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转换角色说“改写” xxt推荐博文
分类:作文指导   2010-05-21 07:51

 

   转换角色说“改写” 

 

看到学生把古诗词或文言文改写为小散文、小故事等,就生发出说说关于“改写”的兴趣,此文就从“转换角色”来说说“改写”吧,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古诗文改写的意义

可以这样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它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这里所说的“体验”,并不仅仅指亲历亲为,而且还包含一种“迁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迁移到别人类似(或有部分相似点)的经历中,然后加以体味。“转换角色(视角)”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体验”。比如校讯通博客中,“魔法小妞”和“雨点天使——赵宇若”改写的《宿新市徐公店》,她门就“扮演”了杨万里诗中那个追“黄蝶”的宋朝儿童的角色。尽管她门没有宋朝生活的经历,但是她门有类似于“追黄蝶”的实践,于是她门把自己在这些事情上的体验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于是就有了真切、生动、活泼的改写文章。

“转换角色(视角)”改写,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色来叙述同一件事情,正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体验”的路径,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他人的可能情境或心境,从而增进学生和其他人的一种交流,也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体谅周围的人。这是我们所有的教育最想要学生获取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浅显层面上说,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不仅能激发学生读古诗文、学古诗文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石多鸟的好事。

二、古诗文改写的类型

古诗文改写的类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变换人称:将原诗文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

2、变换结构,把倒叙改成顺序,把顺序改成倒叙。

3、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段、精彩对话。

4、变换体裁: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

三、古诗文改写的要求

1要把握古诗文的原意

改写古诗文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古诗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把古诗文所包含的内容呈现出来,把内容写得丰满起来。如《清平乐 村居》,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改写时要把景色和人物的活动作为重点。校讯通博客中“小乖宝”改写的文章,就扣住了词的愿意。如“嘴里吴音相媚好”,她是这样写的:

“茅草屋里坐着精神矍铄的白发翁媪两人,他们刚刚喝了点酒,脸红红的。望着美丽的景色,看着懂事的孩子们,他们俩陶醉了。闲来无事,夫妇俩一边用吴地方言谈着家常,一边逗趣打乐,真实其乐融融啊。”

2、要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自古诗画合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这种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如校讯通博客中“招潮蟹”改写的此时片段,就注意了原始的意境:
朋友的家住在郊外,有一个大花园,不过门很简陋,是用树枝编的。我轻轻地拍门,没人开门,还是没人开门,他家明明有人呀?这时我低头看见门前的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又看了看自己脚上穿的木底鞋,明白了:他大概是怕我的木底鞋踩坏了他家的青苔,才不给我开门的吧。我围着院子转悠,无意中抬头一看,哇!一枝盛开的红杏探出墙外,随着风翩翩起舞。我仿佛已经闻到了阵阵花香,真想变成一只蜜蜂,飞到院子里看看。白色的梨花、粉色的杏花……院子里一定是百花争艳!

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改写不同于翻译。翻译遵循的是“信、达、雅”,而改写的要旨就是: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诗文中延伸的、蕴含的东西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抓住重点句子,把想象推向深入。如:《宿新市徐公店》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这是这首诗的传神之处。“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因此,此处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孩子的语言,让古诗丰满起来,这样,才能让古诗所表达的内涵凸显出来。如校讯通博客中雨点天使——赵宇若”改写的《宿新市徐公店》,在描写这一段时,想象就合理,表述就真切:

忽然,飞来了一只黄色的蝴蝶,它非常的漂亮,它的翅膀薄薄的没有一点杂色,它象一朵被风吹起来在空中飞舞的油菜花。我好想捉住它,放进家里的玻璃瓶里,让它天天陪着我。我随着这只黄蝴蝶跑来跑去,就是捉不到它,它像是和我捉迷藏,一会儿飞到客店的窗户上,一会儿又飞到小路上。我跑得又累又热,眼看我就要抓住它了,突然它飞到了油菜花地里。面对着这一大片金黄的菜花儿,我左看右看,眼睛瞪得大大的,可是,我再也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13
浏览(2869)┆ 评论(145)┆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