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和期末考试说了“再见”,孩子们喜欢拿着比较满意的分数找家长“领赏”去,也喜欢把比较差的卷子分数隐瞒着家长——纵使知道是瞒不住的,但还是会瞒一时是一时。家长看到孩子的分数会怎样呢?高兴?埋怨?后悔?……(没有当过学生家长,不知道这种感觉。)而我做老师的呢,总是喜欢拿来卷子细细分析一下,看班里学生卷面上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想想自己在教学中有哪些失误的地方,想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要怎样补足…… 这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为了考察孩子在这个学期所学习的内容掌握了没有,因此,总体来说,题不难。整个卷子加5分卷面分,满分是105,我们班100分以上的有24位同学,这足以说明题并不难。(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考的好,嘿嘿。) 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失分的地方大致有以下几处: 1、恼怒的反义词。(呵呵,这是唯一一道跑出我们课本的题了。)我们在本学期学了一部分反义词,但就是没有单独讲“恼怒”这个词的反义词,有的学生很“实诚”地空着没填,有的学生“猜”了一个,有的学生推出“恼怒的意思就是生气,生气的反义词是快乐、高兴,那恼怒的反义词也就是高兴了”,所以填写了“高兴”或“快乐”。我为后面这些孩子喝彩!他们真正掌握了“反义词”的意义,也靠推理找到了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反思我的教学,难道我在讲反义词的时候没有这么讲吗?学生肯定地说我讲了。既然学生在这地方没有掌握,说明我强调的不够,在以后我一定注意让学生学习了一种方法后多练习练习。 2、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这里出的是“异”的四种意思,让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说实话,我在课堂上也讲了,并且教给孩子:“如果实在不能找出正确的意思,你就把意思套到词语里试试,一定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答案。”在这里出错的原因就在于有的孩子只是找到了“差不多”的那个意思,而没有全试试,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那个。说“懒”,那才是在这里丢分的罪魁祸首。 3、在考句子的题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本来是“送分”的题,可由于有的孩子没有注意句子中的个别词语,使句子丢失了一部分内容,导致句子不完整,丢了分,很可惜。在“扩句”一题中要求把“红旗飘扬”写得生动具体,很多学生写的是“鲜红的红旗”,犯了重复的错误,丢分也很可惜。说实在话,因为这样的题目见得多了,我感觉没有什么强调的必要了,因此,我思想上的淡化使学生可能也“忽略”或者“不在乎”了,使简单的题目做错,真不应该。 4、考古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没有想到考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因为教参上对这首诗的要求也不高,只需要背诵,没有要求默写。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是“苏轼”的“轼”多写一撇;“晴天”和“雨天”两种天气情况下西湖的特点应该是“潋滟”和“空蒙”,很多学生理解成“晴方好”和“雨亦奇”——这还是我在讲解的时候强调的不够。 5、课内阅读考的是《秋天的雨》中写秋天的颜色那一段。这一段要求学生背诵了,就忘记了强调标点,在标点上丢了分。其实,我应该在教学生的时候就让他们透过标点来理解一些词句的意思,这样,使标点有了它们在文章中的意义,无论记忆或运用都会很得心应手。 6、课外阅读考的是《天鹅湖》,我们曾经做过这个短文,题目并不难,难的是有学生漏题,可能是太慌张,隔了过去。最后选择该文的中心,居然有学生选择“主要介绍了天鹅湖周围的景色”,他们把“天鹅湖”和“天鹅湖周围”这个概念的范围弄混淆了。归根结底,还是对于词语的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 7、排列顺序,这类的题目虽然是最容易丢分的,因为错一个全都错,丢分比较大,但好在这篇文章是我们以前见过的,所以只有8个学生做错。他们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在“放船”这件事情中,应该是“船顺水流走”以后才能“我们追着鼓掌欢呼”,还是事情的先后顺序没有弄明白。一句话,缺少生活的体验,就不能很好的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 8、作文考的写身边的一件事。由于我们平时写过很多事情,如:一次有趣的实验、发豆芽、做游戏、和家长一起买菜、学会了什么等等,所以,有很多学生照我吩咐的“写你曾经写过的、最拿手的文章”做了,所以作文失分较少,光满分作文就有23人,这也得益于阅卷老师为了鼓励三年级刚起步考作文的学生。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不会审题,写了“我的妈妈”、“自我介绍”、“我的小白兔”,跑题了,当然就…… 成败都已经属于过去,又一轮的“奋斗”即将开始,站在新起点,我打算: 发扬我的优点:让孩子用最少的时间掌握牢固基础知识;让孩子多读书,还像以前一样“日有所读,日有所摘,日有所背”,坚持下去,孩子将受益无穷;让孩子练好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克服一些困难,解决一些难题:怎样能够使孩子静下心来安静地把题读完整,完全把握了题目要求后才下笔?怎样能够使孩子面对考试屏弃“不在乎”的态度?怎样能够让孩子告别“粗心”这个最大的敌人? 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我的课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将在这没有尽头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的考试验收中能够看到孩子们更多、更幸福的笑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