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打针
  --陈启镭
四月妮妮的幽默VS心之小语的风趣 xxt推荐博文
分类:作文指导   2011-05-06 07:31

 

 

欣赏四月妮妮幽默VS心之小语风趣

四月妮妮和心之小语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们的作文有着独特的风格,也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作文中,四月妮妮的幽默,应该属于冷幽默一类,是那种淡淡的、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幽默,是让人发愣、不解、深思、顿悟、捧腹的幽默。柳暗花明、小升升、白云飘儿等同学都可以归入这一个类型;而心之小语的风趣,属于语言诙谐生动一类。轻松发笑是风趣的外在表现,说明问题是风趣的内涵,风趣的语言必须具备生动有趣,使人发笑,引人深思的语言特点。酒衷豪、沙澧潺潺绕我家、周冲、快乐一心、卢剑铮等属于这一个类型。让我们先阅读四月妮妮的作文《小米加步枪》:

小米加步枪

四月妮妮  http://blog.xxt.cn/494275714524

风云突变,

美日欲挑战。

恼了我爸直拍案:

一枕黄粱再现! 

真是弄不清看着挺好的两个国家怎么说翻脸就不认人了?大海那么宽,谁在哪儿不一样?翻了脸,可见了面还能笑脸相迎:“我们很重视同你们滴友好关系……”一句让人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的话硬是能说得把自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太多的为什么让爸爸给我讲了半顿晚饭,虽然最后还是似懂非懂。可爸爸的“聊”瘾却被勾起来了,说完了现在,又讲“抗美援朝”,慷慨激昂得锅里的奶茶都跟着起波澜,直让我以为当初麦克.阿瑟可能是被爸爸的精神吓退的。最后还不解气:“当初我们什么都没有,靠‘小米加步枪’就能打败美国人,现在更不用说了!”

谁知这句话又让我不明白了,正要张口问,却见妈妈小心翼翼地先开口了:

“那个……中国那时的小米……很硬吧?”

“不硬,怎么呢?”

“那……咱们中国那时的子弹不够?”

“应该够吧?没子弹怎么打仗呢?”

“哦,那中国的枪一定特别好了?”

“好什么?三八大盖,最落后的。”

“那……那枪里为什么要加小米呢?”

真是亲人!正是我想问的!我赶紧又补充提问:“就是就是,小米怎么打人的?还不如加小石头子呢。”

爸爸:“……”

怔怔地凝望着我俩儿,那眼神,要哭;那脸,长得加上收费站就一高速公路,我紧张得赶紧把奶茶锅往远处挪了挪,可别无奈得一头扎进去啊,奶茶好烫呢。

最后爸爸不得不又用了后半顿饭的功夫来解释“小米加步枪”的问题,我也终于弄明白了那时全国上下是怎样地省吃俭用来支援前线,英勇的志愿军是如何一口炒面就着一口雪地坚守阵地。妈妈和我也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代价,一宿没睡好——刚要睡着就被笑醒了。

英雄的志愿军啊,请原谅我们的无知,我们一次的可笑换来的是对“小米加步枪”永远的崇敬!纷争的世界啊,愿你宁静,否则眼神不好的爸爸会让我效仿“木兰从军”的。 

 

文章开头是化用毛泽东的词《清平乐·蒋桂战争》的上阕,作为“引子”,很有点煞有其事的模样,作用是引出文章的话题。不过,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是一种最直接、最常规的展示自己文采的方法。能引用或化用,且会巧妙的引用或化用,说明你有比较丰厚的文学积淀和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叫开篇掌握先机。

作文第一段,就开始“冷幽默”,交代饭桌上谈论美日等在东海联合军演的事,“一句让人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的话硬是能说得把自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使用了网络熟语,冷冷地嘲讽了美日的外交谎话。对于这一段新闻,“让爸爸给我讲了半顿晚饭”,“ 最后还是似懂非懂”,用的就是冷幽默。这个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妮妮来说确实有些“荒远偏僻”,但目的是为了引出文章的重点部分——“抗美援朝”时“小米加步枪”的主话题。“爸爸”的“慷慨激昂得锅里的奶茶都跟着起波澜,直让我以为当初麦克.阿瑟可能是被爸爸的精神吓退的”,还是冷幽默,像是随意捡来的一句,用来衬托“爸爸”的“聊性”和慷慨激昂。

接下来进入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先是对话描写,通过冷幽默展现“妈妈”的不明白为什么打仗要“小米加步枪”,进而引出“我”的相同感受:“就是就是,小米怎么打人的?还不如加小石头子呢”。读到这里,我们眼前是否出现了“还珠格格”式的画面?这就叫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因为“我”和“妈妈”的历史知识断层,又引发了“爸爸”的惊异,精彩的一句关于爸爸的神态描写——“怔怔地凝望着我俩儿,那眼神,要哭;那脸,长得加上收费站就一高速公路”,画外音是:连这都不知道?我这不是对妞和妞妈弹琴吗?接着还有一个冷幽默的细节描写:“我紧张得赶紧把奶茶锅往远处挪了挪,可别无奈得一头扎进去啊,奶茶好烫呢”。这个侧面描写是衬托“爸爸”的超乎寻常的惊诧和不解的。加上夸张手法,把人物的莫名惊诧的心理状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我不能不赞叹文章结尾的艺术性。当“我也终于弄明白了”了“小米加步枪”的意义后,表示了真诚而深刻的歉意:“英雄的志愿军啊,请原谅我们的无知”,更重要的是,用一句发自内心的话作结:“我们一次的可笑换来的是对“小米加步枪”永远的崇敬!纷争的世界啊,愿你宁静,否则眼神不好的爸爸会让我效仿‘木兰从军’的”,一下子就把作文的立意提升了出来。首尾一贯的冷幽默,让我们在愉悦中得到了启发和思考。冷幽默,一般都具备冷嘲、自嘲等特点,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机智。

下面我们来欣赏心之小语的“轻幽默”:

春天里的影子妹妹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的影子妹妹也毫不例外的长高了一大截,不再像个皮球那样圆嘟嘟的了,不再像个小狮子一样扑到我的身上要爽歪歪了,但却依然那么淘气,那么可爱。

镜头一:妹妹捉麻雀

姥姥家的春天是美丽的,是热闹的,我的影子妹妹兴奋地一刻也不能停歇。一会儿在阳光下拍皮球,一会儿去追那几片粉红色的桃花瓣儿,一会儿又去攻击竹林里的小麻雀。受了惊吓的小麻雀,从茂密的竹叶间飞出来,啾啾地叫着,四散而去。过了不久,它们又三五成群地飞回来,重新在竹叶间欢唱,到院子里找食吃。有两只大胆的居然跳过门槛,到姥爷的药房里去了。

妹妹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小麻雀惊叫着,像无头苍蝇一样,不停地往玻璃窗上撞,妹妹得意地笑着:“可爱的小麻雀,我要捉住你们,把你们关进笼子里,带到幼儿园里去,和我做伴儿。”我急忙跑过去阻止她:“快把小麻雀放出去,它们如果不高兴,就不来咱们家做窝了……你即使捉住了它们,也养不活的,麻雀家族有一句名言:不自由,毋宁死……你不开门是吧,那好,我现在要去找春天了,你可不要跟着我……”我费尽了口舌,妹妹终于慢吞吞地把小身体挪到了一边。

我刚想拿起小竹竿吓唬吓唬她,她却撒开两只小脚丫,一溜烟地跑出了大门,到邻居家避难去了。

镜头二:妹妹看水浒

早晨,我正坐在院子里享受着春光,津津有味地看《水浒传》,妹妹从屋里踢踢踏踏地走到我面前,问我看的什么书,我说我看的是《水浒传》,她眨巴着一对儿乌溜溜的眼睛,问我《水浒传》是什么?我说,说了你也不懂,一边玩去,我要抓紧时间看书,难道你不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

妹妹不服气地回到屋里去,在书柜里咕咚咕咚地翻了半天,找出一本绘图版的《水浒传》,搬个小板凳坐在我对面,一本正经地看起来。她每翻一页都要抬头看看我,或者把书拿过来问我,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打老虎的是谁?这个人为什么要在身上画九条龙?她见我不回答,就耐不住性子了,一只手捏住书皮的一角,让书倒立着,哗啦啦地翻了几遍:“姐姐,你瞧,我看得多快,你一遍没看完,我就已经看了三遍了。”

看我的妹妹多牛!冰心七岁看《三国演义》,我十岁了才开始看《水浒传》,妹妹五岁就已经把《水浒传》看了三遍了。

镜头三:妹妹和蒲公英

我和妹妹手牵着手,来到春天的百草园里,这儿一片白,是雪一样的梨花;那儿一片粉,是云霞一般的桃花;碧绿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小路两旁开满了那种像小太阳一样迷人的花,它们或谈笑,或喜悦,或羞涩,或调皮,或端庄,或凝神远望,或低头沉思。

我和妹妹像个小蜜蜂一样闻闻这朵,摸摸那朵,每一朵都让我们爱不释手。妹妹问我这是什么花,叶子不美,花朵却这样好看。我告诉妹妹,这就是蒲公英,当它们的花瓣落了之后,就会张开一把把可爱的小伞,乘着风,飞过高山,越过大河,到远方去旅行。

妹妹的眼睛里顿时写满了无限的惊喜,拉起黑色的裙边,像小燕子一样抖动着双臂,抬起头看着,想着,飞着,越飞越快,越飞越远,只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在春天的百草园里久久回荡。

如果说四月妮妮的语言个性是冷幽默,那么心之小语的语言个性就是温馨的轻幽默。

语言的个性因人而异: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还是个性。作文贵在有个性!心之小语的作文幽默而有灵气,朴实而不失俏皮,正如一泓清洌流动的泉水,给人带来了清新和美丽的享受,读之,怎能不喜?诵之,怎能不爱?

这篇写“影子妹妹”(取“如影相随”之意)的文章,一开笔就展示出甜甜的风趣来,你看:春天里,“我的影子妹妹也毫不例外的长高了一大截,不再像个皮球那样圆嘟嘟的了,不再像个小狮子一样扑到我的身上要爽歪歪了,但却依然那么淘气,那么可爱”。从形体上描述——个子高了,不再像“圆嘟嘟的”皮球;从行为上描写——懂事了,不再像“小狮子一样扑到我的身上要爽歪歪了”。两个比喻饱含着生动、赞许,令人于微笑中回味无穷。

以下是分镜头描写“影子妹妹”:

第一个镜头:写出于孩子好奇的天性,“影子妹妹”来了捉麻雀的兴致,小作者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很有趣味的画面,画面里洋溢的就是轻幽默情调:一个小女孩儿趁麻雀飞进了屋子,而“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麻雀关在了屋里,并且发表了一篇捕捉演说:“可爱的小麻雀,我要捉住你们,把你们关进笼子里,带到幼儿园里去,和我做伴儿”。童稚之气让读者不禁哑然失笑。当遭到“我”的阻止和激将法诱导后,“影子妹妹”才并不情愿地“把小身体挪到了一边”,这件事结束到“我刚想拿起小竹竿吓唬吓唬她,她却撒开两只小脚丫,一溜烟地跑出了大门,到邻居家避难去了”。“避难”是大词小用,也起到了风上一趣的作用。

第二个镜头:可以说,这个“妹妹看水浒”的情节安排得既真实,又是有喜剧色彩的,完全符合一个小孩子的好奇、模仿的心性。你看:“影子妹妹”先是“”“ 《水浒传》是什么”,因为“我”说她不懂,她很“不服气”,自己钻书柜里,“咕咚咕咚地翻了半天,找出一本绘图版的《水浒传》,搬个小板凳坐在我对面,一本正经地看起来”。“影子妹妹”为什么要这样呢?这里揭示了孩子的特征:你说我不行,我非要行给你看!但是她不认识字啊,所以她“她每翻一页都要抬头看看我,或者把书拿过来问我”。最有意思的是,“她见我不回答,就耐不住性子了,一只手捏住书皮的一角,让书倒立着,哗啦啦地翻了几遍:‘姐姐,你瞧,我看得多快,你一遍没看完,我就已经看了三遍了’”,在孩子眼里,“你一遍没看完,我就已经看了三遍了”,这可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啊!文段结尾不无揶揄地说:“看我的妹妹多牛!冰心七岁看《三国演义》,我十岁了才开始看《水浒传》,妹妹五岁就已经把《水浒传》看了三遍了”,轻幽默小溪般始终在句里行间流动着。

第三个镜头:“影子妹妹”和“我”在百草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心之小语笔下的景色就像诗歌,就像图画。她写蒲公英花儿,把它们比喻作“小太阳”,色和形都十分相似。而后的排比拟人格,更是揉进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它们或谈笑,或喜悦,或羞涩,或调皮,或端庄,或凝神远望,或低头沉思”——也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当“影子妹妹”听了“我”对于蒲公英的解说之后,“妹妹”的眼神“写满了无限的惊喜”,因为蒲公英的远飞的特性吸引了妹妹,勾起了这个孩子的美好而神奇的想象,所以,她“拉起黑色的裙边,像小燕子一样抖动着双臂,抬起头看着,想着,飞着,越飞越快,越飞越远,只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在春天的百草园里久久回荡”。到此,“影子妹妹”的可爱形象呼之欲出,在轻幽默中立体、动感化起来了。

四月妮妮和心之小语两个四年级的小女生,虽然文章风格不同,但是,飞扬的文采、灵动的语言、别致的构思、幽默的表达等,不能不让我们回味不已,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这一切都彰显了两个孩子广阔的阅读底蕴,这也启示我们:中小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109
浏览(4024)┆ 评论(26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