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心静
文  章:243
评  论:138
访问量:98143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在数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类:教学研究   2017-11-29 09:49
 

  

   在数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是一门科学、一种文化,还是一种语言,并且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与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

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再者阅读也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阅读还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如今的核心素养时代,更应该通过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也可以说当今小学数学届泰斗---史宁中认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抽象、推理、模型。

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中是怎样具体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思想、提升素养的。

对数学解决问题的阅读,其实是把生活信息抽象化的过程。通过阅读,把已知的条件和问题抽象成简单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梳理信息的过程就是生活信息抽象化的过程。也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体会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面对题中的信息,老师不但引导学生读懂字面的词义,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理清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
    比如商店里有450千克梨,卖了15筐,平均每筐重20千克,还有多少千克梨?这道题。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初步阅读,消除生字词,明白每个词的字面含义,理清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通过这个层面的读,知道这是和卖梨有关系的一件事情,知道“450千克”“15”“每筐重20千克分别表示的是梨的总重量,梨的筐数,每筐梨的重量。这个层面的引导,重点是感知题中素材的情境,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唤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接下来,引导学生细读,找句和句之间的关系,初步概括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层面的阅读,先让学生边读边画,把题中所有的条件和问题( 例子中的条件)圈画出来,或者是摘录出来。这个信息整理的过程,是把生活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点,也是引发数学思考,体会数学思想的起点。再指导学生边读边想,找一找圈出来的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450千克梨,卖了15,读后,思考这两个量之间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平均每筐重20千克,读完第三句时学生知道“15每筐20千克有关系,这是间接告诉卖出的梨的重量,需要做进一步的计算才能知道。让学生把有关系的这两个数量连一连,并标出一个乘号,读到还有多少千克梨?,知道用“450千克减去卖出的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同样让学生也把相关联的量连一连,标出一个减号。到此,3个已知数量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脉络基本清晰了。这个层面的阅读,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寻找和归纳,学生通过细致的梳理和批画,体会并感悟出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数学素养在认知经验的积累中得以提升。
    最后,引导学生把梳理的关系图阅读一遍,这个环节又分两步读。先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抽象数量关系式。 “450千克是总重量,“15每筐重20千克相乘后的结果就是卖出的梨的重量,总重量-卖出去的重量=剩下的重量。到此,散开的数量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量关系链。再引导学生看着总重量-卖出去的重量=剩下的重量的关系式,做展开复述,总重量是“450千克,卖出去的重量用“15每筐20千克相乘,用“450千克减去卖出去的重量,就是剩下的重量。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经历把题中数学信息抽象出一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抽象概括的数学方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数模的形成过程中也得以发展。
     以上是指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阅读的三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初步感知信息到简化归纳信息再到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并经过推理,为数模的建构积累认知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推理和建模思想。






0
浏览(1454)┆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