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苦寻笔道师太行
-----记山水画家铭康 文-崔建国【中派影视总裁】
难得的画界新人.铭康兄,是河南省美协会员.焦作市美协副秘书长, 他的山水画得益于太行山这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他的山水画享誉斯里,有”韩家山水”之美称.
焦作,古称山阳、怀川.太行山(父亲山)与黄河(母亲河)怀抱之地。山南水北。自古历史积淀出淬火成器的陶瓷文化、敦朴勤劳的农耕文化、允文允武的太极文化、竹林七贤文化;还有山水画家尊崇的荆浩《笔法记》,李唐的画------成就了千载不泯的令山阳亢奋的画风流派。靳尚谊美术贡献已经成为定论。这是焦作文化底蕴,催生涌现出一代代优秀的画家。铭康兄便是群体中的佼佼者之一。
铭康兄少年时便崭露极高的绘画天赋,课余常常跋涉于村庄之北的太行山深处,观山峦峰起,赏古树虬枝,看层林尽染,听溪流脉脉细语----沉醉不知归路。青年时期,笔耕不辍。结识画友为我师,苦寻水墨之道。求索笔法真理。每每闻听远方画家来此采风,盛情相邀,如画童伴其左右,如学生求问是非。偶得闲来,展纸铺毫,尽情抒发学来笔技。
求学求教于杨彦先生、陈钰铭先生、申世辉先生、梅墨生先生等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乐于山水之间,苦行增的生活,行走于青山碧水之间,远山、流云、石头房、独木桥都成了他刻画的对象。 2010年,为求笔法,在云台山----青龙峡一带住上六月不回家,沿着荆浩当年走过的线路,回顾山水的变迁,探索笔法的内涵。画小品近万幅秘不示人,待画道成熟之时以惊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对家乡爱的深沉”似的铭康兄为人低调,画风高古。他的画是他所挚爱的这方山水。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以太行山水为依托,以国画为表现手法,描绘世俗生活中的亲情和乡情,展现土生土长人文气象画卷。
一笔不能离开父老乡亲,一画不能山水春秋。多年来,铭康兄经常写生,和老乡同吃同住。“仿佛间,水墨家园使得我回到了自己的渴望家,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回到了真我。”铭康兄的画犹如太行之雄浑气派,大象横生,画境意蕴翩然,情景交融。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桥一庵----无不深得自然情趣。有荆浩古笔法,藏“二黄”(黄宾虹黄秋园)笔理,似与不似厚与薄,灵与动,空与白之间,娴熟的笔法,无限的笔韵,俗家看俗,雅士观雅,雅俗共赏,相得益彰。
把家乡的山山水水给写给世人,共同享受太行山山水水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