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涅阳三水0
文  章:197
评  论:992
访问量:67200
荣誉榜
推荐博文
关于共同体
分类:读书笔记   2016-10-28 23:23
《教学勇气》阅读笔记之二:关于共同体

本书一共七张,后四章的内容,说的都是,关于共同体的。显而易见,共同体对我们来老师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缺少。
对于共同体,帕尔默是这样论述的:一个能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的核心使命,也就是认知教学和学习的使命。真正的共同体的特征体现于这样的一个主张,是共通联系的关系网,只有存在于这种共通联系中才能认识现实。
对于共同体,帕尔默谈到了三个方面的:认知的,教学的,学习的。

认知共同体
共同体当中有两个词语,一个是联系,一个是存在。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只有存在于这个有联系的事物中间,才可以形成一个所谓的共同体。这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要怎样才能够理解现实呢?那就是只有亲身处在这个共同体之中才可以。
像这段时间,我们因为叙事而聚集在一起,叙事者就是我们凝聚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因此而彼此的存在着,我们因此彼此的连接着,有问题,互相帮助,有意见互相争论,这样才使得我们对各自的问题,对于共同的问题,都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其实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他有这样的认知形象,既能够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巨网,又能够拥抱,深陷网中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这就是一种共同体的模式,他有能力担负其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我们身在其中,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有些老师的不断成长,有些问题的不断解决,都使得我们看到希望所在。
在书本的第102页这一幅插图,就给我们展现了,共同体的真正含义:在这幅图的中心位置是主体,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叙事者群,散落在周围的求知者和这一主体之间都发生有关系,这其实就是我们,我们散落在叙事者周围的每一位,我们每一个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我们与叙事者之间有着彼此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说,主体可以用来发展关系,而客体则不能。
在群里这么久以来,就看到了这样一个书里面告诉给我们的结论:真正的共同体就是通过论争,来推进我们认知的,论证是公开的,有时也是喧闹的,但永远都是群体共享共享的;论争是我们公开挑战,彼此想法的动力,是彼此考验更好的认知世界的群体努力。
因为有了叙事者群,我们感觉着心灵上有了一个皈依,这就是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
这个互动的中心,也就是叙事者群,对我们来说,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事物,它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激发我们书写的欲望阅读的欲望。
也有的人写着写着停了,读着读着断了,其实,这不是伟大事物消失了,这支是,他从我们认为的视野中短暂地离开了。伟大的事物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追随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围绕的,他既能够响者云集又能够孤寂凋谢,也真的就是说伟大的事物本身能够顶得住所有人的攻击,也能够耐得住所有人的追随,因为它们是生命本身,和思想命脉中不能缩减的元素。
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叙事者成员当中,有的人读着读着断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接着读起来;有人写着写着停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接着写起来。因为他使我们相遇,不是那么轻易随便的,我们只有始终围绕在它的身边才能够通过这层联系,更加的认识现实、认识到我们自己。

教学共同体
在阅读“教学于共同体中”这一章的时候,为开头的一句话深深地感到震撼:教学并不等同于技巧,优质教学的后盾是共同体或联系性原理。
放眼四望,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的,课堂教学技巧,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让我对自己课堂中有着很大的疑虑,可是今天,这种疑虑就渐渐的放下去了。
帕尔默用他的经验用他的思想告诉我们,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的教不是主题,学生的学业不是主题,而在于这个教室里的共同体——它存在的伟大事物,才是主体,这一伟大是吴山发出来的魅力,让老师和每一个孩子,都紧紧的围绕在它的身边,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共同体。
在每一节课上,如果有这样的伟大知识散发的魅力,以这样的伟大事物的魅力为中心的课堂,我想它能够激活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以及我们的心灵之间产生很大的关联,令我们一次比一次完整。
我们是否在担心每节课是不是都有自己伟大的魅力呢?这是一定的,应该让我们记住的是,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与伟大事物无限关联的特有的模式,如果明白了这些,那么,所有问题的答案就随之而来了。
有这样的课堂,帕尔默举了一个例子,他提到了自己的一次演讲:学校的教授告诉说,这教室里有150位学生,他们只习惯于听课,不参与讨论。可是到最后呢?帕尔默只用了几个姿势、微笑还有谢谢,就把这些孩子们全部激活了,课堂上与他交流得非常和谐快乐。
帕尔默的这节课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共同体,它是像太阳一样,往四面八方辐射阳光,围绕在它周围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会受到它的普照。这也就是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共同体的动态,是最为优质的教学法。这样的动态,就是在告诉我们课堂上,对共同体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一个关系需要怎么样才能够和谐,才能够,让共同体发展的,更温馨,更具体,那么就需要一条:放弃自我保护的专业自主,去依靠学生,走进那个真正共同体所需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就是你的态度,你的语言,你的神态,需要学生的时候说请,说谢谢,做一个赞赏与肯定的动作,那么,通往共同体的障碍就会消失。

学习共同体:
在这一章的内容当中,给我留下了印象深刻的第一个词语,名字叫做关键时刻。
关键时刻是指学生,在一个学习机会中可能会开放或者封闭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处理它。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来我们教室身边,经常流行的这么一句话,低年级的时候小手如林,中年级的时候三三两两,到高年级了,那手就缩在桌子下边了。这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们这样的现状呢?用我们以前的话说就是老师不会教,那么现在呢?可以这样来表述,老师没有抓到课堂中的关键时刻。
教学其实是一个创造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我们必须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可以最大程度的学习的地方——一本好书,一个预先计划好的练习,一个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一组纪律良好的对话。
有了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准备存在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知道在哪个地方能够学到什么样的知识。
读到这里,我越发相信了这句话,优质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完整和自身认同。我们知道,共同体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和发展的,每时每刻,它都需要一个领袖,尤其是我们建立在教育学对话的共同体上,友谊的追求目标和实践,基本原则的共同体,我们就需要一个带领着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奔向愿景的领袖。
我们每一位做老师的,只有努力营建好教室这一个共同体,带领孩子们去认识那些伟大事物的魅力,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教室共同体。
为什么教师的共同体这么重要呢?我们做老师的,也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我们不可能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心灵,也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他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方向和答案。
所以,我们必须来创造这个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中的主体散发出魅力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主动地向他靠拢,并且,很自然地表述出他的答案。
最后借用这一章结尾的一句话来说吧:学习,共同学习,是适合,最适合,我们所有人一起做的事儿。
0
浏览(1444)┆ 评论(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