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豆豆的故事
文  章:168
评  论:462
访问量:9383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山村晚景图
分类:教学感悟   2020-04-14 19:05
 

               山村晚景图
   日落西山,绿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在宁静优美的背景中,牧童随意横坐牛背,信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在雷震的笔下,这山村晚景图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一首七言绝句:
            村晚(南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我们学习雷震的《村晚》。
一、解题
  “村”由“木”和“寸”组成。“木”表示树木,“寸”是手的象形。最早的房屋是不是都是徒手用树木搭建而成,众多的房屋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村落。村村绿树成荫,户户鸡犬相闻。“晚”指傍晚。诗题告诉了我们诗人看到美景的地点和时间。
二、了解作者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也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三、字词学习
陂:从阜,皮声。阜为象形字,像山之阶梯之形。皮也为象形字,西周金文又(手)剥取兽皮之样。古时手工整理兽皮,皮面是有褶皱,不平的。陂这里指池岸。路不平为坡,水面不平为波,走路不平为跛,头不正为颇。汉字是不是很有趣。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四、内容理解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村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掉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池塘里的青草已长得很茂盛。“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两个“满”字,写出了绿水碧草满眼皆是的山村美景。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相映成趣。
   诗人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们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故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则是“无腔信口”,多么惬意。
五、课文主题
  《村晚》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六、写法借鉴
   这首诗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宋代张舜民《村居》诗这样写“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与雷震的这首诗相比,诗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显出了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真是诗家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0
浏览(335)┆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