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志伟
文  章:41
评  论:167
访问量:17675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学习习惯的养成
分类:我的文章   2009-01-19 21:45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总想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但美好的愿望不等于严峻的现实。小学时期孩子如果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以后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当然,学习的潜质也很重要,有些孩子把吃奶的劲用上,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家长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照抄。这里,假定孩子智力正常,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谈一下肤浅的看法。

1、培养孩子令行禁止的良好习惯。

艰苦的环境磨练人的坚强意志,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组织纪律观念、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及化解能力、刻苦钻研精神要从学龄前就得培养。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教育和培养孩子,如同养育一只没有经过风雨的雏鸟一样,制定的所有早期培训计划,通过实践,必须让他真切地感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勤奋和努力,才会在暴风雨中自由地“飞翔”。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在生活的细节中,要求孩子树立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观念,而且家长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孩子不好的毛病和习惯,要防微杜渐,坚决克服掉。当然,这种习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一开始必须这样要求。通过一点一滴地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得很好。甭小看这个漫长的点滴积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孩子刚上学时,科学知识与社会知识对她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小学六年制的学习过程,其目的解决孩子对知识获取的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想要孩子逐渐掌握科学的规律与奥妙,除了要按照人的思维与记忆规律进行教育外,强烈的学习兴趣与高度热情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都体验过记忆名词、定义、反复推导、反复练习的枯燥、单调的经历,这时就需要追求知识的自发的内在兴趣与热情,来学习新知识,这是求知欲强弱的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个节骨眼上,许多人耐不住寂寞而悄然引退了,感到非常可惜。只有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智慧的顶点。孩子的学习一旦到了这种状态,才能有所成就、有所创造。作为父母,不能急切地盼望孩子的考试成绩或学校评语,而不管孩子在这十几年的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只能导致孩子厌恶学习。

    鉴于这么一个学习规律,家长要求孩子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求解问题的每一个步骤上。不能为了急于得出答案,而放弃求解过程的思考与总结。例如,对语文课的学习,除了要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外,还要把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多参加实践活动等作为辅助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孩子感受自己的想法与实践的结合上,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由此来自觉调整学习计划和内容;在数学课的学习上,在熟练记忆与运用定义与公式的前提下,通过反复演练习题来强化所学的知识及定律,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将发现的规律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探讨;外语的学习,必须在拥有多词汇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法,反复朗读和书写。当然,副科的知识也不能马虎,对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只有把旺盛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才能提高孩子真正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知识的萌芽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STRONG>、养成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

    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艾伯特·詹奥吉说得好:“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人是有创造力的动物,而创造力的源泉来自于头脑的智慧。正因为如此,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激发其头脑的创意,对一个有智慧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无论是出游、参观、感受大自然,还是观看科幻影片、观察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要求孩子不受约束地自由想象,以激发头脑的创意,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鼓励孩子提出若干个不同的想法或答案。告诉孩子,只找一个答案是很危险的,往往第二个乃至第100个答案,才是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创新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的不断增长,提出的问题要从简单逐渐转为复杂,迫使她不得不认真思考,从而养成自觉地按照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认识事物,使孩子在益智的氛围中锻炼了创新和想象力。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能感受创造性思考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孩子每时每刻都在高质量地创造着自己美好的人生。

    4、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

    现在的独生子女智商都有比较高,但这并不等于就一定在学习上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要让孩子在知识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科学的殿堂,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相当多的孩子,自己做错事了,不但不找自身的原因,对父母的批评也拒绝接受,噘着嘴,流露出不满或不服气的情绪。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严厉批评孩子的骄傲自满的苗头,让其感到“认真仔细”在具体行动上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且在每天的作业写上对本次作业的印象和期望的批语,让孩子感到学习上还有差距;另一方面采取用文字的形式和孩子交流。每一个季度,可将孩子的表现总结一下,指出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和差距,并且很认真地写在孩子的日记本上,成绩要继续发扬,差距要坚决克服,要求在学习上不能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让他不要用客观来掩盖自己的不刻苦、不认真等学习上的致命性弱点,无论孩子流多少眼泪,都不能“心软”,再委屈也必须改正错误,以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家庭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能照搬照抄,死搬硬套他人的经验;也不能给孩子的自由度太大,随他而去。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态度。只有针对自己独一无二的孩子的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家庭教育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0
浏览(281)┆ 评论(4)┆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