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小豆豆的故事
文  章:168
评  论:462
访问量:9383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稚子弄冰的乐趣
分类:教学感悟   2020-04-14 19:02
 

              稚子弄冰的乐趣
   印象中,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一场雪接一场雪,这场雪还没化完,下场雪就铺天盖地地来了。
  房檐下的冰凌长的足有一米多,有小孩的胳膊那么粗,亮晶晶,明晃晃,犹如刚出鞘的宝剑,在阳光下寒光四射。池塘里结了厚厚的冰层,砸一大块捞上来,脚蹬在冰上滑。如果没蹬好,冰跑了,摔一跤,爬起来接着滑。有时会和同伴合作,驾着胳膊,脚踩在冰上,推着向前跑。一会儿,浑身冒汗,头上冒烟。玩累了,就从房檐下拽一截冰凌,吮吸着吃,那叫一个透心凉呀!有时被大人发现,虽免不了挨顿吵,还是会偷偷吃些天然的棒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看看南宋时期,孩子们在寒冬时节有什么活动?
一、解题
  “稚”本义为幼禾,引申为幼小,幼稚之义。“弄”的字形就是双手捧玉摩挲玩弄,它的本义就是用手玩弄。题意就是幼童弄冰玩耍,自得其乐。
二、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三、字词学习
脱:脱离,取出。
晓:清晨。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金盆:金属盆。这里指铜盆。
玻璃:古代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和现代的玻璃意义不同。
四、内容理解
   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天寒地冻,冰块很凉,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钲敲。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玩法,是不是充满着童趣?晶莹剔透的冰被穿上“彩”线,“银”钲,又很美了。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啊。
   第三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银钲”发出玉磬般美妙的乐声,这声音清脆悦耳,传得很远。儿童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多么天真活泼的稚子呀!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怎样呢?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亦或有惊喜?你想想象到当时的画面吗?这最后一句,意外,又合情理。沉甸甸的冰块,用丝线提着,掉下是很自然的事。冬天地面冻得很硬,冰块又硬又脆,落地摔碎也很容易。但儿童不考虑这些,只顾高兴地跑呀,敲呀,结果摔碎了。趣味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写这首诗已近八十岁,已是耄耋老人。我们平时形容老人是老小孩。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充满着情趣。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五、课文主题
  《稚子弄冰》描写了孩童在冬天穿冰作钲的情景,表现了孩童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
六、写法借鉴
    刻画人物形象方法之一是用准确的字词来表现。如诗中的“脱”“穿”“敲”三个动词,就把稚子顽皮活泼的性格写活了。
  

  时代不同,乐趣不同,可寻求快乐时光的心境相同。

0
浏览(792)┆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