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青青杏花红 ——《游园不值》教阿学杂记 《游园不值》的调子,“一听钟情”的是程滨老师的调子——只为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 “应怜——屐(!)齿印苍——苔——”我爱看戏,锣鼓一响就丢了魂儿。常常在长袖飘飞、歌喉婉转中“沉醉不知归路”。这开头第一句诗,不知为何总仿佛见诗人宽袍阔带、足蹬木屐行走在苍苔青青的小路中。步子时缓,时疾。怜——缓,屐齿印——疾,苍——缓,苔——缓。缓,是为了放轻脚步,免得踩踏了毛绒绒的苔藓;疾,是为了加快脚步,免得被踩的苔藓因踩得时间太长而失去生机。缓也好,疾也罢,一丝怜爱一步情。 可是孩子们却不这样理解。标完平仄,诵读诗句,他们说——刚下过雨,苍苔长出来很滑的,叶绍翁走得小心翼翼,但是还是被苔藓滑了一下,差点摔倒。不过他心里很高兴,就像《雨后》中的小哥哥一样。 “小扣柴扉——久不(!)开——”,拖长的“扉”字展示出诗人扣门时间之久,“开”字刚透露了诗人有些扫兴的心绪。入声字“不”强化了这种感觉。 “久不开啊久不开!久不开啊久不开!主人啊,你难道不知道我赏春的心情是多少急切吗?”当我轻轻摇头,微微叹息着埋怨那园主人时,孩子们也轻轻叹着气。一个孩子说,人家不想让别人看,所以装做听不见敲门声。另一个说,他可能出门了不在家——直视着我的目光中分明流露着同情和安慰。 “那我就这样回去吗?”没有人回答我,一片静默。蓦然,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来:“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来!” “哈哈哈——”整个教室笑成一片——是笑园主人自作聪明、锁春色不成,也是笑叶绍翁终于“偷窥”春色大功告成!在孩子们心中,弱者是值得同情的,锁了园门锁住春色独赏美景真是叫人恨得牙根痒痒的行为! 春色(!)满园——关(不)住——压不住的小得意! “色”字一顿,“园”字千转百折,“关不(!)住”三个字轻巧跳跃,把“坏人”的“阴险用心”没能得逞的痛快心理展示得入骨入心——关不住啊关不住!真想在“住”字出口后喝一声彩! 孩子们说,诗人高兴得都唱起歌来了!是啊,那“色”、那“园”,兴高采烈、摇头晃脑!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中两个入声字,“一”的惊喜,“出”的快乐,让诗人和红杏的相遇颇有几分“相看两不厌”的眷恋、相惜。 个人以为,这首诗的调子,程老师第一句处理得显得“重”了些,最后一句太过于平淡了。然而,有了那让人忍俊不禁、暗自偷笑的“春色(!)满园——关(不)住”,所有缺点都不足道也! 听,再听。再三制止,板了脸,斜睨过去,也止不住孩子们在听到第三句时蓦然放大的笑声。 好吧,这枝旁逸斜出的“红杏”,让它得意片刻吧! 兴致勃勃,一首诗的调子很快学得七七八八。 “春色满园啊,园子里除了红杏还有什么?” 桃花、牡丹、柳树、迎春花……一时间姹紫嫣红。蝴蝶、蜜蜂、小鸟、兔子……一刹那鸡飞狗跳。在孩子们眼中,美景得有昆虫和小动物相伴,才够有活力,够有生机——至于静寂淡然清雅的美,他们并不欣赏。 “在诗人心里,是园子里的景美呢,还是他想象中的景美?” 王贝宁说,真实的景美,电视里、画上的景都没有眼睛看到的真实的景好看。 戴颀蔻说,想象中的景美。想象最厉害了,生活中没有的想象就可以有,园子里你想有什么就有什么。 “不管是园子里真有的,还是想象出来的,诗人觉得什么最美?” 那当然是——一枝红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