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历史课的反思 市开发区一中 张春旭 区优质课比赛虽已结束,但《明朝君权的加强》这节课留给我的思考很多。 因教了多年的语文课而转身执教历史,没有经验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所以我为比赛不得不挑战一番。一开始我在学校用导学案并结合ppt来初赛,教研组的伙伴们为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劝告我删减过多ppt课件,并介绍观看有关的优质课视频。同事们笑我挑选的课难讲,但热情告诉我课题是“君权的加强”,因此课堂主要围绕重点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而对我最后总结“明朝统治君权的加强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提出了疑问——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什么危机?我被问住了,哑口无言。另外导语也有些生硬,一些过渡语需要注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为此,我再次研读教材文本,翻阅圈点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几乎背熟了,教材最后“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我由此想到皇帝亲信的宦官后期专权给明朝带来很大的危害,臭名昭著的九千岁魏忠贤就祸国殃民,这应该算是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的典型事例吧?但是我感到还不够深刻,想到同事给我的解说:明朝特务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课本上的两个事例说明明朝的官员在特务机构的监视下整天战战兢兢,丧失个人隐私权,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被侵犯,这对维护明朝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由此我感悟到明朝君权加强的同时正在给自己的统治埋下危机,封建社会的末日已经来临。 本课难点“八股取士”的危害怎样突破呢?我查阅资料了解到清朝文学家蒲松龄对科举考生神情的多种描写,感到八股取士对人才的摧残。课堂上我把这个要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阐述理解、看法,我的教研组长也给我补充道:八股取士形式呆板,这时的科举考试已经改变了隋唐选拔人才的性质,目的是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这些考生上任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没有实际学问,创新思想得到扼杀。这样“创新”这个关键词让我感到八股取士的危害根本实质,由此感到明朝君权的加强从思想上得到强化。因此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而君主专制加强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我从心里彻底明白了。因此,我给学生们谈起自己的见解也不感到生涩了。这样学习难点在这里水到渠成地化解了,我的心里也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对于本课的导语,我最终敲定让学生齐读一首诗歌: “元朝的尽头,家不再有。 苍生流离失所,回首,只剩废墟中泪流。 不甘落魄,奋起反搏,身为僧人却站在那义军中。 血雨腥风,争夺权位,只为那无上的皇君。 当一切重归于平衡,朱元璋已称上了帝。 朱家天下国号改为明,三司随之设立。” 这样历史课也有了文学的熏陶,增添了历史课堂的魅力。而对于一些过渡语的衔接我依照历史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置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中找出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之后,提问学生“明太祖为什么改革行政机构呢?”学生陷入了思考,由此引出明太祖加强君权的原因和下一个要点“锦衣卫的职能和特点”,这样各个知识点依次被贯穿起来。 总结这次比赛,我感到收获很多。研读教材使我更加校本教研的魅力;同仁们热情的指点激活了我的思维,伙伴们给我绿灯指示让我演练,我感谢我们这个团队大家庭,这些都让我感到温暖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