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博腕儿是什么呢? 玫瑰余香
文  章:838
评  论:2906
访问量:528822
荣誉榜
推荐博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6《蜜蜂》教学设计
分类:2014年春教学设计   2014-03-17 17:51
 

6《蜜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蜜蜂》的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实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推测,沿途,本能”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学习“边做——边看——边想”的构段方法;积累语言,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运用四组关联词。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学习“边做——边看——边想”的构段方法;积累语言,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蜜蜂”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蜜蜂有什么了解呢?(学生汇报)

2、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学生回答)

3、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 证实 阻力  推测 沿途 超常  陌生 准确无误

几乎(jī) 几个(jǐ)   尽管(jǐn) 尽力(jìn)闷热(mēn) 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重点指导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一边读一边想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1、提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设问:为了证实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2、建议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课文中的句子,自己再读一读。

3、有意识参与小组交流,进行点拨、评价。

4、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再次学文,了解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作者  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找一找,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

2、对学生的看法理解给与评价。

3、引导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教学效果测评

1、同桌互听读课文,互评,相互帮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布尔作试验经过讲出来。

六、拓展性学习

1、组织交流,帮助整理。

2、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

3、小组交流了解有关法布尔的资料。

4、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为什么要做试验?

实验的结论如何?

给我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及时表扬,正音。

1、正音:论、试、概、减、

2、表扬简单有效、较为科学的识字方法。

3、个别指点,帮助书写不太好的孩子。

4、指导“论”的写法。

5、集体读田字格里的字,同桌互读、互评。

6、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字。

7、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其他同学在书上描红,临写,自评写的一个最好的字,总结经验。

8、评,示范书写“概、减,”帮助自评,总结经验。小组互评互学。表扬书写进步的同学对比自己有无进步。

二、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4、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5、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6、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选一选,填一填

无论……总是…… 尽管……仍然……

不是……而是…… 只要……就……

(   )天气很冷,爷爷(   )一早就起床跑步。

我认为首先应该保护的(   )这些东西,(   )人的生命。

(   )被抛弃到哪里,他们(   )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我们(   )认真学习,(    )取得好成绩。

2、完成课堂作业本。

3、以《失踪的三只蜜蜂》为题续编故事,发挥想象,注意用词准确。

 

五、有条件的同学,学完课文后,可以再观察观察蜜蜂,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蜜蜂

法布尔  《昆虫记》

听说

做试验: 捉蜜蜂          辨别方向的能力

勤动手   做记号

细观察   放蜜蜂

善思考   等蜜蜂

 

0
浏览(973)┆ 评论(0)┆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