物,一般采用两种方法:①客观地介绍,属于状物说明文;②形象的描写,属于状物记叙文。不论是选择记叙还是说明,就其立意而言,一般都是通过记叙或介绍建筑物的修建年代、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建筑物外貌、内部构造特点、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等,从而反映某一时代的文化,或赞美劳动人民的才智,或抒发自己的情感。对这些内容,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哪些不必写,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来决定取舍。只要我们把握着四个基本要素,摹写建筑物也会是一件简易且开心的事哦。
一、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所谓特征,是说这座建筑物综合起来,区别于其它建筑的特点。突出重点,是说对重要方面要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任何一种建筑物,都有它本身的特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我们写一座建筑物,首先要把握它的特征。特征可以表现在外观上,也可以表现在内部结构上;可以表现在整体风格上,也可以表现在部分设计上;可以表现在造型上,也可以表现在装饰、色彩上;还可以表现在历史的悠久,作用的重要等方面。因此,只有写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才能使读者了解该事物;只有突出重点,才能起到传情达意的良好作用。我们来看一下小女乒的《美丽神秘的大雁塔》一文:
美丽神秘的大雁塔
五一长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西安看世园会,并参观了古城西安的大雁塔,至今大雁塔美丽神秘的传说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所以我要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大雁塔的神密面纱?
整个大雁塔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我肃穆在大雁塔旁,导游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大雁塔的来历和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给我们揭开了大雁塔的神秘面纱。
也有人传说,玄奘大师与高徒相伴西天取经,历经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得真经和几颗舍利子回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保护经书,便修建了大雁塔来藏经(因篇幅受限,以下有删节),而且被盗的舍利子可能就在下面,你说大雁塔神秘不神秘?
大雁塔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虽经风雨剥蚀,但风貌依旧,巍然屹立在古城西安南郊。
要抓住建筑物的特征,一是要对说明对象作仔细、全面、深刻地观察。因为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二是对建筑物要作认真比较,既要掌握认识说明对象的共同之处,更要注意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小作者笔下的大雁塔,绝对不同于别的塔,她扣的中心词是“美丽神秘”,这就决定了文章叙述的重点是“美丽”和“神秘”这两个特点。
【美丽】①造型精美:“大雁塔共分七层,底层边长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每层都装有四个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户”,“ 门框上,有优美的线条雕刻着唐代建筑图案,美丽大方”,“ 禅房里放有佛经、佛像”;②建筑宏伟:“整个大雁塔气势雄伟,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到了第七层,举目远眺,西安市市容尽收眼底”;③古今风格辉映:“在大雁塔的跟前,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等。加上小作者的比喻、描述、说明、评介、衬托,大雁塔的美便真切起来。
【神秘】①历史悠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虽经风雨剥蚀,但风貌依旧”;②传说久远:一说是感恩鸿雁的引导救助,筑塔彰表鸿雁的善行;一说是李世民为了藏经而建塔。③发现地宫:“据历史学家分析,舍利子很有可能就在里面”; ④意义重大:“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的重要资料”。这些都为大雁塔平添了神秘之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此文抓住大雁塔的两个主要特点来解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二、围绕中心,言之有序
为了使说明的建筑物更清楚、明白,让读者更好懂,并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时还要恰当地安排说明的顺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会给人以繁杂凌乱的感觉。我们在按顺序作文的时候,就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观察顺序。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先后顺序,可以是空间转换顺序,也可以是内部结构顺序,还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等,总的目的是使文章脉络清晰,具有鲜明的条理性。现在我们来看壳壳妹儿的《北京之旅(四)——水立方》的言之有序问题:
北京之旅(四)——水立方
壳壳妹儿 /gnq8
大鸟巢,已与我告别。我和妈妈又来到了一个离它最近的地方——北京年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水立方。
要说这个水立方呀,从远处看,确实是个大立方体。上面有着横竖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不规则图形,而每个不规则图形都鼓了出来,像吹起来的蓝色大泡泡一样,胖胖的,圆滚滚的,可爱极了。走近一看,这完全就是一座梦幻中的蓝色水晶宫殿。它淡蓝色的“外衣”沐浴明媚的阳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是那样的柔美,如诗如画!
水立方温润的外表,完全得益于它绿色环保的膜结构工程。除了地面以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ETFE材料,蓝色的表面既柔软又充实,人还可以在上面行走,非常舒服,可真是奇特!
观赏完水立方的外表后,我和妈妈买了票,来到了水立方的里面。而在门口处,我们还看见了五个奥运福娃——“北京欢迎你”。看着它们那胖嘟嘟的可爱样儿,我都等不及别人照没照完相,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到它们的身边合影了。
进了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墙壁上悬挂着的游泳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我立刻拿起相机,上下左右地拍个不停,忙着记录下这精彩的美好瞬间。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嬉水乐园。这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室内主题水上乐园,规模达到了1/SPAN>万平方米,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水上游乐设施。
嬉水乐园里有翻江倒海、急速暗涌、疯狂海啸等11种水上娱乐项目,而且,整个乐园全部采用了半透明设计,所有游人都能看到滑道里嬉戏的人。我和妈妈也向下望瞭望。哦!真晕!
正当我们目不暇接之时,忽听有人在用麦克风大声招呼道:“大家一起来啊(因篇幅受限,以下有删节)
水立方不是宏伟壮观的,也不是气势磅礴的,但它宁静祥和的迷人魅力,却可以使它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水上乐园。我喜欢水立方,喜欢它的自由简洁,喜欢它的柔美纯净,更喜欢它的轻灵诗意!
文章一开始,就显示出整体结构的“总分总”布局格式。第一自然段总说领起,来到了“北京年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水立方”,与之扣应的是结尾的“水立方……它宁静祥和的迷人魅力,却可以使它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永远的水上乐园”,通过抒情,赞叹水立方的魅力。中间部分是分说。
分说①、水立方的外形:“大立方体”,“温润的外表”“ 采用了膜结构”,简直“是一座梦幻中的蓝色水晶宫殿”。运用了摹状貌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说②、内部的“左侧墙壁上悬挂着的游泳运动员比赛时的照片”,往里走,“就来到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嬉水乐园”,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设备最先进“室内主题水上乐园”。“规模达到了1/SPAN>万平方米”一句采用了列数字说明法。分说③、一笔带过“嬉水乐园里有翻江倒海、急速暗涌、疯狂海啸等11种水上娱乐项目,而且,整个乐园全部采用了半透明设计”。接着用记叙的方式,重点描述了人们在“疯狂海啸”中的欢快与刺激。分说④、简略介绍明亮、宽敞的比赛场馆——点出看台、游泳池、跳台、领奖台,重点是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种分说的格式,属于分类说明,按内部各个构成部位的顺序来写,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重点突出、形象鲜明、层次清晰、言之有序的。
三、正确使用,说明方法
为了把建筑物的特征说清楚,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等。我们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掌握,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阅读冯圆琳的《美丽的金明池》一文,来分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美丽的金明池
冯圆琳 /789
金明池是北宋汴京著名的苑囿,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供水军演习之用。宋政和年间,于池内建殿宇,为皇帝春游和观看水戏的地方。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金明池园林历史久远,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呐。
金明池是一座长方形的池型,史书记载,它的周长九里三十步。现在听着这个“九里三十步”很有点怪怪的感觉。池的正南方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宝津楼,楼两边有两座美丽的殿堂,与碧波荡漾的池水相交辉映。西面有高高的围墙和三扇高大的拱门,拱门外是现代建筑的宽敞靓丽的金明广场。北岸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近东岸处,有面北的临水殿,是皇帝赐宴群臣的地方。自明崇祯十五年(16/SPAN>)大水后,池园湮没,有些建筑都不复存在了。
金明池的中央有一个正方形的小岛,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吧,弯弯的虹桥将小岛与宝津楼广场紧紧相连。小岛的四周环绕着一圈汉白玉栏杆,岛中央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宋式殿堂,称为五殿,是皇帝游乐期间的起居处。绛红色的砖墙,墨绿色的屋顶。庭院里生长着翠竹、松树、石榴树、玉兰花等,还有通往四个旁门的五彩缤纷的石子路。当你漫步在生机盎然的花草之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遥远的古代,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如今的金明池是一座开放式的公园,这里绿树成荫,湖光潋滟,景色宜人,是附近居民们休闲的绝佳场地。
金明池的早晨别具一番风光: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逐渐呈现出无数道细碎的光影,微风拂过,好似千万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横跨在湖中央的虹桥凌空飞过,真像一条长龙卧波其间,为湖面增添了秀美。鱼儿成群结队地在水中畅游,它们时而在岸边嬉戏,时而又会消失在深水中不见踪影。偶尔会有一两条肥硕的大鱼快速地跃出水面,激起一片晶莹的水花,转眼间又消失在墨绿色的湖水中。湖边围绕着很多婀娜多姿的垂柳,炙热的骄阳照射到青翠慵懒的柳叶上,星星点点的闪烁着许多稍稍发亮的光点。岸上的花草从睡梦中苏醒,它们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伸细软的腰肢,迎接着阳光的洗礼,开始了生机勃勃的一天。早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金明湖畔,有的跳舞,有的练声,有的打太极拳……
古色古香的金明池,见证着历史的变化,伴着我开心地成长。
这篇作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来介绍金明池的历史久远;用举例子——“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均有咏赞金明池的诗篇”、“ 到明代还是‘开封八景’之一,称为‘金池过雨’”等,来说明金明池当时的盛名和瑰丽。
第二自然段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具体介绍金明池的布局。先是按照空间顺序写,南方的“宝津楼”、西面的“高高的围墙和三扇高大的拱门”、北岸“建有一‘奥屋’,又名龙奥,是停放大龙舟处”、东岸“有面北的临水殿”等。这里引用了一些文献资料来介绍,叫做“引用说明法”,这种方法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段中的“它的周长九里三十步”,则是列数字说明法。
第三段写池中小岛,采用由外到内、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结构上属于“总分”格式。“金明池的中央有一个正方形的小岛,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吧”,属于作比较说明法。此法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由第四段过渡到第五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今天金明池的美丽晨色,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摹状貌说明法。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逐渐呈现出无数道细碎的光影……星星点点的闪烁着许多稍稍发亮的光点。岸上的花草从睡梦中苏醒,它们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伸细软的腰肢,迎接着阳光的洗礼”等,这样的说明就显得十分生动、形象、活泼。当然,文中还用了多处打比方说明法,如“微风拂过,好似千万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横跨在湖中央的虹桥凌空飞过,真像一条长龙卧波其间,为湖面增添了秀美”。说明文中的打比方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说明方法是为文章的表达服务的,使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定,其实,作文时是无须用太多的时间考虑要选择什么说明方法的,功夫要下到平时阅读的领悟中。
四、语言准确、简洁生动
语言准确、简洁,是摹状建筑物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描述。我们来看看慧心如兰的《晨雾中的长城,别样的美》一文的语言特色:
晨雾中的长城,别样的美
慧心如兰 /lxk
我欣赏过景色迷人的巍巍大山,观赏过烟波浩渺的河流湖泊,可唯独皑皑晨雾笼罩下的雄壮蜿蜒的巨龙长城,在我的记忆中的感觉永远定格为:美丽、梦幻和神秘!
站在长城脚下极目远望,晨雾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梦如幻,自己仿佛走进了一片漫无边际的白色世界。有人说雾是白色的,有人说雾是半透明的,而我却说长城上的晨雾是柔美的彩色。你看,不远处群山迭翠的峰峦身披白色蝉翼般的轻纱,微微透出它的葱茏苍翠,更使这些奇峰险涧增添了一分别样的柔美。蜿蜒起伏的长城一改她那青一色的服装,换上了这乳白色的纱衣,白中透青,更增添了她的神秘和刚毅。
沿石阶漫步而上,朦胧的长城此时已大大方方地掀开了晨雾这张神秘的面纱,把他那雄伟壮美的臂膀展现在我们面前。轻抚长城一块块青色的肌肤,是那样的硬朗刚毅,啊,巍巍的长城,你不怕几百年来风霜雪雨的洗礼,毅然以这般昂扬的风貌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就让这轻柔湿润的白雾为你轻披上这件温柔的外衣,以温暖你每一寸硬朗的肌肤。
登上长城的制高点,身旁满是缭绕的白雾,仿佛置身于天庭皇殿。我们则犹如那活力四射的仙女、童子,在天庭中轻舞漫步。一阵微风送来山中芬芳的荆花清香,煞是沁人心脾。巍峨的长城雄赳赳地高抬起他那不屈的头颅,蜿蜒的身躯犹如巨龙在青山中起伏不定,和着这漫漫的白雾,站在这巍峨的巨龙身上,真的有一种飘飘欲仙、乘龙而上青天的感觉。
浓浓的白雾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因篇幅受限,以下有删节),有点儿沉甸甸的。
长城的晨雾是美丽的、虚幻的、温柔的、飘缈的……但无论它如何的神秘和美丽,随着太阳的渐渐升起,它在慢慢散开,变薄,再变薄……直至最后消失在我的面前,眼前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耀眼的明亮,长城的面容也一下子清晰地展现我们面前,刚才飘飘欲仙的感觉荡然无存,脚踏实地感觉有一种别样的、真实的美。
我喜欢巍巍的长城,更喜欢缥缈轻舞的白雾笼罩下的长城,因为此时的他是那样美丽和神奇共有、温柔和刚毅并存……
这是一篇生动的状物记叙文,小作者通过描绘气势雄伟的晨雾中的长城,赞美了长城的神奇与美丽。其语言特点是:
①注意了内容上的科学性、真实性。雾中的长城自是奇妙的一景,如“巍峨的长城雄赳赳地高抬起他那不屈的头颅,蜿蜒的身躯犹如巨龙在青山中起伏不定,和着这漫漫的白雾,站在这巍峨的巨龙身上,真的有一种飘飘欲仙、乘龙而上青天的感觉”等语段,把科学性、真实性融汇到了生动的比喻中,突出了雾中长城的神奇、壮美。
②注意了结构上的条理性。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雾中长城的特征,小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来写,由下到上,由远及近,由近及远,逐渐揭开了晨雾中长城的神秘面纱。
③注意了语言上的生动性。一是进行细致的景物描绘,随着移步而换景,给我们展现雾中长城的不同景色。如“站在长城脚下极目远望,晨雾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梦如幻”,“ 蜿蜒起伏的长城一改她那青一色的服装,换上了这乳白色的纱衣,白中透青,更增添了她的神秘和刚毅”;而沿石阶而上,“朦胧的长城此时已大大方方地掀开了晨雾这张神秘的面纱,把他那雄伟壮美的臂膀展现在我们面前”;登上制高点后,“巍峨的长城雄赳赳地高抬起他那不屈的头颅,蜿蜒的身躯犹如巨龙在青山中起伏不定,和着这漫漫的白雾,站在这巍峨的巨龙身上,真的有一种飘飘欲仙、乘龙而上青天的感觉”。凸显了晨雾中的长城的“美丽、梦幻和神秘”。二是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融注自己的主观感受。突出了长城的个性特征,形象化了雾中长城的景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三是注意了动静结合。你看,“巍峨的长城雄赳赳地高抬起他那不屈的头颅,蜿蜒的身躯犹如巨龙在青山中起伏不定”,雄伟的长城在小作者的笔下动感十足,生机勃勃。
④注意了感情的真挚性。登临长城,一定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我们身处其间,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来抒发自己的喜爱、敬畏之情。此文采用借物抒情、直接抒情等手法,很自然、生动、具体地表达了对长城的赞美。
熟悉了这四个基本要素,摹写建筑物就会是件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妨敲动键盘,把自己喜爱的公园、熟悉的学校、美丽的小区……摹状到自己的作文里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