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城说雨
文  章:451
评  论:68275
访问量:2465914
荣誉榜
推荐博文
让你有话可写的诀窍 xxt推荐博文
分类:个人见解   2009-07-09 18:28

让你有话可写的诀窍——放大细节

 

中小学生作文,常常会遇到无话可说的困窘,即使是简单的记事,也不知道如何写才好。因为“一句话把事说完了”。如写《第一次捉鱼》:“我看到小河里有一条很大的鲤鱼,就跳进去捉,结果没有捉到。后来,我又找到一条,还是没有捉到。”——好,文章写完了,但是等于什么也没有写,空洞无物,索然无味,当然也不会被老师判高分。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难解决,方法就是——放大细节。

很多文章,说穿了,就是将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放大,铺展开来。咱以《第一次捉鱼》为例:

第一次捉鱼     (六年级  桑志豪)

想起第一次捉鱼,我就忍不住可笑。

暑假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柳树下乘凉。忽然发现,一群小鱼摇头摆尾地追逐在水中,捉鱼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我挽起袖子,轻手轻脚地下了水。看见小鱼在眼前不慌不忙地游来游去,便伸出双手,瞄准目标,猛地向水中抓去。哎!连一片鱼鳞也没有抓到,溅了一脸水不说,由于重心前倾,两只手深深地插到了淤泥里

我不甘心,沿着河边寻找新的目标。不久,就发现一条大鲤鱼在水草丛中悠然自得地觅食。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蹑手蹑脚地向鲤鱼靠近,寻找最佳时机,准备手到擒来。可能是我的移动让鲤鱼发现了异常,我还没有动手,它就尾巴一摆游回了深水里。我来不及多想,猛地扑上去,想在它逃走之前捉住它。可是,我扑了一个空,一下子趴到了水里。这下可热闹了,鱼儿没有了影儿,我却灌了一嘴脏水,嘴角上还挂着几根水草。伙伴们看我狼狈不堪,个个笑得捂着肚子。

就在我十分尴尬的时候,脚下踩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心想:要是捉一只乌龟,那该多么有面子呀!我小心地抠住这只乌龟,然后猛地把它往岸上扔去,还激动地大喊一声:我抓住一只大乌龟呀!岸上的小伙伴风一样跑过去,可是,大家一下子笑弯了腰。原来是一只臭皮鞋。

第一次捉鱼,从此成了伙伴们的笑谈。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其实就是一个细节:作者第一次在小河里捉鱼。这是生活中一个很平淡的,没有波澜的细节。作者是如何将这样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经营成一篇比较生动的文章呢?方法说来十分简单,那就是作者将这个小小的生活细节进行了放大和铺展,使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放大为一片引人注目的风景。

放大的诀窍之一:纵向放大,将细节铺展成故事

文章开篇从发现小鱼写起,写了“猛地向水中抓去”,结果一无所获。接下来是吸取教训,找机会“猛地扑”向新的目标,结果又趴到了水里。到此本可以结束了,可是“踩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这时又心生幻想,造成了悬念,其结果出人意料,捉到的竟然是“一只臭皮鞋”。这样一来,文章便有了情节因素,作者围绕“捉鱼”这个细节,构思出一个故事,将一个细节描述为一个有一定时间感的“过程”——这是最聪明地“放大”。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细节,可以放大成曲折的故事情节。

放大的诀窍之二:横向放大,将细节铺展成场景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捉鱼,如果只是这样交代:第一次捉鱼失败,第二次也没有成功,最后把一只臭皮鞋当成了乌龟甩上了岸。内容就十分平淡无奇。大家可以看345段,作者把“捉鱼”这个细节放大成了特写镜头,放大成了复杂的人物活动场面,撑起了整篇文章——这是最生动的“放大”。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细节,可以放大成复杂的活动场面。

放大的诀窍之三:双向放大,将细节铺展成网络

“双向”,就是一方面放大自己经历的外部动作细节和眼中所见的外部事物细节,另一方面放大心中掠过的心理细节,这样“内外”双向放大,便可以使外在的细节与内在的细节在放大中勾连起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作者在写捉鱼的过程中,适时插入自己的心情描写,所做与所想交替着墨,内心的感受被放大凸显了出来——这是最深情的“放大”。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细节,都会勾起读者微妙的心理反应,当我们放大铺展那些在明处的生活细节时,千万别忘了,放大那些暗处的心理细节。

16
浏览(2993)┆ 评论(164)┆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