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刘桂彩
文  章:722
评  论:1177
访问量:326028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小小的船》教学实录 xxt推荐博文
分类:我的文章   2008-11-23 20:10

 

执教人:濮阳市昆吾小学  刘桂彩

(准备了一个多月的展示课终于讲完了,讲一节公开课对我来说简直是扒了层皮。特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整理出来,公示出来,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如果有朋友需要本课课件,可以留言找我要,窃以为自己做的课件还算差不多。)

师:小朋友,晚饭后,睡觉前,你们最喜欢干什么呢?

生:我喜欢看书。

师:小书虫一定懂得很多知识。

生:我最喜欢看电视。

师:电视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欢乐。刘老师最喜欢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了,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图片,想看吗?(配乐播放夜空图片)

生:(哇、呀表示感叹)

师:谁来告诉大家看到夜空的图片后,最想说什么?

生:夜空真美丽。

生:我很高兴。

(爱因斯坦指出:“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一般称之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而儿童认知内驱力的产生,需要学习情境的新颖、教学内容的新奇、教学语言的生动有趣------” 诗情画意的开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情境,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果。)

师:是啊,夜空真美,有一位老爷爷也非常喜欢夜空,他还写了首儿歌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小的船》,请看老师写课题,船左边是个舟,右边的上面是几个的几去掉钩,右边的下面是个口。谁告诉大家你见过什么样的船?

生:我见过轮船。

生:我见过小木船。

生:我会叠纸船。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船”字的教学,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

师:轮船、木船、纸船的船都是小小的船的船。今天我们来读读《小小的船》这篇课文。请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请教拼音朋友。

(学生练习读书)

师:谁能把课文一字不错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

师:真了不起,每个字音都读正确了。课文有几句话?老师找三个小朋友给大家读一读。读书可是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的,其他的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谁能把停顿读出来。

生:(一人一句读课文。)

(这里让学生分句读课文,强化句的概念,于无为处见有为。)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读出来停顿了。

生:我认为边续腾读得最好,最后一句话他把停顿读出来了。

师:好,请边续腾领着大家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生领读第三句话)

师:谁的朗读最需要帮助,你想帮助谁读?

生:温馨读第二句话的时候断句断错了,应该是小小的船儿 \ 两头尖,她读成了小小小的船 \ 儿两头尖。

师:你听得真认真。我们再请温馨读一遍好吗?

生:小小的船儿 \ 两头尖。

师:温馨进步真大。我们请她当老师领着大家读。

生:(领读)

生:老师,我也想当老师领读。

师:好,请你领着大家读。

生:(领读)

生:(举手者很多)我也想当老师。

师:想当老师的请起立,一起当老师。

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了,课文记住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来问你们来答。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边拍手打节拍边问)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师:我刚才看到张静也拍手打节拍了,她看到老师拍手也拍手,真会模仿,我可高兴了。咱们继续——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全都拍起了手)

师:我在什么样的船里坐?

生: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师: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

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刘老师把小朋友的回答写在黑板上。(板书: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小朋友请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些词都是三个字,最后一个字都是的。

生:我发现这些词的前两个字都一样。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生:小小的  大大的   高高的  矮矮的   长长的   短短的  宽宽的   窄窄的

师:小朋友请摸摸我们的桌面,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  凉凉的

师:你们看刘老师的头发怎么样?

生:刘老师的头发长长的、弯弯的、黑黑的。

生:老师,我摸了一下自己的脸,软软的、热乎乎的。

生:我的校服绿绿的。

生:赵广达的眼睛大大的。

生:陈苗苗长得白白的。

生:赵帅胖胖的。

(根据文本语言特色,让学生品赏好词佳句中,进行比较、分析、运用,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丰富了词汇,锻炼了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

师:小朋友想想你平常见到的月牙,除了像小船还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吃了一半的月饼。

生:我看到的弯弯的月儿像眉毛。

生:我看到的月亮像豆芽。

生:我看到过的弯弯的月儿像镰刀。

生:我看见过弯弯的月儿像香蕉。

生:弯弯的月儿像电话听筒。

生:弯弯的月儿像西瓜皮。

生:弯弯的月儿像门把手。

师:小女孩为什么不说它像香蕉、像西瓜皮、像镰刀呢,而说他像小小的船,她想干吗呢?

生:她想坐上月亮船。如果坐到西瓜皮上会滑下来。

师:想不想看看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的样子?(播放小女孩坐在月亮船上的配乐动画)

师: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看到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像什么呢?

生:闪闪的星星像一眨一眨的眼睛。

生: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闪闪发光。

生:闪闪的星星像萤火虫,我要是能坐在月亮船上肯定会捉到许多许多的萤火虫。

生:闪闪的星星像金子,好多好多闪闪发光的金子。

生:闪闪的星星像小鱼,我很想坐在月亮船上钓鱼。

师:蓝蓝的天像什么呢?

生:蓝蓝的天像大海。

生:蓝蓝的天像小朋友用画笔画的画。

生:蓝蓝的天像用蓝色墨水染的布。

生:蓝蓝的天像大大的游泳池,在里面洗澡肯定很舒服。

(这些稚嫩却充满童心、童趣的语言,源于头脑库存的语言与文本语言的撞击与融合。因此,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训练,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

师:漂亮的小女孩、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空,多么美丽的意境啊。咱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刘老师看看谁的表情最美。

(生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永远都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但读不能无目的,无层次。上面学生的阅读,第一个层次是读准确,第二个层次是读出节奏和停顿,第三个环节是表情读,读出味道。第四个环节就是在此基础上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师:小朋友,儿歌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请听——(播放视频儿歌)第一遍静静地听,第二遍我们可以跟着唱。第三遍我们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

(师生一同载歌载舞。)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载歌载舞既是为了让学生背诵儿歌、积累语言,也是为了让学生受到语言美、情感美的熏陶。)

师:小朋友,生字宝宝在课文中我们都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跑到了月亮上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大屏幕出示坐在月亮船上的带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生字宝宝在月亮上蹦啊,跳啊,累出了汗,把拼音小帽子摘了下来你们还认识吗?(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生:(自由读、桌友对读、指名读)

师:生字宝宝本领可大了,变成小星星,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读)

师:时间不早了,生字宝宝要回家了,可是帽子找不到了。他们很着急,咱们把他们的帽子喊过来好吗?

生:(看生字拼拼音。)

师:一7班的小朋友真爱帮助人,奖励你们一首童谣。(大屏幕出示)

星星和月亮
月亮月亮是妈妈,
星星星星是wá wɑ。
月亮笑,弯zuǐ巴。
星星闪,yǎn jing zhǎ。
蓝天是床,
白云是bèi
妈妈娃娃都困啦。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字宝宝可高兴了,你们看,他们有问题要问咱们了。大家好,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

生:你的名字叫“见”。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记住我的样子了吗?

生:宝贝的“贝”尾巴一翘就能看见到东西了。

师:大家好,你们认识我吗?

生:你是坐,坐车的坐,“二人土上坐”就是坐。

师:(出示看字卡)我的名字叫什么?

生:你的名字叫看。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处看。(边做动作边讲。)

师:生字宝宝说谢谢小朋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你们瞧,他们回到家了。要想把绳子宝宝写得好看,需要一看,看清楚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二描,也就是描红;三临,描红后在田字格内写一个。

(生书写)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师:小朋友,如果你能够坐上月亮船,或许遇到漂亮的嫦娥姐姐,或许遇到外星人,或许遇到人造卫星,或许遇到火箭。(出示图片)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到一些书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淑湘说,学习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最后的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的窗。)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尽量用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教学。

一、走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整节课我努力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二、活动多样化,丰富体验的方式

在教学中应可能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唱儿歌,表演儿歌,画画儿歌,想象描述儿歌……学生在多种角色体验中获得新的感受。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1、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的强化培养;2、对学生放得不够,一节课下来,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学这学那,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不够。

5
浏览(6937)┆ 评论(79)┆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