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蜗牛小荷
文  章:674
评  论:5025
访问量:622620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成长中的“爱” xxt推荐博文
分类:读书随笔   2014-04-14 20:33


成长中的“爱”

----解读《吾家有女初长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

有多少父母已经意识到孩子并不是自己的私有物,而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生命奇迹?有多少父母已经明白自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有爱的快乐,而不是让自己高高在上?



读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让我想起了纪伯伦的这首诗,真是感慨万千!因为这母女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也一直在我家实实在在地上演着。或许我能理解文中母女的烦恼与快乐吧。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在写母女两人成长中的“爱”。文中,母亲爱女儿,女儿也爱母亲,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为何在这样有“爱”的生活中母女间会“战争”不断呢?又为什么后来母女俩能成为朋友,迎来“和平”日子呢?真正的原因就在于两人最初的“爱”都是不成熟的,而后,随着彼此经验与教训的增多和自我的反思,俩人对对方的“爱”也在逐渐走入成熟。



在家庭生活中,母亲的一举一动会影响着女儿的成长,而女儿的表现也着实会影响着一个母亲的成长。我们就先来看看文中母亲“爱”的成长吧。



或许作者程乃珊已经是个成熟的作家,写过很多受人欢迎的作品,但她当母亲却是第一次。第一次做母亲总会跌跌撞撞,总是无法体会到“爱”的实质,总是以“爱”的名义侵害着孩子的自由与独立。我们可以从文中看到第一次做母亲的她对女儿的“爱”还是很不成熟的:从她喜欢修改女儿的文章可以看出,她并不尊重女儿的想法,而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女儿的想法,也说明她还不相信女儿的能力;从她吼着让孩子学钢琴可以看出,她在家庭教育中的强势地位,并有着高高在上的家长作风。而在强势塑造的潜意识当中,是一种对生命的侵害;女儿有次作文不及格,她竟气得七窍生烟,还说女儿“振振有词”,这恐怕是她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吧?“一个作家的女儿作文竟然不及格,说出去多丢人啊!”这可能才是她当时生气时的潜台词吧。而实际上,每个孩子都该有不及格的权力啊!况且,孩子写的是《一件难忘的事》,作文写得就是生活。作为母亲,在生活中又用心创造过哪些让女儿真正感动难忘的事?我们有多少心思用在了女儿的成长上呢?孩子作文不及格固然有她自己的原因,但家长的责任也是无法推卸的。这时的程乃珊是不善于反思自己的,倒是习惯于责怪女儿。说女儿经不起闲话,不懂得包涵。而实际上这些毛病都是成长路上的正常现象;她还不太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向她说出自己新构思的《女儿经》时,她不耐烦地打断了。总之,初当母亲的她用过多的抱怨和责备遮蔽了自己的眼睛,让她看不到女儿真正的美。她把女儿当做了自己私有的“财产”,只想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完美女儿,却忽略了女儿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



那么,这个母亲的“爱”是如何走向成熟的呢?在与女儿的“战争”中,她逐渐学会了妥协,才造就了有个性的女儿。女儿学钢琴不快乐时,她选择了放弃;她学会了欣赏,能欣赏到女儿发表的文章中真诚不作假,如同她的为人。真正让母亲的“爱”走向成熟的关键点是她离开女儿的三四年间。当她真正放手,真正远观时,才发现了女儿特别的美:写信生动真诚;自己爱上了钢琴;阅读面广;有自己的想法;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当母亲真正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与女儿交流,相互尊重时,她们俩终于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程乃珊最后的反思是深刻的。“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要像做盆景般来设计你子女的形象呢?”是啊,真正的爱不是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而是给予孩子最真诚地信任、尊重和包容,让她如其所是地成为她自己。真正的美不是外在的高雅,而是生命处于积极向上的姿态。



有人会说,这个母亲对女儿小时候的教育似乎是“失败”的,反而是她离开女儿后女儿成长得最快,而女儿的成长也似乎是突然之间的事。那么,这个母亲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啊!那是不是做个好母亲就是对女儿不管不问,只要静等花开就行了呢?真的是这样吗?非也。一个母亲对女儿最大的影响是她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文中字里行间写到了程乃珊笔耕不辍,文字真诚,喜欢阅读,做事认真,爱好广泛,生活忙碌而充实……这些东西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这些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根基。也只有维护好女儿做人的根基,才会有她后来突飞猛进地成长。正因为这样,女儿即便是在生活中和母亲有着一些小小地不愉快,但心底也会很佩服和崇敬这样的母亲的,也会在大事情上与母亲保持一致的。所以说,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先做好自己。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大字不识的农村父母,孩子却学习很好,且有了很高的成就。深入了解后发现,正是父母在家庭中的勤劳、勇敢和善良的行走姿态深深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程乃珊也正是以自己生命的昂扬状态影响着女儿的成长,这恐怕是程乃珊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意识到的一点。这就是应了那句话“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啊!题目是“吾家有女初长成”,而实质上在潜意识当中,她写得较多的是“一个母亲的成长”哦。



再来看看女儿的“爱”是如何成长的呢?



今天读到朱永新老师微博上的一句话“婴儿的第一本能就是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去做事情。蒙台梭利认为,独立,是婴儿的第一本能。孩子本性想要自己独立做事,而母亲怕孩子做不好,偏要“好心”帮忙,这就产生了冲突。再加上母亲的强势,让女儿感觉到了压迫,于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女儿和母亲的无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序幕:你让我看《安徒生童话》,我偏偏说不喜欢;你让我弹钢琴,我非要哭给你看;你让我好好写作文,我弄个不及格让你难堪;你让我像你,我偏要做我自己;你写的《女儿经》和平一片,我偏让那些女儿们弄得家里天昏地暗……从后来女儿自己喜欢上了钢琴一事可以看出,女儿当时未必是不喜欢《安徒生童话》,未必是写不好作文。她不喜欢的是母亲强迫她的态度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罢了,所以就处处跟母亲对着干。但一味地与母亲对抗可能会让她错过很多生命中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安徒生童话》等。这些表现都显示了“爱”的不成熟。



好在女儿很聪明,她不是一直与母亲对抗。她还懂得只有用自己的努力“开出一朵朵花”来,母亲闻到“花香”后才能真正信任她。于是,她偷偷发表文章,并在文章中保持自己的本性——真诚,来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她深深爱上了钢琴,并自己找老师;喜欢阅读,还跟老先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不断学习充电,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忙碌而充实,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不受生活的污染,保持内心的一份洁净;她还懂得要和母亲多沟通,才能彼此理解贴心。给母亲写信啊,聊天啊,帮母亲做资料啊。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地,女儿用自己真诚的行动赢得了母亲的信任和尊重。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做自己,生命始终处于健康向上的状态,做那个虽然不完美,但却是真实的自己。也正因为这样,母亲后来才与她成为了朋友。女儿的爱也在这样的行走中逐渐成熟起来。



这篇文章似乎更适合家长阅读,那对学生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呢?



这篇文章可以引领学生探索如何拥有成熟的“爱”。



对于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能让他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如何与家长和平相处?如何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如何绽放自己生命中的美丽?



同时,学生也是未来的家长,这篇文章能让他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怎样让孩子做真正的自己?一个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如何掌握“爱”的艺术?



另外,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起始点,一个人若不能和父母处好关系,怕也很难与社会上其他人关系和谐。因此,这篇文章也在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呢。



而不管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家长,也或许是与他人相处,这里的核心点是只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并坚持做“最优秀的自己”,用行动绽放自己生命中的美丽,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友谊和尊重。这样的“爱”才是成熟的。



这篇文章的手法技巧也值得称道,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首先,这篇文章的叙述风格是坦白和真诚的。作者并不掩盖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哪怕是自己很不成熟的表现。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人无完人啊,这样的文章往往能贴近读者的心,因为读者也同样的不完美和不成熟。



其次,文章选了几个鲜活的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作者并没有对每件事情做过多评价,只是让事情自然而然地自己在诉说,但却凸显出了女儿和作者真实地成长状态。让人从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看到了一个个性极强,有良好的思考力,不愿做别人的雕塑,只做自身的主人,能很好把握自己生活与生命的女儿正在向上成长。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一个自身努力,对女儿要求高,教育女儿时无奈与纠结缠绕在一起,以及后来为女儿的成长而喜悦和反思的母亲在成长。这有点“道法自然”的味道啊!



另外,文章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母女两人成长中“爱”在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人的“爱”逐步由不成熟走向了成熟。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中悟到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诀窍。


 生命唯有成长才能展现它的美丽,“爱”之艺术唯有在不断地碰撞中才能成长。无论作为母亲还是女儿,把“做最优秀的自己”作为生命的朝向才能让“爱”真正成长起来。



 















0
浏览(593)┆ 评论(6)┆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