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幸福平安健康31
文  章:101
评  论:1756
访问量:48712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文苑周六之约词风诗韵-古代诗词的赏析专题三(李白) xxt推荐博文
分类:阅读教学   2014-10-31 21:20
 
《文苑周六之约》

词风诗韵

               浪漫大师之诗仙李白

   付录安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诗歌,体会“诗言志”的特点,同时学习李白的那种恢弘的浪漫主义气息。

李白(70/FONT>),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祖籍在甘肃,因先人隋朝时被流放到了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后来他随父亲迁到了四川。

李白小时候就非常聪明,爱好幻想。还在他5岁的时候,就可以坐在窗前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一次,老师在讲课,他却听着听着就走了神,脑子里竟然想金色鲤鱼的故事: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可是却被老师发现,赶出了学堂,他走到了小河边上玩,也才有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这也说明了李白从小就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也为他以后的浪漫诗韵奠定了基础。

李白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可以说是少年成名。可是他并不想走科举的道路,不想通过考试去博取功名。所以,二十岁后,李白漫游蜀中,二十六岁开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游历。他从四川一路北上,几年间走遍了大江南北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他正是想借助这种“终南捷径”来求取功名的。所以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主要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大胆地想象。到了庐山,看到朝阳下雄伟的庐山,幻化出无限地想象,大胆而又豪放的性格激发的是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赞美。“日照香炉生紫烟”无论是从色彩方面还是构图方面都已经是致美的了,还不够,再来了“遥看瀑布挂前川”。旭日、山川、瀑布,在紫烟中如仙境一般地美丽。于是,诗人思绪自然而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之中更有丰富的想象,也再一次把庐山与仙境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见《望庐山瀑布》)即使是朋友离别,年少的李白同样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听说朋友孟浩然要到广陵(今扬州)去,就心生向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朋友还没去,李白已经开始在想象着烟花三月的扬州了: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一派欣欣然的江南,多么令人向往,那种对朋友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朋友已经离开了,船在天边慢慢地消失了,只有那江天一色,在天际尽头汇聚在了一起,可诗人却站在渡口久久不愿回去,因为朋友离开了,更因为诗人是多么渴望能与朋友同行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个时期的李白,在想象与夸张中彰显着自己的个性,也确实闯下了不小的名号,引起了文人骚客的关注,同时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

天宝元年,他终于做了官--供奉翰林,这使他“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破灭,只能做个翰林,不能为政一方,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李白也曾经想过通过杨贵妃来得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为杨贵妃写过诗,同样极富想象力和浪漫色彩。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词一》)你看:彩云都在羡慕贵妃的衣服,花儿也在嫉妒她的容貌,在皇恩(春风在这里指皇恩浩荡)的呵护下,那美丽的容貌就像是早晨露珠滋润下的牡丹花。人面鲜花相互映衬,美艳之极。这种美妙若仙的情景也只有天上才有。诗人笔锋一转,“若非”、“会向”,直接把我们带入了天境,杨贵妃也就成了天仙下凡了。不露痕迹的赞美让龙颜大悦。诗人洒脱的风格并没满足,“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人李白借楚襄王为神女断肠(云雨巫山枉断肠)的故事和赵飞燕的(飞燕倚新妆)的故事,说神女没法和眼前的贵妃相媲美,赵飞燕化妆之美更没法和贵妃的自然之美相比。李白写的三首《清平调词》由花及人,由人及仙,古今对比,极力渲染了杨贵妃的美貌。据说杨贵妃非常喜欢这三首诗,常常吟诵。

按理说李白应该满足了。但是,李白除了是个伟大的诗人,其实李白还可以算得上一个侠客,所以他又有着傲岸的作风,豪爽的性格和狂放不羁的气质,和那些大臣们根本不能很好地相处。三年之后,在权臣们的谗言背后,请求辞官还乡。从此,李白和政治梦想彻底破灭了,不过他也认清了现实。离开京城时,悲恸之中,写下了《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多再好的美酒佳肴,也不能让诗人有所食欲,茫然中,不知前方的路该怎么走。我能像姜尚钓、伊尹征讨商王那样多好呀。人生路漫漫,现在我是身处何方?但困惑中,李白内心深处的自尊与自信却永不消失,我一定还会有成功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那时我要让成功之帆带我出没在云雾之中,横渡大海(直挂云帆济沧海

到了第二年,李白再次表白自己的心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把李白追求自由,蔑视一切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性格陪伴了他一生。他把自己的苦恼埋藏在心里,沉溺于酒水之中,寄托在诗歌里,最终和自己的诗歌一起在沉醉中坠入了江中……

    这就是李白的故事。正是他的性格与经历,才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浪漫主义大师。李白诗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也就集中表现在了他的浪漫色彩上。

一、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想着为国效力却报国无门,但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乘风破浪会有时”,从不灰心。在处处碰壁之后,对权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最后只能是酒中寻乐,寻仙问道,在大自然中获得“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自我安慰。所以,不论处在什么困难与迷茫时期,李白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的希望,这是非常可贵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if !suppoi&二、&[ef&奇特的取材、非凡的想象:

在李白的笔下,奇特而非凡的景色让读者眼界大开。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天险,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夜宿山寺》,有“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天姥山,有“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塞外风光,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这与众不同的取材与想象,让我们在欣赏美景之余,还感受着诗人不一样的情怀。

三、高度的夸张、丰富的比喻:

李白的浪漫色彩也充分体现在他那极具夸张的表现力上。一头白发近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直入云霄的天姥山(“天台四万八千尺,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朋友的差别,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诗中的比喻句更是一绝。苦闷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叙云》)。前面对杨贵妃的赞美更是天下难觅。

 四、精彩地引用典故:

 李白在诗中的引用古典很多,也很精彩。在写给杨贵妃的《清平调词》中,李白就借用了巫山神女私自暗会楚襄王,引得楚襄王夜不能寐,最后神女只能与楚襄王梦中相会的故事,同时又引用了汉代美女赵飞燕身轻如燕,美若天仙的故事(云雨巫山枉断肠  可怜飞燕倚新妆)。在《行路难》中,“长风破浪”就来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是姜太公钓鱼的历史典故,“忽复乘舟梦日边”则是伊尹的故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来自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诗中还有谢安、荆轲、神话中的仙人等等,给自己的作品带来了奇特的色彩。

 

学习欣赏李白的诗歌,就主要从景象的奇特、极力地夸张、丰富地比喻、神奇的想象、大胆地用典以及仙境人间的完美融合几方面去领会,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浪漫大师之诗仙李白的神韵。

 

 

附李白诗若干首:

     五绝·夜宿山寺            七绝·早发白帝城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浏览(2565)┆ 评论(2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