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中的收获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曾经心浮气躁的我竟然慢慢的喜欢上了开会、听讲座、听评课,喜欢在静静的倾听中领悟领导的工作思路、专家的专业引领、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并慢慢的消化、吸收为自己成长的正能量,努力向上! 这不,3月18日的“2014年全市教师教育工作会议”,我早早的就赶到了会场,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做出自己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随着与会人员的逐渐到来,我们先去参观了路桂荣老师的名师工作室,一起学习了路老师的成长之路,分享了路老师一路走来的收获,并参观了资料室,为大家的努力和成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接下来的颁奖仪式和领导、学习典型代表和教育专家的发言,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教育专家代表、濮阳市第一中学苏校长的发言,更是把我的思想提升了一个层次。 面对现如今的很多教师“被发展”“被成长”的现状,苏校长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三个倡议: 1、不断超越自己,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苏校长认为,教师不能把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并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之联系起来。把千方百计提高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当成人生最大的自觉追求,要前方百计享受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素质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从自我完善中、从自身精神的升华中、从自己不断的超越中感受到专业尊严的神圣,职业成就的幸福! 2、注重对学生的研究。 纵观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各位专家李镇西、李希贵、黄爱华······他们无不是从爱教育、爱学生、坚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开始成长起来的。像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叙事,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中体验生活、感悟世界;在倾听他人的故事中增长见识、获得智慧;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获得灵感的,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突然而至的。只有用心的去捕捉,才会逐渐成长! 3、过有阅读的生活。 苏校长认为,在这样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理应成为学习的表率。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阅读,使教师在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与交往中,获得快乐、智慧、力量和方向。特级教师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中写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我在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霞光”;“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来写教育日记的精神和做法,也深深的影响了我”。另一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名气。”因此,教师应当让阅读成为习惯,使之融入自身的生活中。只有当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主要生活方式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具有扎实的基础。教师只有过有阅读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 最后,热烈的掌声中,苏校长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但正像杜局长总结的那样:一个人眼中有了方向,心中有了目标,想不进步都不行!就让我们一起乘着这次教育会议的东风,带着各位领导、专家指明的方向,一起努力前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