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巧借箭__读《草船借箭》 诸葛亮,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他吧?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早年隐居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后随刘备夺得汉中并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著有《出师表》《诫子书》等。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追封为忠武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草船借箭》。一、解题 课题中的“借”是文章的主线。在古代,技术落后,三天内造十万支箭,怎么可能?对于才智过人的诸葛亮来说那是小菜一碟,去借呀,这个“借",可是有借无还。(据历史记载,真正借箭的一是孙权,二是周瑜,并不是如文中所说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提前谋划,而是在赤壁,随机应变。利用草人借箭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唐军将领曾用。宋元时期,在民间升始流传“话本”这一形式讲故事。《三国演义》从情感上来说,是尊刘贬曹的。“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就成了诸葛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三国志》等相关历史资料。)二、了解作者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名本,约1330年-约1400年),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三、字词学习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商议与商量辨析:二者都可指“为求得共同的意见而交换看法”。区别在于:“商议”包括交换意见、讨论、研究等,多用于比较郑重、庄严的事情;“商量"着重只交换意见,多指一般的事情,可以叠用,如“商量商量”,用于口语。四、内容理解 文章开篇交代了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据史料记载,周瑜也是才智过人,风度翩翩,可不是文中所说的不容他人的小人之辈。)接着,课文以“借箭”为主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借箭的原因__借箭前的准备__借箭的经过__借箭的结果,一步步推进,条理清晰。 课文中四个人物性格鲜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妒贤嫉能,鲁肃老实忠厚,曹操的多疑。人物形象如何塑造的呢?运用对话。周瑜与诸葛亮说,周瑜与鲁肃说,诸葛亮与鲁肃说。文中仅“诸葛亮说”就出现了十一次。第二自然段通过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让我们知道周瑜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竟爽快接受了任务,并缩短了工期。周瑜的狡猾奸诈,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已初步显现。第三自然段鲁肃和周瑜的对话让我们明了如果用一般方法,十天造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周瑜的真正目的是要除掉诸葛亮,他的用心之险恶通过对话就表现出来了。 草船借箭能成功,鲁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同学们读过原著就知道,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前文,周瑜让鲁肃去诸葛亮那打探是否知道了他设计曹操杀了蔡瑁张允的事。鲁肃一五一十向周瑜汇报了了解的情况,真是老实厚道。诸葛亮找鲁肃帮忙借船,特意告诉他不能让都督知道。这次鲁肃很是守信,被诸葛亮说动,没有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哪呢?一是他算到了天气,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这比现在的天气预报还准确啊。二是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聪明吧,如果不用绳索相连,在大雾漫天的江面,估计连自己人都找不着,别说借箭了。三是算好了人,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 结尾以周瑜叹服诸葛亮的话结束,照应开头,让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让诸葛亮聪明才智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五、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之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使周瑜的暗算落了空,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六、写法借鉴 在记叙文中,写好人物的语言很重要。好的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等特征,给读者“闻其言,见其人”的感受。 全文10个自然段,有8个自然段都有人物语言。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三国,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却永远留存在了经典中,常读常新。同学们,去品读名著吧,接受大师们的熏陶,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感受阅读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