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文特点,做好语文老师 《从课程的角度看教学》 听郑州二七区教研主任杨鸿雁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让我有迷茫中有了清醒,摸索中找到了方向,知道审视自己的课堂,哪些方法值得进一步深挖,哪些方面要注意避免…… 讲座一开始,就问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思考: 备课: 教材处理——目标清晰? 一节课——一门课程? 上课: 有无告诉学生——学生有无明白? 任务是否完成——是否适合学生? 作业: 时间占用——检测目标? 多做练习——还是“检测——巩固——提高”? 教材 任务——课程 学生 大屏幕上的这张图,让我看得汗颜——教学这么长时间,从来没细思考过自己的教学过程,更没有从备课到作业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不就是所谓的没有方向、随波逐流吗?再细看这个屏幕,对照自己,不正符合每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吗——课堂只是单纯地处理教材,多占用学生的时间就能掌握住所学知识,写的教案达到目标就行,更不去思考是否适合学生……这样一想,我大吃一惊——总以为自己兢兢业业,对学生认真负责,拿专家们的眼光来看,自己只是一个纯粹的体力劳动者,取得的所谓好成绩,也是耗出来的结果,没有巧妙的方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终归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可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有人就说,语文是最好教的学科,但语文也是最不好教好的学科。的确,看每个学校里,最不缺少大概就是语文老师了。但要想教好语文、教出名堂,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了,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更要有教好学生的方法,方法在哪里?那就需要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把自己的眼光从教学任务转向学生,把研究的内容从语文教材定位到语文这门课程,找到行走的路径,迈开脚步,沿途就会有很多美丽的风景! 要把握语文这门课程,就离不开教学大纲,杨主任就认真给我们分析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六个年级,每两个年级一个学段,从字词的教学到阅读的教学,具体说了朗读课文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第一学段是建立在读通顺、长句子教读、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第二学段是已经初步具备识字能力,由熟读过渡到理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继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对朗读课文大纲的详细解读,让我们明白对于一个“读”字,学段不同,要求不同,要注意让学生达到同期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劲儿让他们快跑——第一学段达到第二学段的要求,第二学段达到第三学段的要求,那样只会让师生身心俱疲,降低学习兴趣。 同时,杨主任又重点对我们讲述了阅读教学的定义和要求,指出阅读教学不只是做几道题了事,感知文章内容了结,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担当着特有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学生的知识获得增长,认识得到提高,思维获得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通过对这两段话的阅读,就让我们明白了阅读不但但是读,更承载着对学生思想的引领,道德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这一部分,更需要潜心钻研,利用好这一块的教学,把真善美、积极、阳光的内容占领学生的思想主阵地,培养出更多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杨专家还和我们分析了阅读教学的教与评一体化的表格,可以有效地反馈教之后的信息。主要是从教学总目标、阅读教学阶段目标、阅读教学建议、阅读教学评价建议等这几方面进行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头,我们会看得更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所做虽然认真,但没有清晰的方向,更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老师的这一指点迷津,让我领悟到教不是你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有纲可依、有法可效的,在这依、效的基础上再融入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特点,让学生接受、让成绩显著。总之,多种想法汇成一句话: 分析语文特点,做好语文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