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小精灵,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寒假变得格外漫长,同时也让这个假期承载了特殊而厚重的教育使命。三年级语文组通过系列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寓言世界里饶有兴趣地“读",大胆创新地“画”,自由洒脱地“讲”,妙笔生花地“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旅。 三下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的单元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二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寓言的世界,体会寓言的精妙,三年级语文老师就这一单元主题积极查找资料,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本单元收录了不少短小精悍、意蕴丰富的寓言故事,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人生哲理,那寓言该如何教呢? 1.构建故事图式,把握故事的内容 本单元的寓言故事有《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这样的图式,引导学生学习讲故事。 2. 关注思维方式,体会蕴含的道理。 学生阅读寓言故事,要读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寓言故事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表现来反映内心思想,阅读时可以借助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的内心,发现思维的过程。如《陶罐和铁罐》《池子与河流》中人物的言为心声,《守株待兔》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揣摩宋国人的内心世界,《鹿角和鹿腿》则直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在追踪人物思维时,特别要关注人物的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从中揭示故事寓意。 3. 关联生活中的自己,增加文化积累 故事讲的是别人,读故事的是自己,读寓言故事要联系到自我,要在故事中读到自己的不足或者对自己的警示。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如果你是故事中的旁观者,你怎么劝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选择怎么做?对于寓言故事中不同性格,不同思维,不同命运的人物要有自我辨别的能力和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如《鹿角与鹿腿》中关于鹿角与鹿腿的“审美”与“实用”,在不同的场合都有它应有的价值。 并进行我诵传我情,我画表我心,我眼表我意,我写传我思系列活动。 寓言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人生百态。围绕寓言,我们读写画演,实现了由“常态”向“新常态”的突破,从“获取语言”走向“发展语言”;从“教学设计”走向“刺激体验”。疫情仍未消散,但是城西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在自己的课堂里,在自己的生活里,感受了寓言的魅力。 寓言相伴的童年是迷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