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blue moon
文  章:221
评  论:330
访问量:82997
荣誉榜
推荐博文
阅读让我更理解教育
分类:教学随笔   2014-03-12 10:12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重点看了其中的《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畅游在书中,仿佛经历了他的教育历程。我细细品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线教师究竟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要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什么样的种子?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颗纯真透明的赤诚之心。他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如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我们班一直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都比较可爱、懂事,平时同学间也会有小摩擦,但都是小打小闹,谈不上恶劣,但是有一名叫**,可以说是个翻云覆雨的人物。我印象特别深刻,刚来的那两天,他上课认真听讲,坐的倍儿精神,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声音也是全班最响亮的,得到我的大力表扬,我心里暗自庆幸,终于有一个有激情的孩子,希望他的热情能带动课上的氛围,可到了第三天,他就不下去了,上课、下课不能稳当的排着队走,下课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之后的几天里不断有同学告他的状,不是踢这个了,就是骂那个了,显露了他的种种不良习惯,一下变成了让人头疼的孩子。做为班主任本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一边对孩子本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道理,一边做其他同学的工作,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可以帮助**改正,在大家真心实意的共同帮助下,**渐渐收敛,有了自律意识,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对的、伤害别人、给班级抹黑的事,但仍需要别人经常提醒、督促,要是一时兴起仍要殃及鱼池,看来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是本呀,他怎么这么调皮呢?经了解才知道,他是家里的独苗,家长特别宠着孩子,没办法只能靠老师来转化教育孩子了,于是我把自制能力好的同学安排在他旁边坐,课下经常和他玩的,爱逗的,不让人的孩子统统嘱咐好,宁可躲着他也不能和他逗,几天后成效很显著,活泼好动、打逗骂人现象少多了,上课也知道认真学习了,转变很大,难得的是一直坚持了下来,现在学习和纪律基本都不用老师操心了,也没有人告他的状了。前几天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很不错。

   现在回想这件事,我的心里留下的不是气,不是烦,相反我得到的是经验:第一,要有爱心。老师要真心实意的去爱每个学生,而决不是说在嘴上,写在本子上;第二,要有信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一面,再差的学生也渴望被别人肯定,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多用鼓励,少用批评;第三,要会细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并以这个闪光点作为切入口展开工作;第四,要有耐心。教育要达到不厌其烦的程度,作好反复做工作的心理准备;
   
用感情赢得感情,用心灵赢得心灵。尊重和期待也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触及心灵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0
浏览(458)┆ 评论(1)┆  推荐 收藏 分享 举报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