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威如先生
文  章:753
评  论:4882
访问量:37878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语文教育之痛:为什么不让学生读书?
分类:我不是乖老师   2010-06-14 07:45
 
    一本集数十年来语文教育之大成的学术汇编厚度达上千页,我从里面读到数不清的教学法,数不清的专家名师,数不清的各种教育观点。掩卷沉思,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教学法,这么多的专家名师,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教育观点,而是老老实实让学生多读点好书,今天我们国民的素质是不是要高出许多?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具备识字、写字的基础能力之后就应该把眼光投向人类文化的灿烂星河,尽快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在这一时期致力于架空分析、概念学习完全违背孩子天性。人的思想从何而来?从书本从实践从环境影响而来,强制施压你打我通式的教育只能导致整个民族的肤浅和扭曲。很可惜我们的语文教育多年来恰恰是把最大的心力用在了这上面,林汉达先生有个很形象的说法,我们的语文教育一直在制作一把锄头,本意是想用它来锄地,结果总嫌这锄头不够好,就使劲在这锄头上做文章,最后把这锄头镶金嵌玉却一天也没有好好用它来锄过地。这就是语文教育几十年来的基本状况。
    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去读书?为什么让“伪学习”大行其道?以我管见原因有二,一是传统的“重名不重实”的思想在作怪,我们很在乎出现了多少种方法上的创新,却不太关注这些创新对语文教育实际上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在乎课堂上老师教了多少学生学了多少,却不太关注我们教的是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我们很在乎教师的教改成果专家的科研成果,却不太重视这些成果是否重复是否进步。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多年来其实是在一个维度里反复转圈拉磨,并未真正突破。第二个原因,说到底我们从思想深处并不真正重视阅读,我们之所谓阅读无非是为考试的功利性阅读,无非是七拼八凑的简化本阅读,无非是放任自流的市场化阅读。如果稍加重视不难发现10岁至15岁这个成长黄金期内,学生的阅读欲望最强,思想提升潜力也最大,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相信他们的孩子具有深阅读能力,从内心把他们当小猫小狗看待;一部分明白事理的家长到关键时候也会迫于高考、中考的重重压力而不敢支持孩子阅读。观之出版界,每年海量的出版物适合学生的优秀读物有多少?书籍质量偏低,阅读层级缺乏划分,阅读指导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说起来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有好多责任等着我们去担当,遗憾的是我们民族最智慧的精英却守着“教学法”这把镶金嵌玉的锄头爱不释手,至今没有要锄地的意思。
3
浏览(880)┆ 评论(7)┆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