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多么害怕上公开课,本来已经准备得差不多的课,会因为领导的到来、同事的观摩而吓得哆哆嗦嗦,不知所措。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经验欠缺,不会备课,没有掌握上课的艺术。但是我这学期还没有结束,我已经顺利上了三节公开课了,除了第一节是学校逼着我上的公开课,后两节课都是我毛遂自荐的。 回想我参加工作五年来的的心路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成长,成长,我要成长! 今天,我为自己的强烈的成长意识而落泪感动。 那是2012年的春天,无意中,听办公室的同事说,她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县新教育读书会,在县局要求下,加入了校讯通博客。县教育局定期免费发书,按要求发博文。当时听了同事的叙述后,我羡慕极了。学校为什么不报我呢?我也特别喜欢看书啊!而且我2009年的时候,都已经自发地在校讯通注册了博客,时不时地记录工作中困惑、收获、幸福,还有两篇被推荐了呢! 学校心里根本没有我! 2012年的春天我参加工作才三年,学校是看不到我这个人的,而且我也没有干出什么令学校刮目相看的事。“等着瞧吧,我一定会让大家看到我的不一般的,到时候让我们的学校、教育局主动邀请我加入读书会!”我暗暗发下狠话。 默默地,默默地,我读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魏书生……我读着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沈石溪、希尔谢尔弗斯坦、蒙哥马利…… 深夜,哄睡妞妞后,我再爬起来,思索着,敲打着,一篇篇稚嫩的文章出炉。有时,一篇文章写完后,天已将破晓,有时,天已大亮,强作精神,再风尘仆仆赶到学校。一走教室,所有的疲惫就都被抖落掉了。跟着班里的孩子们一起晨诵三字经、弟子规、金波、金子美玲、惠特曼……一起朗诵课文,读故事。 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被校讯通的大管家赏识并推荐了。但是在我们学校我是孤单的,学校除了我在坚持写着博文,其他老师知识默默无闻地教着课,并没有写教育日记的意识。 有一次,我发现有一多半的老师都去参加校讯通在县里搞的活动,学校还是隔过了我。 我很伤心! 又过了一段,突然听校长在大会议上宣布让所有的老师注册博客,开始写博文。我欣喜不已,我不用再那么孤独了,有伴了。但是,过了好久,老师们没有动静,学校也没有再要求。我坐不住了——我专门跑到负责新教育的王建老师那儿,我问:“王老师,咱们学校到底还要求不要求写博文了?”王老师看了我的博文,发现我还是个“老博友”,对我很感兴趣,慢慢地,慢慢地,她经常进入我的博客,给我评点,给我鼓励,当我的博文已经被推荐到将近三十篇的时候,她又让我在大会议室给所有的老师做报告,讲述我的写博心路历程。 慢慢地我成了学校领导、老师们眼里爱读书、会写文章的人! 我快乐着我的快乐,坚持着我的坚持! 终于,在2013年的12月21日,这个圣诞节的前夕,迈入2014门槛前,我获得了博腕称号。随之,县局的新教育读书会主动邀请我光荣地加入了读书会,教育局瞿局长亲自为我颁奖授书。 我如愿了! 在随后的十届书香班级大赛里,我获得了启明星教师奖。我们学校的韦校长亲自驱车载着我们六位教师,到省城郑州为我领奖。领回奖后的我当着全体领导、老师们的面发表获奖感言。 那时我说:“一开始,我想加入县读书会。所以,我读书,我写博文,最后我加入了;又想当博腕,我坚持不懈地写,我如愿了;想做启明星,今天也闪了光。在咱们这个大会议室刚建好那会儿,我第一眼就相中了摆放在最前面的讲桌,因为它太像百家讲坛于丹老师站的讲桌。当时,我在想,有一天,我也要像于丹那样站在这个讲桌前为大家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今天我也如愿了!接下来我的奋斗目标就是——河南《教育时报》的‘最具成长力教师’!” 所有的领导、老师都笑了。那是一种善意的笑。我也笑了,那是一种自嘲的笑,也是一种自信的笑。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还有很大的缺陷——讲课。 工作四年了,我还是不会备课,无法离开教参,不能让自己的课堂灵动,更不敢让领导、同事听我的课。2014年伊始,我着重攻“课”。 窦桂梅老师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回到教育的原点》,我深情拜读,尤其是后者,在读中我每每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喜欢她的做一个读书的教师,崇拜她的多才多艺,自弹自唱,羡慕她对电影的独特解读……更感谢她教会我如何备课,深度解读文本。 学习窦桂梅老师的书花了大半个学期,自己已经在备课上有些觉悟了,但是课堂的改观还不算大。可能是因为我经历的痛苦还太少,有意识改变课堂的时间还太短。到了2014年的秋学段,我有幸到开封参加“最具智慧力班主任颁奖典礼”,路途上跟我们学校一位最会讲课的刘冬敏老师坐在了一起,我趁机向这位老师请教,人家很真诚而且无保留地帮助我,她说:“你必须得先把课备好,怎么备课呢,你要整单元去备,现在的语文书,每单元开始都有单元导读,在那里,你可以感知到本单元的训练中心,心中装有这个大目标,再一课一课地备。备课开始,你先自己读课文,自己感知,课文的中心思想,字词、句段,写作特征,最后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自己定教学目标,定完后对照教参,看看自己遗漏了什么……” 一下子,我对备课充满了向往。 开封的“最具智慧力”会场外有售书的,在一大堆的课堂教学类书籍里,我精心地挑选了两本于永正老师的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阅读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刚拿着书时,我每晚都能看到一十二点,到清晨三四点醒来睡不着了,再翻开书接着看。读着于永正老先生的那朴素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对教育真谛的娓娓道来,每每读得我泪流满面。于老师说:四十五岁前是靠激情来教学,等到四十五岁才真正悟到一些教育的真谛,才会心平气和地去教学。尤其是现在的自己觉得再来教课,要比以前智慧得多,可是年龄、身体已经让他力不从心。 对照自己的教学生涯,三十岁了,对课堂还处于一篇迷茫,等自己真正会教课了,怎么着也得三十五了,自己还能再教几轮小学,而且现在一上四十五岁的教师,都觉得自己是老资格了,不愿再站在教学一线了。不赶快成长,怎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 除了看书学习讲课,就是大量地听别人讲课,听同事、领导评课。每次听完课后,有一部分老师就急着会教室上自己的课了,而我早已与搭伴调好了课,我不急着去上课,我要听听领导们、教研员、同事们如何评价那一节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偶尔自己也会大胆说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看法。 期中考试前,在王建老师的“逼迫”下,我讲了这一年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节公开课《弟子规——余力学文》,这是节晨诵课。这节课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在场同事、领导如潮的好评。就连我们的韦校长最后也主动要求说一说,为我列举了一二三四五处优点。这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气。 期中考试过后,我主动要求讲一堂“整本书阅读交流”公开课,好多老师都不愿意讲这样的课,王建老师见我如此主动,非常高兴,当即答应了。在《成长的美丽——草房子阅读交流会》的课堂上,我们师生为全校的老师展示了我们对书的渴爱,我们对成长的独特解读。 又过了两三个星期,12月24日,我们带着鲁迅的《少年闰土》又“杀进”了多媒体教室,那节课,孩子们的状态不是太好,就连课前一支歌都唱得磕磕绊绊,沉郁无力。我的确为自己捏了一把汗。课还是要开始,我简介鲁迅的文学成就,然后进入文本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体会少年闰土的聪明机智、见多识广……一节课,我没有看一眼书,因为要求学生会背的第一自然段,由于欣赏鲁迅那清新美丽的笔触,我早已背会。接下来与闰土的相识,到闰土讲述的四件事,虽然我不会背,但是哪件事在文中的第几段我都了熟于心。至于教学流程,所有的设计都是原创,所以根本不需要再看教案。整节课,我还是比较自如的。 王建老师说:“你今天的课还特别符合课标!注重渗透作文教学、字词的学习也很扎实……” 我掏出了三年前学校给每个语文教师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这学期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学习我所教的学段的课程标准,在备这节课之前,我又对照了一下阅读教学的目标,看过后,也没有太往这标准上靠拢,没想到这样王老师也能看出来。 好多同事也都给我送来了好评,他们还说我“自信”。其实他们已经忘了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教授的一节作文公开课,受到了刘校长的严厉批评,还有老师私下里说:“评课的时候,毛莹都快哭了。” 一向腼腆的我的确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但是你讲得不好,的确该挨批,校长不会允许咱在这儿误人子弟。 回到本文的开头,我想说:“我用行动证明了我存在的价值,我年轻,所以,我要成长!成长,在自己,由内而外地去突破自己。” 伴随着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终于敲下了我这三千多字的成长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