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推行了很多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提了很多年,可怎么就是减不下来呢?学生每天背着比自己都要沉的书包上学,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成绩的不当做法难辞其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懒政庸政在教育上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对老师、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是在科学、系统、全面上下功夫、做文章,而是还停留在名次上。市给县排名,县给乡镇排名,乡镇给学校排名。学校不是主动抵制这种不妥做法,而是压力下传,借机给老师排名,排名的方法又简单粗暴,仅凭主要科目的成绩。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更不是不要质量,可一味的靠抽考成绩说事,自然一些不考的科目被边缘化,甚至被人为的遗忘,素质教育只能挂在嘴上,现实中被关进了应试的笼子。如此,孩子们岂能享受到上学的快乐,有的是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课文。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谬论,让很多的家长不安起来,恨不得孩子是个天才,是个神童,不仅要孩子参加各种文化课辅导班,还希望孩子能够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无所不能,能够把所有他们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统统获得了,这对加重孩子学业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有的是在各种辅导班之间的疲惫奔波,有的是沉重的课业负担,有的是厚厚眼镜后面柔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