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感觉都是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批改学生的作业也没有时间“面批”。总是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自己上课的时候,总是把40分钟安排的满满的,没有预留批改作业的时间。课间时间,又觉得学生太小,不想让学生还为学习所拖累。不想利用课间,综合科的课,又是学生的喜爱,更不能占用。因此,“面批”作业反倒成了一种奢望。 这学期,每周三是我们二年级的社团活动时间,因此,周三下午的这节课就只有一半的学生上课,单纯的让学生做作业,又有点不舍,因此就利用这3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一张小页。做的都是我认为很简单的,能够保证这30分钟内,让学生把这张小页做完,而且能保证我批改完,及时结尾。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这样坚持了几周,我发现这种方法真好。能发现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本册数学的内容以计算为主,但是单纯的计算很少,大部分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例如:以列式计算或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 以今天的小卷为例。发现的问题: 一、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对长方体只是初步的认识,例如知道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的,至于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都是五年级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一般的基础知识,我们习惯的让学生已经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如果给学生一个长方体的实物,学生会数一数,长方体有6个面。但是,解决问题中给出的长方体是立体图形,这对部分学生是一个挑战。结果这是这样。
正确答案是:8×6=48(个) 可是学生的答案:8×3=24(个)这名学生只数了能看到的3个面,从直观的角度进行计算。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 8×5=40(个) 这名学生忘记了后面的面,能知道上下两个面和左右两个面,但是后面的面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不容易思考。 思考:平时觉得在讲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把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讲的清清楚楚,还让学生试着数了数,因此,觉得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从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中,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提醒,才能提升思维水平。如果没有学生的错误提醒,我就忽略了这一点。 二、提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的题目会先给出一个问题,然后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大部分的学生会仿照前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小明、小红和小刚看同一本书,小明每天看7页,小红每天看8页,小刚每天和小红看得同样多。 (1)3天后,小红和小刚共看多少页? (2)请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这道题信息很多,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辨别信息,同时还有隐藏的信息:小刚每天看几页,对学生来说就更难了。因此学生仿照第一个问题提问题,就容易出错。提问题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我对学生的最低要求是,要提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能力,再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有创意的提问。 另外,学生目前所学习的还只是乘加算式中的最简单的形式,也就是a×b+c的形式,而这道题如果列综合算是的话是8×3+8×3= ,所以学生会列成这样形式:8×3+8=或8×3=。但是当你问学生的时候,她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思考:如果不是面批的情况下,有的时候就会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还会做错呢?但当你看到学生做错的题目的时候,你就会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他们的思维过程。因此,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还是喜欢面批作业,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学生能及时的得到订正,并能知道自己错在哪了,从根本上进行解惑。对老师来说,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根源,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希望以后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能及时和面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