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可儿
文  章:581
评  论:10562
访问量:851901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你忽略了吗 xxt推荐博文
分类:读书心得   2008-03-18 11:44
   
 

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你忽略了吗

          ——听贾志敏老师的《“我不怕鬼”》有感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    赵瑛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一堂阅读教学《“我不怕鬼”》,听过之后,受益匪浅。且不说贾老师的课备得如何独具匠心,上得如何精彩纷呈,单从他在课堂上“时时处处不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指正和训练”这一点,就让我深深地折服了。下面就是我留心捕捉到的一些极小的细节,但是从中却折射出贾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镜头一:听别人说话要用眼睛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在课堂上,贾老师就用不高的声音,微笑着说:“跟别人说话要用眼睛,用眼睛跟别人交流,才是高尚的人。”学生们飘忽游离的眼神立刻齐刷刷地看向了贾老师。

    反思:人人都想做高尚的人,简单的诗一样的语言,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的心,让同学们懂得了如何用眼睛“听”课,为这堂课的成功敲开了第一扇门。

镜头二:回答问题要完整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鬼”字后,便问学生:“这个鬼字有几笔?”学生的回答:“9笔”“这个字有9笔”……直到有人回答:“这个鬼字有9笔。”时,贾老师才说:“对,第三个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他把话说完整了,这是对问话者的尊重,我们要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反思:何谓语文课?语文课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说话首先就要把话说完整,这样今后说出的话别人才能听懂,写出的文章才会表意明确,语句通畅。经过贾老师这样一要求,后边学生的回答都注意了完整性。而且贾老师在教学生说话的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不可忽视的。

镜头三坐姿要端正

当贾老师范读完整篇课文时发现一个同学始终坐得很端正,他便说:“刚才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只有一个同学坐得最端正,来,站起来,让大家看看你!”这个学生略带羞涩地站起来,其他同学的目光都转向她,然后赶紧都坐端正了。

反思:表扬一个同学正确的行为,其实在给其他同学一个心理暗示。这样的表扬充满了教育机智。当学生的就应该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从小养成正确的听课习惯。

镜头四:写字要美观

在“字”的教学中,贾老师让学生听写了三个字,其中以幻觉的“幻”为例,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左右部件高低一样”的字,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右边起笔时应该低一些,只有把字的比例写准确,字才能写美观。紧接着快速而流畅地勾画出了 “横折勾”的书法走势,并讲解了如何起笔收笔,教给学生写好字的方法。

反思:教学生把字写好,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教要有方法,还要有心,只有在课堂上时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并及时地进行指点和引导,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要写好字的意识,久而久之,才能把字写美观。

镜头五:行动要迅速

当老师要求学生拿出本子练习写这三个字的时候,发现前排的第一个孩子速度最快,于是就说:“老师提出了要求,这位同学的动作最迅速,真让老师喜欢。”后来好几次又强调了这个问题。

反思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却体现了贾老师对学生要求的严格。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磨磨蹭蹭,从而养成了懒散的学习习惯,使得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高。这应该引起我们做教师高度重视,在课堂上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速度。

镜头六读课文要有感情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贾老师让学生任选一小节进行朗读,学生读得倒也通顺,但缺乏感情。贾老师就要求孩子读书要读出味儿来,便一字一句耐心地进行了朗读指导,从语言的节奏快慢到轻重缓急,都指导得细致入微。经过贾老师的指导,学生们明白了一些的朗读要领,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反思: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要讲“听、说、读、写”,读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越读得有感情,对文本的理解越透彻。可是,我们一些语文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使得语文课丢失了语文味。

贾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尤其在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还有许多让我们学习的细节,比如:说话要有礼貌,握笔姿势要正确,发言要清晰,读音要准确……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细节,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使我想到了我们现在很多地方,盲目地学习西方的教育,崇尚民主和自由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可以东倒西歪,可以随便发言,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课堂像个自由市场。试想,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会是什么样?我认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课堂也不应该例外。

而贾老师的语文课,没有激情澎湃的个性张扬,没有太多狂轰乱炸的媒体演示,没有眼花缭乱的资料补充,没有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有的却是对教材深刻的理解,对文本独特的解读,对母语本体的回归,对学生全面的关注,同时没有忽略对学生行为习惯扎实有效的训练。

评价一节课的成败,最主要的是看在这节课上学生究竟长进了多少,提高了多少。长进了,提高了,就算好课。那么,单从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一方面来看,孩子们的确长进了不少,因此,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决定着其素质的高低。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这样严格地要求和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的国民素质何愁不能提高?     

 
   
0
浏览(2244)┆ 评论(53)┆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