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室里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在国庆假期的时候,我布置了思维导图的作业,所以很多孩子手里都有素描的纸啊绘画制图的纸啊,各种比作业本硬的那种纸张。 有孩子对线条比较敏感,他会自己在那那些纸上画出来一些东西。那个名叫小欣的女孩,也不知道在图上画了什么,总之,是她自己知道别人看不懂的东西。画完了之后,他在上边写了几个字:我喜欢你。画完了之后小欣肚子疼,出去找医生了。结果比较严重,医生给他挂水,一节课都没有到来。 她的周围坐着一群淘气的男孩,不知道是谁,在她离开后,看到了那张画纸上那几个字,就对其他的男孩说,小欣喜欢谁呀?这会不会是一封情书呀?于是惹得周围的好几个男孩,都来围着看小欣的那张画纸:给我看,给我看。 因为上课的钟声已经响了,这些男孩子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嘴巴厉害的嚷嚷着给我看给我看,于是小欣的这张画纸就在教室里飞了起来。 从这个男孩子的手里,飞到那个男孩子的手里。从这个男孩子的桌上飞到那个男孩子的桌上。他们一定扔着这张画纸,一边在尖叫:这是情书,就是情书啊! 我走进教室的时候,他们还在尖叫,还在扔着那张画纸。于是我生气了,上课钟声已经响过了,教室里还是如此的喧嚣和闹腾。看到那个平时比较腼腆,但此刻极为疯狂的男孩,我揪着他不放了。 于是,随着手指的指认,教室里将近十个男孩都站起来了。这种不能够根据钟声命令自己的孩子,这种把钟声当做摆设的孩子,是要接受惩罚的,接下来,每人写下了三百字的说明书。 说明书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了,去看病的小欣也回来了。我问他那画纸上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小心把头低得狠狠的,表情也黯然了下去。 后来我终于明白,画纸上画的,是一张桌子。那张桌子上,小欣的妈妈曾经陪着她一起写作业,一起吃饭,一起画画。如今妈妈出门打工去了,已经几个月没有回来了,小欣有点想妈妈了。就用自己能够表现出来的方式,来表达的这一份对妈妈的思念。 没有想到“我喜欢你”这样简单的四个字,却引起了那么多调皮的男生的猜测和嬉笑,可能是这些孩子们,已经走到了青春期的边缘,对于男女生彼此之间有好感产生的时候了。 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情感表达情感,记得以前的孩子读泰戈尔的诗句,总是有“隔”的感觉,看不懂听不懂,没有足够的语言文字的积淀,没有足够的阅读底蕴,任何深刻美妙的文字,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一般。 该用什么样的文字、什么样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的情感价值取向呢?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们的这种取闹呢?这实在是我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