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向我质疑 张爱敏 早读一走进教室,我就重申自己昨天布置的任务,学生们纷纷拿出语文课本开始背诵古诗词。 我走下讲台巡视,解释疑难。赵同云把手高高举起向我示意。我微笑点头,向他走过去。 “老师,你看这个题。”他指着基础训练上昨天讲过的一道题问我,“这道题我觉得这样写不对。我查了资料书,觉得应该是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两件事。”(原题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哪两件事?答案是“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 我看看他手中的资料,揣摩他的话,对基础训练的答案也开始摸棱两可。于是,我对他说:“你先读书,让老师回去查查资料,好吗?” 他点点头,开始读书了。 我在教室里边踱边思考。最后,还是找不到最佳的解释方法,我想问其他老师,就走出教室,张老师正在教室让学生背课文,我没打搅,离开了。 回到家,吃完早饭。我随即打开电脑,上网查询。然后又把问题贴在群里,马上有网友响应。昨天的解释没错,只是思维导向的问题。 上午第二节是语文课,课前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临崩寄臣以大事”中大事指什么? 上课后,我微笑面对全体学生说:“首先老师对赵同云同学的质疑精神表示感谢,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老师不断进步。谢谢你!”然后我向弯腰鞠躬,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首先,请看第一句,老师查了大量的资料,‘大事’即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给予诸葛亮的重任‘内修政理、北定中原、辅佐刘禅”,这里主要指‘北定中原’” “其次,再看第二句,结合上下文,我们来分析‘此’在这里指代哪两件事?下面大家一起打开课本读一读。” (生读书思考) 最后,在我的点拨下,先请学生按原文回答,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问题迎刃而解,疑问消除了真正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