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苏顺新
文  章:257
评  论:322
访问量:59808
荣誉榜
推荐博文
记山水画家铭康
分类:日常习作   2019-11-18 18:04

捜妙创真

               -------------记山水画家铭康      文-侯素平 

      山阳古地,名贤荟萃,代不乏人。今之铭康兄即是当代山水画家群体中的佼佼者之一。

      铭康兄少年便崭露出绘画天赋,课余常常奔涉于村庄之北的太行山深处,观山峦峰起,赏古树虬枝,看层林尽染,听溪流孱潺细语----沉醉不知归路。及至青年时期,笔耕不辍,每每闻听远方画家来山阳采风,便盛情相邀,低调如学生一般随伺左右。。。

       太行山是北派山水画家的精神栖息地,其奇、秀、险、幽,朴茂葱郁、雄厚阔大、壁立千刃的风骨,孕育了古今众多中国山水画大家。如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曾长期隐居写生于此,并提出了"气、韵、景、思、笔、墨。"山水画创作六要,其六要,一曰"气者,心随笔运,取像不惑;二曰"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三曰"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四曰"景者,制度时因,捜妙创真。"五曰"笔者,运转变通,如飞如动"六曰"墨者,高低晕淡,文彩自然"。当代画家贾又福又以太行山为其山水画创作对象,独得太行山大宇流化的风神,卓然特立画坛。铭康兄近年来回顾历代山水画之变迁,追寻当年荆浩、李唐走过线路,于云台山青龙峡一带一住六个月不归家,静卧太行云壑,行走于丹山碧水之间,捜妙创真,画小品近千帧,将远山、流云、苔径露水、蟠虬老松、石砌房、独木桥尽收笔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我对家乡爱的深沉”。是的,铭康兄挚爱着这片山水,守护着自己心灵的精神家园与老乡同吃同住,仿佛间回到了他天真烂漫的童年,找到了童心。记得大思想家李贽曾说,"童心即是真心

"。是的,童心即是去假存真,即是活泼泼的艺术本来面目。古往今来的画家中就有率真的梁楷,颠狂的徐渭,古怪淸圆的陈老莲,白眼向天的八大山人,醉来挥毫的傅抱石,他们都是在赤裸裸表现着自己的真,艺术的真。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切入点,就是情感的不断切入。

        自古以来,存在于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每一代人,每一个人所创造出来的山水画作品却完全不一样,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即源于作者的童心与性情。众所周知,山水画创作脱离真情的表达,就不可能得到艺术鲜活的生命力,达到五代山水画大家荆浩所提倡的真景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进而也就失去了艺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山水画家之师。但生活本身并不完全等于艺术,笔墨,才是中国画的特质。中国画正是有了笔墨才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强调以"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存。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指出了自然中的物象与意境只有通过笔墨才能表现出来。中国画一直被视为笔墨的艺术,并由此产生了一套完美的笔墨语言和构成样式,进而升华成一种笔墨精神,延续至今。

      如今的铭康兄,焦作市美协副秘书长,河南省美协书协会员。并问学于梅墨生、申世辉、杨彦等先生。画艺突飞猛进,用笔浑朴、运墨灵透、渐具气象,享誉斯里,甚至有"韩家山水"之美称。我想信,只要铭康兄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坚持写生,坚持体验太行山水的真性情,饱游沃览,以心写象,加强虚实转换,使自己的表现方式和自己的语言符号更加完善,他的山水画创作会有更加出色的成绩。                              注:侯素平,《画道》主编。
0
浏览(159)┆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