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评《买鸭记》《小狗剃毛》《小鸭子会不会游泳》
《蚂蚁的“拖运”》《 我家的“动物收容所”》
孩子们大都钟情于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无限的好感和一种先天的亲和力,诸如小猫、小狗、小兔、小仓鼠等。因为在孩子眼里,这些小生命是非常可亲、可爱的,自己乐意为它付出爱心。与动物在一起,孩子们可以带它们溜达,逗它们嬉戏,同它们讲话,感受它们的乖巧和淘气等,不一而足。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孩子们当然也喜爱阅读关于动物的故事。这一方面源于孩子的善良与好奇,另一方面更在于,孩子在与动物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在成人世界里没有的乐趣和体验,满足了他们探讨与交往的主导欲望。正是因为孩子的这个天性,所以,我们可以借用小动物,为孩子们的作文——助力。
这个“助力”,就是指,鼓励孩子们通过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增进作文的兴趣,提升作文的质量。事实一再证明着,不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写起小动物的作文来,总是能够最有效地展开自己的思路,发挥自己的潜力,把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生动地表现在自己的作文里。林林的主人的《买鸭记》,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买 鸭 记
林林的主人 http://blog.xxt.cn/519590744543
“妈妈,今天可以去给我买鸭子了吧?”
“今天?今天这么冷,街上会有卖鸭子的吗?”
【以下因博客限制字数而有删节】
出了门,虽然穿着两件衣服,我还是感到了一股凉意。唉,这么冷的天气说不定还真像妈妈说的那样:卖鸭子的人怕鸭子受凉生病,不会出来摆摊了。
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我和妈妈来到了经常卖鸭子的那条小街上。瞪大了眼睛往两边的摊位上一个一个看去,有修自行车的,有修鞋的,有修手表刻章的,还有卖书卖衣服的,可是怎么就看不到卖鸭子的呢。我仍不死心,从小街的这头一直找到了小街的那头。唉,还是没有看到卖鸭人。这里没有,再往里走也不会有的,因为这条小街是人们进出市场的必经之路,只有在这里生意才更好做。看来今天我是买不到鸭子了。
带着失落的心情我和妈妈调转车头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在经过一个修手表的摊位时,我无意地往它旁边瞟了一眼,那里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几个摞起来的塑料筐,依稀地看到筐里有黄黄的东西在动。
“妈妈等一下。”我急忙叫住了走在前面的妈妈。
“妈妈,那边好像就是卖鸭子的。”
“不能说好像是,要自己去确认一下再说。”
再次调转车头,向那辆三轮车走去。确实是卖鸭子的。
“有鸭子卖吗?”
“有。”
一听说有鸭子卖,我刚才失落的心一下兴奋起来,并且加快了跳动的速度。
卖鸭人边说话边动手把三轮车上的塑料筐搬了下来。打开盖子,有二三十只小鸭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扁扁的嘴巴,黄黄的、细细的绒毛,扭动着胖胖的身体,小鸭子们在塑料筐里挤来挤去,叽叽喳喳的叫着。
谈好了价钱,在我准备动手抓鸭的时候,卖鸭人说:“你要是不着急走,就先让鸭子吃点食再挑。”
这样也行,在鸭子吃食的时候,我就能看到哪只鸭子身体强壮了。
在等鸭子吃食的时候,我又问卖鸭人怎样喂养小鸭子,人家详细地回答了我。
看那只小鸭子多霸道,怎么总是挤旁边的鸭子,不让人家吃食呀。就是你了,带回家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这只小鸭子扭动着胖乎乎的身子,跑起来真可爱。行,把你也带回家了。
用塑料袋作为两只鸭子暂时的小窝,带着心满意足,我和妈妈骑车回家了。
玺儿(林林的主人)是四年级小学生,她能够用近千字写出买鸭的经历,那种怜爱小动物的感情溢于言表。文章的主体安排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铺垫:用对话和心理描写来交代买小鸭的急迫心态和表现因买不到小鸭而十分失落的心情。这部分在文章中起着蓄势的作用,前面铺垫得越扎实,后面喜悦的反差越突出。可以说,这是一篇信手写来的文章,语言自然真切,就像我们陪伴在玺儿身边,一样期盼,一起失望,一块儿心存幻想,共同着一个经历。“带着失落的心情我和妈妈调转车头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一句,是上下部分的过渡。下部分情况发生了逆转,“我”无意间发现了卖鸭子的,得到证实后,“我刚才失落的心一下子兴奋起来,并且加快了跳动的速度”,惊喜之情无法自已(已yǐ,停止)。于是在挑选小鸭时采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展示自己愉悦的心情:“看那只小鸭子多霸道,怎么总是挤旁边的鸭子,不让人家吃食呀。就是你了,带回家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这只小鸭子扭动着胖乎乎的身子,跑起来真可爱。行,把你也带回家了”,到此,玺儿买到了心仪的小鸭,那种欢欣喜悦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结尾留白,把想象的空间还给了读者,构思还是很巧妙的。
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心”,首要的条件是,“我心”中要有值得写的事和值得抒的情。“买鸭”是自己深刻的经历,也饱含着自己所经历的失落与喜悦的感情,当然写起来才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写小动物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只需注意几点就行:
一、勾勒好动物的静态
我们对自己豢(huàn)养的小动物是非常宠爱的,并由宠爱而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甚至闭上眼睛就能够为它画出一幅素描来。写好这些小动物,很多时候要描绘出它的与众不同(外貌特征),表现出它静止时的模样。在作文中,这些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可以给人们一个深刻的感官印象,为深层次地写好这个小动物打好基础。所以,要写活小动物,就要勾勒好它的模样,并在摹写动物的静态时,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喜乐感情。不只让人读出动物的“这一个”,还要让人读出你对动物的爱。请看那只流浪的小兔子的《小狗剃毛》一文:
小狗剃毛
那只流浪的小兔子 http://blog.xxt.cn/hejiaxin001
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我把小狗“苹果”赶到了露台上。
因为写它的时候,我光想笑。哈哈,笑死我了,因为原本毛茸茸的“苹果”已经变成了瘦骨嶙峋的骨头架子。中午刚刚把它的漂亮的毛统统剃光了。
“苹果”是一只贵宾犬,浑身裹着毛茸茸的卷毛,长得很像泰迪熊,漂亮又可爱。
这么好看的小狗,干嘛要剃毛呢?原来,小狗已经5个月大,身上的狗毛还是胎毛,这个品种的狗不会自己换毛,所以必须剃掉胎毛,让新毛长出来。
当宠物店的姐姐抱着剃光的“苹果”出来时,我吃惊地瞪大双眼,真难看啊!骨瘦如柴的身子,光秃秃的狗头,只有耳朵留着长长的毛,连尾巴也被剃成了一根棍子似的,一双大眼睛突兀的留在光脑袋上。
它抬着头望着我,使劲摇着尾巴,仿佛在问我:“主人,我漂亮吗?”
“别在它面前说它丑!”宠物店姐姐特意交代,小狗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它知道我们认为它很丑,它会严重自卑,不利于成长。
于是我们就带着这只丑狗回家了。沿途引来众多行人惊异的目光,也招来了许多笑声。看来它真的够丑。
我小心翼翼地捂着它的耳朵,生怕让它听见大家的嘲笑声。
我决定在它新毛没有长出来之前,绝不带它出去玩。
小作者心细如发,开篇第一句就表现出了这一点,她为什么要把“苹果”赶到露台上才写“这篇日记”呢?原来是怕“苹果”看到了“我”写它的囧事而受到心理伤害。这个细节是侧面描写,揭示了我对“苹果”是多么的爱护,也为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第二段点题,文章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先写结果,继续设置悬念,进行蓄势:“笑死我了,因为原本毛茸茸的“苹果”已经变成了瘦骨嶙峋的骨头架子。中午刚刚把它的漂亮的毛统统剃光了”。为什么要剃毛呢?文章转入了正叙。先描写“苹果”的外貌:“浑身裹着毛茸茸的卷毛,长得很像泰迪熊”,与“泰迪熊”作比较,给小朋友的印象就格外深。接下来形象逼真地刻画剃过毛的“苹果”的外形:“骨瘦如柴的身子,光秃秃的狗头,只有耳朵留着长长的毛,连尾巴也被剃成了一根棍子似的,一双大眼睛突兀的留在光脑袋上”。这就与前面的“泰迪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小作者的怜爱“苹果”的感情是通过“我小心翼翼地捂着它的耳朵,生怕让它听见大家的嘲笑声。”“我决定在它新毛没有长出来之前,绝不带它出去玩”等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的。文章重点写“苹果”的静态,全文写得细腻、真实、感人。
二、刻画好动物的动态
我们写动物,既要描写它的外部特征,写出它独有的一面,又要细致描写它的生活性,抓住关键的特殊的动作进行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这样才能够让小动物从字里行间站起立来、活泼起来、生动起来。而这些动态的描写,往往要采用详写的方式,必要时要进行细节描摹,把它们的某些动态像电影镜头里的特写一样放大了写出来,来凸显小动物的特征与习性。下面请看小升升的《小鸭子会不会游泳》:
小鸭子会不会游泳?
今天中午我甭提多高兴了,妈妈给我买了两个小精灵—小鸭子。
看着这两只小鸭子,捧在手里,暖暖的,光光的,真让人爱不释手。黄黄的羽毛,稚嫩的小翅膀,长长的小扁嘴,红红的鸭蹼,非常可爱。最有趣的是,它们的头上和尾部有一撮黑毛。它们的叫声不是像大鸭子一样“嘎嘎嘎”的叫,而是像小鸡一样“唧唧唧”地叫着,我用盒子和报纸给它们搭了一个舒服的窝。
我突发奇想,大鸭子是游泳专家,而刚出生的小鸭子会不会游泳呢?【以下因博客限制字数而有删节】
我端了一盆水,放在凳子上,小心翼翼地先放一只到盆里,我还担心它会被淹死,谁知道这出生几天的小鸭子,给我小时候一样好玩水,先是头一伸,左右看了看,“唧唧”叫了两声,接着自由自在在水中玩了起来。看来我的担心真是多余的,我连忙把另一只也放入水中。好事来了,两只鸭子嬉戏着,你赶我,我追你,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两下。用脚滑动着水,激起了一朵朵水花,边玩边闹,有时还把头伸进水里,可能也想找点小鱼小虾吃,看着它们尽情地玩耍,我也开心极了。
我抓起一只小鸭子,准备收“兵”,小鸭子身子还是暖暖的,羽毛上也没水。【以下有删节】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鸭子,它们的羽毛好整齐啊,不像小鸡那么凌乱,还发现鸭子游泳时有几个“小动作”,时常把头扭过来,把嘴从后往前在羽毛上蹭几下,有时头也在羽毛上蹭,别的也没看出个什么,我记得以前在《让孩子爱上科学的动物书》上看过鸭子的详细介绍,我得认真琢磨琢磨呀!
原来鸭子的羽毛呈弧线形,羽毛和羽毛之间形成了均匀空隙,有空隙当然就有空气,满身的空气,就相当我们人在水中有了救生圈了,当然就能浮起来了。羽毛中空气不会跑掉和羽毛不沾水,是因为它们羽毛上抹油脂,有了油脂的羽毛自然不沾水,鸭子的油脂来源于尾部的皮脂腺,而鸭子扭头用嘴梳理羽毛,是从后面用嘴取油脂,然后用嘴抹在羽毛上,有了油脂的羽毛还起到密封空气的作用。头的油脂大家也就知道了吧,和身体一接触,头上就油脂了。
这就是我的观察和发现,喜欢小鸭子的朋友,也去买两只吧!
这篇文章先写小鸭子的模样,从视觉:“黄黄的羽毛,稚嫩的小翅膀,长长的小扁嘴,红红的鸭蹼”、“ 最有趣的是,它们的头上和尾部有一撮黑毛”;触觉:“捧在手里,暖暖的,光光的”;听觉:“它们的叫声不是像大鸭子一样‘嘎嘎嘎’的叫,而是像小鸡一样‘唧唧唧’地叫着”三个方面来写,由于注意了手法的变换,所以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清晰、很深刻的。接下来重点是写动态。
第一个小鸭子被放进水盆后,“先是头一伸,左右看了看,‘唧唧’叫了两声,接着自由自在在水中玩了起来”,另一只放进去后,“好事来了,两只鸭子嬉戏着,你赶我,我追你,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两下。用脚滑动着水,激起了一朵朵水花,边玩边闹,有时还把头伸进水里,可能也想找点小鱼小虾吃”,这里运用的就是特写镜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小鸭戏水的活灵活现的画面。小鸭的羽毛为什么不会沾水呢?又是用动作描写来解开谜团:小鸭子“时常把头扭过来,把嘴从后往前在羽毛上蹭几下,有时头也在羽毛上蹭”,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提供了揭示鸭子羽毛不沾水和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秘密。这些动态描写很生动地体现了小鸭的活动特征。
三、描写好动物的习性
小动物各有各的生活习性,如小猫追线团、公鸡打鸣、猴子荡秋千、小燕子衔泥筑窝、蚂蚁雨天搬家等。写出了小动物的有趣的生活习性,可以从深层次表现它们,更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因此,我们平时应仔细、反复观察它们,只有抓住了这些习性进行细致地描写,才能把可爱的小动物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既可以写它们的动态,也可以从静态上着笔,必要时从说明的角度来表述也行,这些方法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现在阅读爱丽儿srt的《蚂蚁的“拖运”》一文:
蚂蚁的“拖运”
爱丽儿srt http://blog.xxt.cn/srt010519
我们人类运送货物、邮包有空运,蚂蚁也有它们的“拖运”。千万别不信,我可是亲眼看到了一回蚂蚁的“拖运”。
今天下午,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踢小石块一边往家里走。走着走着,我觉得我的鞋带开了,便低下头去系鞋带,无意中发现几只蚂蚁在“拖运”一只被压扁的蜜蜂。只见这几个“拖运工”在蜜蜂的前后左右分散开,同心协力向前拖动它们的战利品。它们步伐一致,移动的速度还很快呢,活像一列微型小列车。呵,在蚂蚁们面前,蜜蜂简直就是庞然大物,小小的蚂蚁力气竟然这么大!我不禁为它们鼓掌叫好。
突然,一个坏坏的念头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我把蜜蜂往后移一段,看蚂蚁的反应会如何?
于是,我找了一根小木棍,把蜜蜂往后挪了一小段。只见那几只“拖运工”在原地转了一会儿,大概是在找蜜蜂的具体位置。果然,有一只蚂蚁往蜜蜂这边爬来。咦,蚂蚁的头部怎么有个“小钳子”?我猜想:可能是夹食物用的吧!只见这只蚂蚁用“小钳子”夹住蜜蜂的翅膀,独自一个吃力地往前拖,它拖不动蜜蜂,松开口,抬头看了看,又咬住蜜蜂尾部,拼命地往后拖,可还是拖不动。只见它头上的两根触角总是不停地左右晃动,这时,另外几只蚂蚁可能是收到第一只蚂蚁的信号,也快速赶来,帮助这只蚂蚁伙伴“拖运”蜜蜂。紧接着,又来了一只特大个儿蚂蚁,帮助蚂蚁们“拖运”这个庞然大物,不一会儿,它们就到了一个小洞旁。【以下有删节】
这次发现,我有了一个很大的疑问:蚂蚁头部的“小钳子”到底是什么?回到家,我翻开百科全书,才知道“小钳子”是蚂蚁的喙,也就是它们的嘴喽,这“小钳子”看上去特别威武,除了吃东西,一定也可以用来防身吧。太好了,我又明白了一个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蚂蚁善于“拖运”的习性。爱丽儿srt对蚂蚁进行了认真地观察。文章第二段写自己所见到的蚂蚁,是如何拖运“一只被压扁的蜜蜂”的:“只见这几个‘拖运工’在蜜蜂的前后左右分散开,同心协力向前拖动它们的战利品。它们步伐一致,移动的速度还很快呢,活像一列微型小列车”。这是叙述蚂蚁拖运蜜蜂的情况。接着是给蚂蚁出“难题”:“ 我把蜜蜂往后移一段,看蚂蚁的反应会如何”。往下是详写一只蚂蚁的寻找、拖运的经过:只见它用“小钳子”“ 夹住蜜蜂的翅膀,独自一个吃力地往前拖,它拖不动蜜蜂,松开口,抬头看了看,又咬住蜜蜂尾部,拼命地往后拖,可还是拖不动”。怎么办?蚂蚁有自己的办法:通过“头上的两根触角”发送信号哦,于是援兵就来了,“它们终于把这丰盛大餐运回了家”。这里使用了动态描写,形象而逼真。文章的结尾又采用说明的手法,解说了蚂蚁的“小钳子”的作用,让我们对小蚂蚁的习性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四、交代好自己的感受
我们喜欢小动物,常常会和小动物发生一些有趣的接触。我们喂它们,同它们玩儿,逗它们,所付诸的是一片真情。因此,交代好同小动物在一起的感受,更有利于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去年读过紫心百合Jane写的《我的蚕宝宝》(三篇观察日记),她介绍了自己养蚕的经过,那一段时间,天天观察着宝宝的变化,及时填饱蚕宝宝们的肚皮,与伙伴们交流养蚕的宝贵经验……成了自己每天的必修课。听着它们咀嚼桑叶时发出的极轻的“沙沙”声,看着它们隐隐泛着光泽的一天一个变化的身体,心里的满足与欣慰是难以形容的——这就是一种爱的感受。请阅读阁楼上的公主的《我家的“动物收容所”》一文:
我家的“动物收容所”
阁楼上的公主 http://blog.xxt.cn/loveyx
说是“动物收容所”,有点吹牛了,因为它只是一个水桶而已;说是水桶,也有点不恰当,因为这是一个收养被人抛弃的小型水生物的地方。空间很小,巴掌块儿地方。注意,这可不是夸张句。水桶里飘着几根浮萍,浅浅的一桶清水。它被放在阳台上,阳光照着,环境可以说不是很好。
“收容所”里已经住进了三位“房客”,它们是两条鱼苗,一只小螃蟹。
鱼苗,是爸妈从“天鹅湖”旁边救出来的…【以下因博客限制字数而有删节】
螃蟹,也是爸爸捡回来的。【以下因博客限制字数而有删节】
小鱼是那种很普通的鱼苗,只是比较大一点,咖啡色(呃……没见过……)的,身体很细,但很长,总是扭来扭去的。嘴边有六根小“胡子”,背部有一条浅灰色的黑线,双鳍是金色的。螃蟹也不特别,灰黑色,背上的壳有细细的纹路,眼睛好像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一对大钳子,八条腿,指尖呈白色,腿向后弯,极其别扭。腹部是白色的,嘴下的唇片总是动个不停。
这三个“住户”一被放进水桶,螃蟹就一动不动了,小鱼却游来游去。妹妹看着好玩儿,趁爸爸不注意,伸手去摸。小鱼滑溜溜,抓不着,就去欺负看上去老老实实的螃蟹,结果一下被蟹钳夹了个正着。妹妹哇地一声哭了。从此只敢气呼呼地晃水桶,不敢直接去“骚扰”这些小生物了。
说起小鱼和螃蟹的相处呢,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刚开始,小鱼躲得远远的,虽然他们在同类中间属于“姚明”型,可是面对螃蟹,还是免不了要害怕。螃蟹呢,根本就不管,整天一动不动,有时吐个泡泡。一条胆大的小鱼慢慢地靠近螃蟹,可人家螃蟹害羞,往旁边凑凑。小鱼得寸进尺,又往“蟹”身上凑,螃蟹又往旁边靠靠。就这样,螃蟹被挤到了另一条小鱼身边,它干脆身子一侧,横着跑了。小鱼肯定乐了,这“庞然大物”除了占地方也不会造成啥伤害嘛!
很快的我发现,这些欺软怕硬的鱼,把螃蟹当成了避难所,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立刻往螃蟹肚子底下钻,惹得螃蟹不停地跑,八条腿都用上了,可还跑不过没腿的小鱼……螃蟹一定郁闷死了……
我家的“动物收容所”很小,却装满了爱心,这些可爱的动物们,能够在这里安家,和朋友一起嬉戏,也不用担心调皮小孩子伤害它们了。我爱我家的“动物收容所”!
在文章中,可以写一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篇感人的文章,不在于选材的大小、辞藻的华丽,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在平凡小事中倾注作者的内心情感。这篇文章先交代“收容所”的特殊环境——小,“巴掌块儿地方”。接着引出住着的“三位‘房客’”——“它们是两条鱼苗,一只小螃蟹”。文章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往下按照次序进入正叙。一是交代小鱼的来历——是“爸妈从‘天鹅湖’旁边救出来的”;二是交代小螃蟹的来历——“是爸爸”从马路上捡来的。这里面就暗含着人对动物的感情了。第五自然段是“我”对三位“房客”的静态描写,使读者对它们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第六自然段写妹妹“欺负”小螃蟹,“结果一下被蟹钳夹了个正着。妹妹哇地一声哭了。从此只敢气呼呼地晃水桶,不敢直接去‘骚扰’这些小生物了”,这个人与动物交往的小情节是很有意思的,表现了妹妹对小动物的好奇与喜爱心理。第七段过渡。第八、九段写“我”对鱼、蟹之间活动的细致观察,运用了动态细节描写,这部分写得很真切、生动,也很有趣味,给了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从侧面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小生灵的关注与爱怜之情。
我们写小动物,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写出特色。让小动物为你的作文助力,你一定会受益多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