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感悟经典中的经典 这一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语文》,感悟了经典中的经典。 这本书,共有八章。每个章节又有五、六个子课题。具体如下: 第一章:自主的课堂。一、尊重学生需求,还学生权利;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会;三、自主学习:师生在主体间性的展现中相映成辉;四、自主与引导:不可偏颇的平衡;五、自主学习:在“回归”中绽放生命之花;六、容错,容出一片创造的天空。 第二章:合作的课堂。一、基于独立思考,让合作避免肤浅‘二、优势互补,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三、把握恰当时机,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四、培养必要的态度及技能,促进合作扎实、深入;五、及时引导点拨,使合作远离盲目;六、丰富合作形式,恰当运用师生互动式的全班性合作。 第三章:探究的课堂。一、教师如何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支持者;二、探究学习需要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三、探究主问题的设计——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之“魂”;四、探究学习需要怎样的情境;五、探究学习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 第四章:建构的课堂。一、建构的课堂在智慧中展开;二、课前不妨下点“毛毛雨”;三、建构,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四、协作与会话,建构更顺畅;五、知识在解构中建构。 第五章:对话的课堂。一、创设对话的情境;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三、过程与状态——对话策略与技巧;四、预设与生成——话题的确立与选择;五、在对话中建构人文;六、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 第六章:民主的课堂。一、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二、一个也不能少;三、插嘴引出的精彩;四、把学生请上讲台;五、放手与引领。 第七章:开放的课堂一、自主学字效果好;二、自读自悟,学以致用;三、在精神的家园里徜徉;四、角色体验,有利促进感悟;五、活动交往,为“感悟——创造”搭桥;六、大胆实践,巧妙延伸。。 第八章:创新的课堂。一、营造课堂氛围——创新的“催化剂”;二、引导质疑探究——创新的“孵化器”;三、尊重独体体验——创新的“助推器”;四、激活丰富想象——创新的“动力源”;五、开展实践活动——创新的“大舞台。” 这本书的特点是:每个章节开始都有“内容综述”,讲有关理论支持,概念,以及教学方法;接着展开每个子课题,先出示“案例”,接着进行案例评析,并给以理论支持。最后,还有“思考题”,让读者进行实践。 这本书中的“案例”大多是公开课的课堂实录片段,其中还有周益民老师、薄俊生老师的课例以及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如,于永正老师在《关怀》一课教学中的片段;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片段实录;王崧舟老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的教学片段;支玉恒老师教学《学奕》一课的片段;薛法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螳螂捕蝉》的教学片段;孙建锋《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本书中精选了一些教学情境(片段),从某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和间接点评,目的是使读者开卷即能访问多种的教学实景,就可以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比较中辨别是非,在反思中提升理念。 读这本书,使我感悟到了经典中的经典,好像重温了08年11月广州“经典中的经典”,收益非浅,感触颇多……我会时刻牢记: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