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一盏灯
做了14年的孩子王,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可是我从未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我一直庆幸自己做了一名小学老师。 我喜欢做老师,喜欢看到孩子因为我的努力而改变,喜欢这份为心灵播种的圣神事业,我用爱点燃学生心中的灯。
一、真心做孩子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这是准备当教师的人的起码条件。”每接一个班,我都会建立一个特殊的档案本,记录下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然后利用观察、谈话、调查等方法在两周内了解每个学生,把他们的兴趣爱好、文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详细记录标记。
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我们只有用爱才能在上面画出最美的图画。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他有听力障碍。刚认识他时,他每天上课都低着头,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有时也不能按时完成,为此我没少批评他。后来我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真正原因:他有听力障碍,即使带了昂贵的助听器,也听不清别人说话。由于他说话吐字不清,怕其他孩子笑,所以他也不愿意问别的孩子,好多作业都是妈妈问了其他小朋友以后才完成的。听到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童年的欢乐。于是,每次上课我都尽量放慢语速,大声说话,尤其是在听写生字的时候,我就站到他跟前,让他看到我的口型,看到他没写出来,就再重复一遍。早读的时候我和他在一起读课文。我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效果,孩子们开始主动和他说话,也不会因为他的发音而大笑。我能看到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每次给他改完作业,他都会对我说谢谢,虽然不是那么清晰,可那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
二、用爱心温暖孩子孤独的心灵
教到一个学生个个聪明的班级,固然是幸福的,可是教到一群古灵精怪的孩子,我们同样能感受到幸福。特殊的孩子如同一个深藏地下的宝藏,一旦你找到了恰当的入口,将开掘出一笔无穷的财富。这个出口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春天,每个孩子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班里有几个孩子的学成绩很不稳定,经了解这几个孩子都是周托,父母不在身边,有的孩子一周才能看父母一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是特别了解。把改变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是不可能的了,只有靠我自己。为了尽快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向托教老师了解孩子在托教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评价表,对他们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帮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平常课前课后,尽量到他们当中去,和他们聊天,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谁进步了,给予表扬和勉励;谁退步了,给予点醒和鞭策;谁生病了,给予关心和爱护;谁有困难,给予帮助和安慰。我努力着,孩子们也在努力着,我们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快乐,分担着失败的苦涩。没过多久,这些孩子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有一个农村孩子的家长特意打听到我家的住址,给我送了一大筐黄瓜,她说孩子的转变让她们能够安心做自己的事,让我一定要收下这份诚挚的心意……
因为爱,我和孩子们越走越近,他们会给我写信分享自己的秘密,他们会在QQ上给我留言,我知道在选班干部的时候,有小家伙开始拉票了,我知道有同学因为受了委屈而哭鼻子了,我还知道有个同学路上捡了一个“大金块”……我用心分享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感受着被信任的快乐。
三、让学生做班级的小主人
孩子是好动的,孩子是多彩的。一个班级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特色。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个学生一开始不活泼,不积极、成绩不好,并不奇怪,可怕的是我们如果就这样地给定了型,那他怎么会再活泼起来,积极起来呢?于是,我每接任新班级时,总是先选一些性格活泼、有能力、学习优秀的学生做班干部。然后,引导全班同学轮流当班干部。除班级的原设班干部外,我还增设了“课间纪律巡察员”、“卫生监督员”、“小老师”等岗位,使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干,各负其责,即使老师不在,班级同样能运转良好。学校班级工作纷繁杂乱,要事事过问,是不可能的。我就在班里开展了“班级小法庭”,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法官”。同学之间有了小摩擦,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可以起诉到“小法庭”,让“法官”帮你解决。每天中午还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说说心理话”的活动,让孩子们倾诉自己的心理话,在这里可以说自己的烦心事,可以讲述自己的见闻,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朋友说声对不起……有了这些渠道,班级里的好多工作中就在无声无息中解决了,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也在慢慢增长。
四、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
心理学家说:“抚育孩子没有其它窍门,只要称赞他们。当他们把饭吃完时,赞美他们;画了幅画之后,也赞美他们;当他们学骑自行车时,也赞美他们,鼓励他们。”赞美就是对别人付出的一种报答,赞美对人的行为是一种激励与鼓舞。
我从不吝啬激励,方法很简单,但直击孩子们的心灵。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我会把孩子们一天的表现作一个简短的总结,然后大声念出一天表现好的同学的名字。每天的作业我都把它作为一个小测验,错一个地方扣2分,这样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发卷纸的时候,我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停两秒钟之后,喊出他的成绩。如果是100分的话,我会使出最大劲喊,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因兴奋而泛着光。90分的同学也会得到掌声,有时80分,甚至70分,也会有同学鼓掌,只要这个孩子有了进步。孩子们喜欢这种做法,他们一整天都在盼望这一时刻。有时作为奖励,我也会把作业写得好的孩子的作业本亲自发给孩子,看到孩子从我手里接过作业本时,他们的脸上闪烁着激动与骄傲,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五、专业阅读为成长奠基
在我的博客上有一段文字: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会因为做我的学生感到遗憾,我希望他们和我一起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上。我深知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容易,但上好每一节课却不容易;做一辈子教师容易,但做一辈子让学生尊重的好教师却不容易。为了实现和孩子们的这个美丽的约定。我不懈的努力着。我每天都抽出专门的时间,认真阅读教学杂志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学习教科研专著,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投身教研教改,在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面对课堂上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时常告诫自己决不能随意的上任何一节课。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会用心钻研教材、用心了解学生、用心设计教案。先写出草案,然后参阅各种教学辅助用书或都直接上网搜索,看看有哪些名师名家上过这个内容,思考他们的设计意图,最终取长补短,完善教案。丰富的教育生活,也转化为我写作的良好素材,我的教学故事《老师,我想听听你的声音》、《饺子里的暖意》发表在《教育时报》,《“我的孩子们呀”》发表在《河南教育》,《花开有声》发表在《关心下一代报》上。教育论文《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让生命充满阳光》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在班里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每学一课都要让学生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带的班级在校讯通书香班级大赛中连续三次获得“书香班级”的称号,我也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习作有四十余人次在《小学生学习报》《关心下一代报》《东方今报》《现代家长》等报刊或杂志发表。我也先后被评为“济源市骨干教师”“济源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用心的爱着我可爱的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童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真心去感染孩子幼小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孩子心中的磐石,用汗水去浇灌那每一棵向上的幼苗,相信孩子们在爱的灯光指引下,一定会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