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润物无声 ——读“五重”教学法有感 红旗区实验小学 李维珍 我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去读过一篇如此长的文章,也从来没有被如此的文章所感染过,更别说因如此的文章而深深地反省自己,并用此而指引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向。也许这就是教育的魅力,这就是大师的魅力。这就是《‹重情趣 重感悟 重积累 重迁移 重习惯›——全国名师、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在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 于老师深入浅出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概括为“五重教学法”,这正是我进行反思、作为指导的重要内容。以情感人,理在其中。“重情趣”说到底包含了于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于老师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对学生有情,还要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于老师凭的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只是方法问题、学时问题、创造能力的问题、艺术修养的问题,也不只是观念的问题,而是人格的问题。注重自身的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大爱”,课堂才能充满“情趣”。 过去我生怕学生学不会、不明白、记不住,又害怕他们会走弯路,浪费时间,于是就讲啊讲,分析再分析。因此,没少给学生送“兔子”。而自己紧紧地抓住“猎枪”不放。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深刻的领悟,总是一知半解,把学生教“死”了。“重感悟”教我大胆放手,尽管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中去领悟,让学生“自得”。 做“精美摘抄”、背诵古诗、宋词《三字经》,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内容,我重视了这些语言积累,“重积累”提出了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积累。经常把学生带到自然中去,带到博物馆去,带到军营中去,带到工厂去,经常开展有益的活动,这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努力的。 让学生识记有时候很容易,但要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会迁移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正是我感到困惑的。“重迁移”恰恰给我指明了方向。读、写祥和,有读到写迁移,让学生少做习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真意来。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重习惯”告诉我,不仅重视培养学习习惯,还要重视运用语言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影响学生,和学生共成长。 “五重”教学法,让我有了检测自己的机会,也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还给了我许多启迪。也许,这其中还有很多我所不能深刻解读的内容,但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日渐丰富,我定能在教育教学上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子,真正地做到教学如细雨,绵绵不断,润物无声。让“五重”教学法成为一道闪亮的火光,照亮我的教学之路,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培养更多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