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枯叶纷飞
文  章:507
评  论:2231
访问量:152129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在转型中成长 在温习中积淀
分类:教后反思   2020-05-07 14:41
 

      本人一直关注深度学习共同体公众号,几位专家每晚的学共系列公益讲座我都没有错过,每堂课中都有收获,尤其是郑艳红老师的那节开篇讲座对我触动很大,主题为《在线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后疫情时代混合学习》,其中谈到课堂转型的需要及课堂转型的核心等焦点问题,郑老师结合课例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教师必须要从教的“专家”向学的“专家”转变。不但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育人功能,而且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层改革。

     在即将复课之时,我也信心满满,做好授课方式转变的有效衔接,继续开放自己的课堂,大胆实践,在课堂中观察孩子的学习样态,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构建同学科,同年级,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在吸纳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

     主动走进同僚课堂,在倾听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我的学共目标以保障每个儿童的学习权为前提,复课更要复情,在关心关爱儿童的成长路上,相依相伴,应该这样走:

       ——学会倾听   尊重儿童

      “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在佐藤教授观摩的大量生动课堂中,他发现这些教师都是善于倾听学生意见和想法的。这些教师之所以能找到应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其秘密在于两个应对原理。首先,教师的应对是以“倾听”为核心的,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其次,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儿童的尊严。

      在课堂上,我们要真正会“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对错,语言是否精彩,更主要的是仔细倾听学生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心情。从课堂活动来看,学生的个体见解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在不同的观点对话中不断丰富、不断串联,不断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学习单的设计既要考虑基础性问题也要兼顾挑战性问题。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力低的同学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这样才真正实施有效的引导点拨,完整地接纳每个儿童的想法。学生也在互相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在倾听中学生的学习也因此真实发生。

      ——学会宽容   信赖儿童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还要信赖和宽容学生,保护学生的面子,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在课下,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师生感情的基础。在课上,尊重和信赖是彼此交流的基础。学生才能说真话,无所顾忌的谈自己真实想法。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才能更加明确学生需要什么?困境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这间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他因为拥有什么,而是因为他缺乏了这样一种东西——害怕,他的课堂是宽容的,因为宽容,学生才敢于道出困惑,才敢于质疑,才敢于创造,因为宽容教师才能够知道学生的困境在哪里。才能听到孩子们质疑的声音,才能判断教学的下一个方向。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的思维对话与碰撞。芬兰的教育世界瞩目,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是别的,而是信任。

      反观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往往经常关注发言精彩的同学,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忽视所谓与课堂无关的发言,甚至不回应,不悦纳,尊重和信赖又从何谈起。佐藤学曾说过:“每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这样才使教育回归本真。

记得有人说: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成长,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够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师生平等  保护儿童

      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最明显体现是师生间人格平等、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作为教师,我们应置身于学生中间,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空间接近度,促使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转变。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主动靠近学生时,我们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一员,当我们俯下身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问题时,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加和谐温暖的气氛。此刻的学生是最安全的,最放松的,最幸福的。

      ——学习反思  保障儿童  

     陈静静博士认为:学生的深度学习,由教师的深度学习来保障,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成为创造者,才成为反思性实践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坚持对理论书籍的研究、教材的研究,课标的研究、当下尤其是对“学习共同体”课例研究,从观察焦点学生学习历程和关键事件研究开始,观察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观察学生是否投入学习,观察学生是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生之间是否尊重,是否倾听,是否真正在相互帮助。长期观察,认真描述,坚持反思。终将收获成长。

      记得有专家认为,反思既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还有课后反思。其实反思的目的就是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的提升素养,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坚持研究不间断。想起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深知,学习共同体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0
浏览(869)┆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