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前一阶段儿子总是抱怨他妈妈的唠叨,我让他写一写妈妈都是怎么唠叨的,他便写下了一篇《“爱”唠叨的妈妈》,我读过之后感觉很不错,也按我的写作思路写了一篇《母亲的眼睛》。现在修改整理后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爱”唠叨的妈妈 付 康 我的妈妈特别爱唠叨,一天也不放过,而且唠叨起来从早到晚,没完没了。 早上,我还正在梦游国里尽情地畅游着,一连串响彻云霄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起床了!迟到了,早饭都给你准备好了……”这是谁在叫呢?当然是我妈妈。叫醒我后,又要唠叨上一会儿:“唉,妈妈小的时候,哪里有人这样伺候着呀?妈妈小的时候都是自己做……”我只能用被子埋着头,减少噪音了。爸爸总会揭开被子,拉我起床。 好不容易囫囵吞枣地吃完早餐,我刚准备站起来上学去,妈妈一连串炮弹似的唠叨又射过来:“快一点!看一下作业本带齐了没有?笔准备好了没有?快迟到了!……”每次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总觉得妈妈有些喋喋不休。爸爸却看着奶奶在一旁微笑,奶奶也总是看着爸爸笑。我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 下午刚一放学,妈妈就又开始了她的演出:“放学后去哪了没有?到哪儿去了?不要在路上逗留,以后要赶快回家,回家以后还得写作业呢!别忘了……”妈妈真是有些絮絮叨叨。爸爸和奶奶仍是笑眯眯地听着。 晚上只要我在做作业,妈妈总是要走过来看一下,也忘不了给我指点:“都跟你说过好几遍了,写字姿势要端正,手握笔一寸,眼离本一尺,身离桌一拳。”“坐好,不要趴桌子上,快点儿!”……瞧,啰里啰嗦的妈妈又开始了。爸爸和奶奶还是一如既往地微笑着。我仍不知道他们笑什么,莫名其妙。 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重点中学、高中,妈妈又打开了话匣子:“你也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学校,报效父母,这样以后在社会上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唉,妈妈真够唠叨的呀!再看看爸爸和奶奶,还是一样的微笑。我都要气疯了! 我总认为妈妈的唠叨十分刺耳,奶奶和爸爸的笑更让人生气。 去年奶奶病了,脑出血,丧失了语言能力。那一天,姑姑幽幽地对爸爸说:“唉,以后再也没人来唠叨咱们了。”说完脸上是一片茫然。爸爸眼睛里闪烁着泪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妈妈的唠叨其实是一个人的福气呀。”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们的成长,唠叨里真的是一片爱呀。” 妈妈爱唠叨,其实是唠叨中妈妈满满的爱。我爱我那爱唠叨的妈妈。 母亲的眼睛 付录安 母爱是什么?我们很难说清楚;母爱在哪里?我们又会有很多的答案:有人说母爱在母亲的唠叨里,有人说在母亲的温柔抚摸中,我想说,母爱就在母亲的目光里…… 上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了我一个新规定: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加一项作业----练毛笔字。那时家里穷,母亲就给我准备了一块水泥板,在上面刻了米字格,放学一回到家,母亲就会放到那里一碗水,一枝毛笔。我知道,写不完那碗水是不会让我吃饭的。几次我都回头用乞求的目光去寻求母亲的怜悯,可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儿,眼里如一潭清水般的纯净,又充满着浓浓的期望…… 上了初中,离开了母亲,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就像是飞出了笼儿的鸟儿,可以放纵自己,自由地飞翔了。可不久就因为犯错被赶回家“请”家长了。当我低垂着头来到母亲面前时,她仍是平静地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抬腿向门外走去。正当我不知所措时,她慢慢地转回身子,幽幽地对我说:“还不快走。”我一抬头,已经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母亲,正用她那双忧郁的眼神看着我,那眼神里,是无比的无耐和失望…… 后来上了大学,这次真的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也是真正要离开母亲的时候了。每当开学要出门时,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给我准备干粮:大面饼、煮鸡蛋、自家熬制的八宝粥……还要用纸包好那些大面饼,用饭盒装好八宝粥……忙完了这些,才会走到我床前喊醒我。在蒙眬中,母亲那晶莹的汗珠如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我的生活;那双喜悦又不舍的眼神,像一曲悠长的歌,唱不尽母亲的喜怒哀乐…… 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还是与母亲天各一方。每当月底回老家看望她时,总是在村口就远远地看到她那风中屹立着的身影,那满头的白发在风中飘舞着,一会盖住了她的眼睛,她就用那已经枯裂的右手轻轻地抚到耳后。还是她那一成不变的充满期待的眼神,只不过多了很多的迷茫,里面多了很多的沧桑、许多的思念。团聚是欢悦的,吃饭时,母亲的眼里,是团聚时的欢乐,她总是静静地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那么的高兴;离开时,又是那样的不舍。 现在,母亲因脑埂而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回家时,没有了温暖的话语,没有了忙碌的身影,也吃不到我最爱吃的母亲做的饭菜了。可是每当母亲看到我,就会伸出她可以活动的左手,紧紧地拉着不放,她已经黯淡无光的眼睛里,不变的还是那深深的母爱。 我在母亲的眼睛里慢慢地长大,在那双眼睛里感受着爱的温暖。 母亲的眼睛,是爱的源泉。 儿子的作文以妈妈一天从早到晚的唠叨为内容,在唠叨中体现了妈妈的爱,由不理解到最后理解,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最后点明“爱唠叨的妈妈”是照应题目与开头,“我爱我那爱唠叨的妈妈”则是点明中心,提升主题。 我以个人的成长时段,在母亲的眼睛中来表现母爱,正好与儿子的作文相得益彰。他的经历少,以一天来选材,我则是选择了四十年的时间,以不同时间阶段来构思谋篇。 母亲节写母亲,是很好的一个主题,母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句唠叨、一个抚摸、一句批评,但请记住,无论是什么,背后都写着一个最美丽的词语:“母爱”。 真正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父子同题作文时,有擂台的作用,也有示范的作用,更有交流的作用,是一种新的尝试,更是一种新的思路。其实我和儿子以前也写过类似的同题作文,因为视角不同,写出来的也都各有特色,我的那篇叫《开明的老爸和机灵鬼儿子》( http://blog.xxt.cn/77904298),儿子的是《我用故事说服了老爸》( http://blog.xxt.cn/11744446636259791),我当时就隐隐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现在提倡亲子共读,其实在亲子共读时也同时开展亲子同写,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拓展与发展? 假期将至,祝广大博友假期快乐,也以个人之所见,与大家交流,望广大博友一起来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