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教材内容矛盾的时刻
清丰 段跃杰
每逢节假日来临之际,超市或者商场会推出样式繁多的促销活动,比如“打八折”“购四赠一”“满100减30”等,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优惠方案,人们已经适应了优惠之际购物的生活,可是也有不少因为对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而与商家吵闹现象的发生,今日课堂上就上演了这样一出。
有一道习题:妈妈有某服装店的会员卡,可以享受七五折优惠价。现在服装店推出了购物满100元减30元的活动,妈妈想买一件标价650元的大衣,怎样买划算?如果使用会员卡比较容易计算,可是对于“满100元减30元”同学间有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同学说650里面有6个100就应该从总款中减去180元,可一旁的同学不同意,他认为应该只减一次30元,理由是650元超过了100元,即满足了“满100”这个条件,商家没有说每100减30,这时我也有点疑惑了。
在询问第二位同学为什么这样解释时,他道出了生活中一次真实性购物经历。有一次爸爸带他去超市购物,在超市门口看到了“满100减40”的优惠活动,因而他们非常高兴地拿着各种吃的、玩的,一会功夫就把购物车弄得满满的,他们根据物品的标价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三百多元的物品,这样可以比平时节省120元,可是结账时仅是减少了40元,爸爸问收银员原因时,上面这位同学的话就是当时收银员话的翻版。难怪这个同学不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意见,亲身的经历比什么都印象深刻。
“满100减40”这句话本身就隐含着有多少个100就要减少多少个40,可被一些投机者玩了文字游戏,让一些人受到利益上损害,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也是非常不道德的,尤其是给幼小孩子的心灵带来了伤害,甚至让孩子会对教材上的知识点产生怀疑,对孩子的教育无形之中多了一道围墙,那么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生活本身是美好的,但是美好又是相对的,只有对立面丑陋现象的存在,才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比如校规中规定了“不能乱扔果皮与纸屑”可为什么校园中还有垃圾呢?我们不能由于个别人的不遵守而就对规定本身质疑。试想:如果这些规定我们全部取消了,那校园的环境卫生还敢直视么?
社会不是一个真空地带,我们固然需要人人遵守各项规则与要求,对于不自觉的行为,社会也一定会给予相应的谴责与处罚,只要站到美好面的人越来越多,丑陋面的人就会自然地畏惧与退缩,就会让生活多些阳光与雨露,就会让人们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因而当生活与教材内容矛盾时,我们一定要停下来给学生一个缓冲的地带,给他们一个表达与争辩的机会,也许这样会无形中花费很多的宝贵时间,但若把学习知识与人生成长相比,这点时间的花费难道不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